地方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上海中丹合作办学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案例

2021-03-08 12:25
文教资料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丹麦双语办学

虞 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0000)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签了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同时来华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达54.6%,比2016年提高7个百分点。[1]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将我国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教育高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吸引国际优秀学生来华留学。保障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课程(指采用英语教授的非语言类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质量是众多高校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上海中丹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个案,尝试探讨地方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方式。

一、上海中丹合作办学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案例

上海中丹合作办学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由上海一所本科院校和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Niels Brock Copenhagen Business College)于2000年联合创办,主要培养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制三年(该项目自2018年起停招)。项目专业培养计划制订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吸收和对丹麦方商业教育理念的借鉴,其中双语课程占比达到75%以上。中丹合作双方通过互派教师任教和学生短期交流,实现专业对接和教学相融,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英语听说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开拓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专门人才,还为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推动学校加快了国际化办学进程。参与项目双语课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中有十多人获得历年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管理探索期间,除了每年完成市教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检外,还通过两次丹麦方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评估和一次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认证,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关键控制点有如下三个。

(一)丹麦方负责制订和更新双语课程指导手册,包括教学案例库和习题库

双语课程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明确双语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明确课程使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建设并丰富课程教学案例库和习题库,制订每周授课计划及明确课程考核方式。双语课程指导手册由丹麦方负责制订或者更新,并经过项目教学管理办公室审核确认,每学期开课前中丹合作授课教师双方按双语课程指导手册集体备课。建设一个可标准化教授的双语课程指导手册是保障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项目初期,顺利帮助毫无双语授课经验的中方教师快速成长;在项目成熟期,保证项目整体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不受优秀双语课程教师流动的太大制约。

(二)丹麦方提供全程双语课程教学指导并确保学生成绩评估质量

项目双语课程由中丹双方各选派至少一名教师参与合作授课,其中丹麦方教师集中来沪讲授两周共计16课时,其余课时由中方教师单独讲授;丹麦方教师来沪集中授课期间,其中4课时由中方教师主讲,丹麦方教师为中方教师提供全程教学指导和建议。课程期末试卷由丹麦方教师设计,或者由中方教师设计丹麦方教师审核确认。丹麦方按一定标准抽样批阅学生的期末试卷,如果中丹合作授课教师双方批阅成绩结果不同,则需要双方讨论确定;如果批阅成绩结果不同率超过40%,则丹麦方需要批阅全部学生试卷,确保教学效果评价一致性,以反馈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使用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激发双语教师更快成长

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结合指标性量化评价和沟通式质性评价。指标性量化评价是教学评价人员使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表格,根据指标观测点打分,综合确定评价值,这个评价结果可直接排序。沟通式质性评价是教学评价人员通过听课、座谈、研讨等交流方式收集信息和观察教学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通过沟通反馈。参与项目双语课程教学评价人员包括项目学生、项目双方主管及合作授课双方教师,由项目教学管理办公室专任负责各项评估活动。评价结果影响丹麦方外教是否可以再次来沪授课,中方教师是否可以继续参与项目教学、获得超额绩效工资、被选派至丹麦进修或者任教。

二、地方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方式

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双语课程教学质量受主讲教师流动性的制约。上海中丹合作办学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双语师资超过50%的流动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错,但是在互联网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模式改变了“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试想一下这种可能,未来一名名师的线上教学替代了该门课程整个市场教学的全部。当然,线上教学只是一种方式,带温度的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线下教学仍然不能被完全代替,但是说明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不再唯一,与教学相关的支持环节同样重要。

在项目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为标准,同时参考对比丹麦方教育部门教育评估指标和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认证指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管控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一)优质的可标准化传播讲授的课程资源

可标准化传播讲授的课程资源是指可以在课前设计准备好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甚至包括课程教学视频。“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部为高等学校线上教学推出了22个线上课程平台,包括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虚拟仿真实验课等2.4万门免费课程资源[2],让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建设一个优质的可标准化传播讲授的课程资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地方高校应积极布局谋划,独立创新建设或者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开发建设并定期维护有归属权的双语课程资源。建设优质的可标准化传播讲授的课程资源除了前文提到的两个优点外,还可以保障课程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二)不可复制的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是指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临场发挥及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体现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教师个人英语表达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教师具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及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课程学习的能力。即便采用同样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师也可以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让人第一时间感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不可复制,而且会伴随教师能力的增强显出稀缺性;会随着教师的流动而流动,高校即便录制了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保存的也只是教师在过去某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之后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与现场实时互动的教学体验。地方高校首先要通过一定标准选拔合适的教师承担双语课程教学,比如设置英语水平的最低门槛或者通过试讲章节的方式,指定课程教学团队中有经验的教师带教新教师,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培训新教师,帮助其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至于能否留住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则依赖于高校是否建立有效的教师绩效管理政策。

(三)支持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其他活动

支持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其他活动包括专业生源录取情况、教师绩效管理政策、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设和学校教学软硬件设施配备情况等。①专业生源录取情况特别是生源英语水平会影响双语课程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双方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脑力劳动过程,有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劳动过程的传递性和双向性。[3]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双语课程使用英语教学的比例。②合理的教师绩效管理政策首先要能够确保教师感受到获得劳动报酬的公平性。其次要考虑到高校双语教师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员工”[4]。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相比其他任何群体,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员工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地方高校要确保双语教师创新知识绩效管理的弹性,挖掘他们创造优秀教学成果的能力。③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是学校重要的教学投入。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不仅能帮助教师达到必要的教学水平,还能培养一批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双语教师队伍。为了确保教学投入有所回报,地方高校在教师参加通过竞争或者选拔的培训项目时一般会与其签订延长服务期的补充协议。但是如果改为约定教学产出内容,比如完成约定课程资源建设等,则更能大幅改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④配备不到位的软硬件设施会干扰教师执行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育现代化叠加更新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应该积极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满足伴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地方高校应当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及时配备或更新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为教师的高质量课堂教学助力。

猜你喜欢
丹麦双语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丹麦Skovbakken小学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