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下《红楼梦》大观园住所名的翻译方法探析

2021-03-08 12:25李林虹
文教资料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住所大观园贝尔

李林虹

(广东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红楼梦》一书包罗万象,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不同人物在大观园中有不同的住所。住所名各有特色,传递出浓浓的人物特点和文化特色,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大卫·霍克斯的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及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两个较有影响力的《红楼梦》全译本,在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大观园住所名翻译不同。本文主要运用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通过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大观园七大住所名的翻译,探析大观园中主要人物住所名的翻译方法。

一、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概述

1958年,法国翻译学者维奈和达贝尔内合著出版了《法英比较文体学》一书,在该书中他们分析对比了法语和英语文本,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差异研究,总结提出了两种普遍适用的翻译策略,即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这两大策略进一步细分成七种技法。直接翻译策略是指当源语和目的语中存在相同的范畴或概念时,将源语信息里的每个要素都依序转移到目的语中的翻译方法,包括借词、仿造词语和直译。间接翻译策略是指源语和目的语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译者只有通过改变目的语的词汇或句法顺序才能移植并保留源语特定文体效果到目的语中的诸种翻译方法,包括词性转换、调节、等值和改编四种[1]。

维奈和达贝尔内还提出了“翻译单位”的概念,他们认为:“翻译单位是表示一个思想要素的词汇单位。也可以说,翻译单位是叙述的最小片断,这个片断的全部符号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不可能分开来译。”此外,在另一概念“思维单位”中,维奈和达贝尔内认为译者翻译的并不是单词,而是原文的观点和情感,所以翻译单位也是一种“思想单位”[1]。

二、霍译本中大观园住所名的翻译方法分析

在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下,霍译本关于大观园中主要人物住所名的翻译,主要采取直接翻译策略中的直译方法和间接翻译策略中的词性转换与改编两种方法。

(一)直接翻译

直接翻译策略有三种方法,在霍译本中住所名的翻译方法主要涉及的是直译。直译即通常所说的“字对字”翻译。

例1:藕香榭The Lotus Pavilion;

例2:秋爽斋The Autumn Studio;

例3:蓼风轩The Smartweed Loggia。

在这三个例子中,霍译本均采用的是直译。但要指出的是,霍克斯仅译了住所名的首末,中间的信息并没有译出来。“藕香榭”是湘云的住所,其中这样写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可见“香”是该住所的一个特点。但在译文中只有“藕”,并没有“香”的信息。“秋爽斋”是探春的住所,探春性格爽朗、大气,这一住所名字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她的性格。再看霍译本,并未提到“爽”的信息。“蓼风轩”的翻译中也缺失“风”的信息。从原文的忠实度和信息的完整性角度出发,霍译本这种译法有待商榷。

(二)间接翻译

维奈和达贝尔内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能运用直接翻译的情况,即:①给出的意思不同;②没有意义;③结构上不成立;④在目的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法;⑤对应的事物属于语言的不同层面[2]。此时需要采用间接翻译策略。在霍译本中间接翻译主要采用词性转换和改编这两种方法。

词性转换是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词性转换包括名词转动词、形容词转名词等。改编是指当源语文化中某一内涵在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时,可以采用目的语文化中其他文化内容代替源语文化,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文化氛围,维奈和达贝尔内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能使译文更正确。

例4:怡红院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

这两种翻译方法都在宝玉的住所名“怡红院”的译文中有所体现。“怡”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形容词,此处霍克斯出于词汇结构考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将其译为了英文中的名词“delights”,把形容词转成了名词。此外,“红”在《红楼梦》中颇有意味,指的是各种女子。“怡红院”这一命名可以理解成能让女孩子们心情愉悦的场所,这其实反映出宝玉怜惜女孩的性格特点。维奈和达贝尔内在谈到“思维单位”时曾提到,译者要翻译的并不是单词,而是文本要传递的观点和情感。可见,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传递原文的观点。“红”在中国文化中有喜庆、愉悦的内涵,但在西方文化中有残酷、血腥、灾祸等消极含义,若直接将“红”译为“red”,则势必影响目的语读者对于宝玉这一人物的看法[3]。这里如果采取直接翻译策略,那么意思肯定会出现不同。因此,出于补偿目的语文化中“红”的含义,以及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的目的,霍克斯将“红”译成了“green”。“gree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有年轻、生命的含义,虽然这与原文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仍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尝试。

例5:潇湘馆The Naiad’s House。

“潇湘馆”是黛玉的住所,里面种了很多斑竹。在娥皇女英的传说中,二妃因心爱的人舜帝病逝,异常悲痛,泪染青竹,竹上生斑,这种斑竹又称“潇湘竹”。黛玉对宝玉的爱情同样执着,充满悲剧性。“竹子”在西方文化中是缺失的,因此霍克斯把“竹子”译成了“Naiad”。“Naiad”是希腊神话中的“水泉之神”,受到某些地方宗教的崇拜,但同时还有好嫉妒的特点,这与黛玉的形象明显存在偏差[4]。黛玉好哭与“水泉之神”固然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改编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特点,但是毕竟两种文化存有很大差异,以致原文情感的传递也会出现一些折损。

