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1-03-08 01:05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高 静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高等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一词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新事物,目前仍处于起步、起点和探索阶段[2]。课程思政应作为思政课程的补充与创新,并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目前,不少学者都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1 “课程思政”的任务与特点

1.1 “课程思政”的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观点明确指出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做好育人的工作。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于高校来说,“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载体,是对高校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和课程教学的核心所在。“课程思政”建设既不是增设一门新课或是增设一项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在专业课程中有效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效果。具体而言,“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体系建设等途径,探索并梳理出各门专业课程内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1.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比较强,对不同的新鲜事物的判断力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接受与认同程度也需要经历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环境以及学习和生活所处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受到院校教学培养模式及学生就业目标等惯性思维的影响,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重心大多集中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水平方面,难免忽略自身思政能力与思政素养的提升。

从高职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来说,高职院校多是以培育高技能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其教学培育方案的课程设计基本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体,呈现出实用化与专业化的鲜明特点,多数专业课教师会感觉到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找不到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即使有涉及到的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也无法有效地将其植入到现场实际教学环节中,造成一种无从下手的局面。

以上种种的现实表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难度及其建设的推进速度。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1 提升教育者思政水平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教师是关键。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课堂及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自身严谨的工作作风、正直的个人品格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等良好形象展现给广大学生,不断将正能量传递给广大学生。但专业课教师本身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其思政水平。

首先,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索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并不断指引高校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就总书记对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高职院校内部及院校之间应充分利用思政课程自有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具体而言,学校内部可以设置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其主要职责的一个方面可以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专业课教师旁听一定学时的思政课程,在掌握思政知识的过程中,寻求“课程思政”元素。而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在听取专业课堂教学后,在思政课堂中融入一定比例的不同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院校或学科类别相似的院校之间,通过校际合作的方式,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比如,通过相互之间派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听课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思政建设工作座谈会的方式等等,以寻求符合本地区、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提升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与责任感。

最后,应注重发挥学校党委组织的作用。各学院党支部可以作为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的组织平台。要充分利用好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一是通过支部教师党员的集体学习,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与素养;二是根据自身实际,在支部会议与党课学习时,视情增设“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环节,通过交流讨论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集思广益,将好的经验与做法作为试点并逐步推广。

2.2 构建“课程思政”氛围

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高职院校主要呈现出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而言,也应该充分利用好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挖掘各种形式的资源,营造出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以期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首先,要充分挖掘并维护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上一节提及的提升教育者思政水平的角度出发,可以梳理出各个学科类别的“课程思政”素材库。然而,这个素材库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完善的。那么,通过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素材库的建立与实时更新,就在学校的教学工作者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课程思政”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利用好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外活动宣传。众所周知,目前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为注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等,都是国家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内容。那么,在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在具体实践或者说是实操环节注重融入思政元素。比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增设“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一是可以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挑选专业素质过硬与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方对接人与指导人。通过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达到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要求。二是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其中,在提升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敬业、协作等良好的工作作风。三是要发挥好利用好课外活动的思政功能。目前,高校学生的课外生活较为丰富,各种社团各种活动都吸引着大批学生加入其中,这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利用的平台。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辅人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植入思政元素,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行,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

最后,要注重加强舆论宣传。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媒体时代可以让一条消息在网络中快速地进行传播。高校应把握好网络工具与资源,加强对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效利用。比如,学校内部应注重鼓励并收集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凸显出来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利用网络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与报道,营造出一种创先争优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3 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体系建设是带有根本性与全局性的。“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举措”。因此,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在制度机制建设上持续改进。[3]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应积累出一套适合自身“课程思政”发展与改革的正确道路,逐步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在宏观层面,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并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之中。从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出发,把“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入到办学治校各领域与教育教学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中。同时,要严格责任落实,优化考核机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协作,各自履行责任。从学校层面来讲,其工作需要学校、院系、行政职能部门以及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各负其责,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可以将思政素养与水平作为考核师生教与学的重要一环,纳入到学校整体考核体系中。但具体的考核形式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能生硬地将其与其它的考核指标视为相同,可以将其融合到其它考核指标之中。

其次,在微观层面,要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作机制。专业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其思政水平与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化,如果仅仅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学习的话,是无法满足思政教学工作的。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比如,通过申报研究课题、组建实践教学研究团队等方式,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思政教学水平。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逐步形成协调机制,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3 结 语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未来的发展与改革需要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与改革协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上下、校际之间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协作互助。通过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教师主体的思政素养与能力,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思政教学氛围,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达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