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孟静 杜 波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69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2]这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发挥组织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办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仍然面临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所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在研究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问题时需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政治需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3]。“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基层党组织扎根人民群众是全党的根基与力量之源。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高职院校的政治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发展。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明确高校的办学目标和性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行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并对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新时期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是我党完成自身净化和改革的转折时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冲刺关头,高职院校承担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筑牢社会主义教育生命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势在必行。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发展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实施以来,更是将高职教育推上了发展的新台阶。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高职教育要向纵深推进,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压实、落实,通过党组织的有力领导健全“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深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基层党组织是高职院校发挥组织育人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基层党组织来凝聚党内力量和党外力量,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画好育人“同心圆”。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论述。1906年,列宁提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1928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党的组织和组织力。2014年1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4]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组织力”这一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动员、组织、整合人民群众与广大党员以及社会组织等各种领导对象以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力量。综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来源于多方的合力,主要包含内部组织力和外部组织力。内部组织力主要包括党内的发展、监督、管理等内部协调能力;外部组织力主要指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同志对职业教育工作指示时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基层党组织作为高职院校连接教师与学生、党员与群众的纽带,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承担者,是筑牢立德树人防线的主力军。基层党组织是凝聚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的黏合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核心凝聚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党员发展、教育,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重要工作,是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高职院校把握生命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托。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颇有成效,但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软弱、涣散的情况。一些领导和教师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够重视党建工作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生活过于形式化,缺乏活力和创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并非专业出身,专业水平受限,且仍存在对党务工作不上心的现象。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党务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待遇低、不受重视,“做完”与“做好”对自身没有太大区别,这些严重影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业务和党建“两张皮”的现象并未解决,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落实不够深入,专业建设与党建工作两条线各行其是,这不仅阻碍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更影响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学制短板导致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存在缺失,党员发展质量难以保证。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制度建设尚不成熟,缺乏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网格化管理以及对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高职院校要加强政治建设,首先要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和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分为三个维度:政治领导力、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号召力。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科学合理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党的政治生活,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使党的工作规范化、科学化。[5]高职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目标,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守好、筑牢。坚持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落实基层党组织的监督问责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不断扩大党务公开、信息公开范围,营造风清气正、公开透明的党务工作环境。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落实议事范围,强化党政班子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党务干部管理和培养,持续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动态考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要同业务工作相耦合。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杜绝走过场,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进步。坚持理论学习制度,成立各级学习小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中不断做实深化,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
加强组织管理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形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基层党组织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管理,需要从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三个方面着手。思想教育是保障基层党组织时刻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思想价值观多元碰撞,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是当前高职院校政治建设的重要议题。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需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将思想学习融入工作,融进生活。利用主题教育、“四史”学习、党史学习等进行专题学习,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制订学习计划,充分发掘专业特色与思想教育的契合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
组织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内容。首先,抓骨干,建队伍。建立从支部书记到各党小组组长的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党建业务骨干,并将党建工作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将党建学习与专业发展相融合,打造党建引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队伍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教育,干事创业。吸纳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党建工作队伍,促进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同向同行。其次,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组织员作为党组织工作重要的责任人,在党建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专职组织员队伍,将组织工作专业化、制度化。再次,将支部建设灵活化。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结合专业特色,成立“课题组党支部”“实验室党支部”“志愿者党支部”“校企合作联合党支部”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党组织,将支部发展与中心工作充分结合。
党员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着力点。深化健全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严肃纪律性、组织性,强化党员意识,优化党员队伍整体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战斗堡垒。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严把“入口关”,守好“政治关”,选择政治素质硬、业务本领强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组织纪律性,严肃队伍纪律。选树优秀典型,进行榜样教育。成立学生模拟党支部,弥补学制“短板”所带来的学生党员教育缺失,在积极分子阶段对优秀入党人选开展组织教育。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唯一的领导核心与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组织力就是党履行历史使命与执政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业、增强人民福祉与获得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6]高职院校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院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更要贴近社会,服务发展。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外部号召力主要源于其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品牌建设效果。一个好的党建品牌离不开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离不开党员的群策群力,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外部号召力的提升就是其组织力提升的重要表现。首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坚持“五个服务”,即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与国家改革、行业发展、专业建设和群众服务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特长,将党建与教学、科研、实践充分融合。其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联合企业、行业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拓宽党建工作视野,将基层组织建设与专业发展、学生就业等实际工作相结合,以达到党建引领的效用。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党委充分发挥组织统领协调的作用,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产生。再次,加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发展,打造“智慧党建”平台,丰富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形式,扩大教育阵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时代元素,增加活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