例6:蘅芜苑All-spice Court。

“蘅芜苑”是宝钗的住所,《红楼梦》中宝玉这样题诗道: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贾政进入“蘅芜苑”后感叹:“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回答:“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可以看出“蘅芜苑”中有一股幽香,按照维奈和达贝尔内“思维单位”的观点,翻译要传递出“蘅芜苑”的特点。然而,在英语国家文化中并不存在蘅芜杜若这类香草。霍克斯将其处理为“all-spice”,维基百科这样解释道:这是一种牙买加胡椒,香味独特,通常用作香料,在美国和英国的菜肴上很是常见。这样进行改编后,“蘅芜”成了目的语读者较熟悉的一种植物,能很快联想到“蘅芜苑”香这一特点。尽管霍克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但还是难以传递其中的深刻含义。维奈和达贝尔内认为,采用改编这种方法能让译文更贴近目的语文化,霍译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种效果。

三、杨译本中大观园住所名的翻译方法分析

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主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让目的语读者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因此译本很大程度采用的是异化或直接翻译策略。大观园住所名的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间接翻译为辅。

(一)直接翻译

杨译本中的直接翻译策略体现在“字对字”和“结构对结构”的译文上。另外,杨译本对《红楼梦》中每种建筑形态的把握十分到位。

例1:怡红院Happy Red Court;

例2:藕香榭Lotus Fragrance Anchorage;

例3:紫菱洲Purple Caltrop Isle;

例4:蓼风轩Smartweed Breeze Cot。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发现,杨译本很忠实于原文,其中各种建筑形态的翻译值得关注。“怡红院”译文中,杨译本直接按照字面翻译,“怡”即快乐的,“红”即红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但没有考虑到其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藕香榭”译文中,要指出的是“榭”的翻译可能有待商榷。《红楼梦》中对“藕香榭”有这样的描述: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因此,“榭”指的应该是水边的榭即水榭。杨译本中将其译为“Anchorage”,这一单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是:“Conditions admitting of anchoring;esp.a place for anchoring;anchorage-ground.”。“抛锚的地方”这一含义与“榭”这种建筑还是相差很大,或许可以译为“pavilion”。“紫菱洲”的直译可以说很准确,“菱”这种植物生活在水中,果实呈三角状,译成“caltrop”,该词既表示三角状的武器,又指一种水生植物。再来看“洲”,“洲”在《尔雅·水中》的解释是“水中可居者曰洲”,因此可译为island;迎春住的地方范围不大,译为“isle”较“island”更能体现范围小的特点。“蓼风轩”中“轩”这种建筑一般指的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蓼风轩”作为迎春的住所,“轩”应该指小屋而不是长廊,“cot”的英文释义为“A small house;now chiefly poetical”,可以看出用这个词翻译“轩”既有诗意又贴近原文。在霍译本中将“轩”理解为长廊,译成“loggia”,和原文这种建筑不太符合。

例5:潇湘馆Bamboo Lodge;

例6:蘅芜苑Alpinia Park。

在这两个例子中,杨译本没有采用直译中的借词一法,将“潇湘”或“蘅芜”译成拼音添加中国的味道,而是直接翻译其中所指代的事物,译文结构与原结构保持一致。“潇湘馆”中,前文提到指的是斑竹,“馆”指的是一种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这种房屋可供客人暂时居住。作者曹雪芹之所以把黛玉所居住的地方称为“馆”,是因为黛玉从小寄养在外婆家。在这一点上,杨译本很好地领会到了这种建筑形态的特点,将其译为了“lodge”(A small houseor dwelling,esp.atemporary one)。“蘅芜苑”中香草繁多,前文提到“蘅芜苑”的香来自杜若,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药议》中提道:“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因此,译为了“Alpinia”,即高良姜。“苑”指的是养禽兽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曹雪芹把宝钗的住所建筑称为“苑”,颇有深意。《红楼梦》前八十回提到宝钗曾想进入皇宫成为嫔妃,但最后选秀失败;另外,宝钗住所有各种香草,这其实很像一个花园。因此,“苑”译为“park”比较合适。相比之下,霍译本中将其译为“court”显得有些逊色。

(二)间接翻译

杨译本中间接翻译策略主要用到的是词性转换的方法,这见于“秋爽斋”(Studioof Autumn Freshness)的翻译。“爽”在汉语字典中是形容词,杨译本中将其译成了名词“freshness”,把形容词转换成了名词。

四、结语

在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下,通过分析两个译本中大观园住所名的翻译,可以发现霍译本主要采用的是间接翻译策略中的改编方法,将源语中的一些文化内容进行了适当改编,目的是让源语文化能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正如霍克斯所说:“如果我能够将这部中国小说带给我的欢乐表达出一小部分,我也就不枉此生了。”[5]杨译本主要采用的是直接翻译策略,虽然其中的文化内涵会让目的语读者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对于大观园中各种建筑形态的翻译很恰当,很准确地传递出原文信息。两个译本在翻译方法上各有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而是各有优势。分析学习这两个译本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很有启迪作用。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本及文本背后的中国文化;其次,要对目的语表达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的认识;最后,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需要结合文本及翻译目的做出综合选择。

猜你喜欢
住所大观园贝尔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
Love in shoes 鞋中有爱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是什么?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忘我的贝尔
住所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