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APP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5-10 08:04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运动

杨 洋 方 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体育运动APP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产物进入高职校园。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大多数学生手机里都会下载各式各样的运动APP,尤其是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外出,只有合理利运动类APP中多样化运动形式和训练内容以及有效运用运动 APP与高职体育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的集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1]。

1 高职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现状

高职学生,作为日趋成熟的一个学生群体,尤其是经历过这场新冠疫情之后,对强健体魄和健康体质的追求空前高涨,因此校园体育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及内容进行展现,多层次、多方位地迎合高职学生不同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在公共体育课堂上,学生们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的训练,因时间受限,想要进一步提升则变得尤为困难,此外,公共体育课还具有单一性,选择某一特定运动项目后,便无法再选修其他的运动项目,运动激情难以充分释放。运动类APP的多样性及开放性正好弥补这一点,高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APP内的项目内容,充分拓展和开发自身的运动能力。

2 运动 APP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2.1 传统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

每周2节课 共计90分钟,每节课固定的点名、教师指导等环节势必要占用不少的课堂时间,不少高职学校按照俱乐部形式让学生进行报名,每项体育项目都有名额限制,因此一些热门项目没有报上名的同学,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兴趣不大的项目,这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想而知,师生互动起来也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2 运动APP教学模式

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起运动类App,让学生在平台上关注相关项目的老师,老师在平台上发布相关项目的专项知识、最新动态以及训练作业,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训练视频,技术动作发布到平台,便于老师查阅和评价,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相结合,运动APP与课堂接轨,全方位无死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将不限于每周90分钟,并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程度无限延伸,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训练成果都达到最大化,也能使学生重拾对体育课的兴趣,运动APP这种开放的形式,能对传统的公共体育课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更好地平衡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成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2.3 运动App-keep问卷调查与分析

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使用的运动App-keep为例,要求150名学生(1、2、3年级各50人,男女比例1:1)参与问卷调查。

表1 武汉船院学生运动类APP功能兴趣情况统计表

在各种运动项目中,足球运动和篮球运动偏向于激烈的身体对抗,对体能和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比较高;而羽毛球和网球运动能够让身体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对身体柔韧性和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这些运动都能够让学生们的肌肉得到充分锻炼,消耗多余的脂肪,打造完美的体型。通过数据统计,教师便能准确把控学生的兴趣导向,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逐步完善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通过对武汉船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持不同的态度。学生对每项体育运动的兴趣程度都不一样,很多高职院校都采取俱乐部的形式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往往这些项目报名名额有限,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选不到自己热衷的体育项目的情况,或因为体育课程的运动强度跟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匹配,以及公共体育教学的方法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公共体育课的兴趣。目前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运动APP上自行“琢磨”,运动APP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渐渐地喜欢上了运动APP的体育教学方式,高校公共体育课与运动APP的衔接更好地完善了高职学生的体育活动,促进了校园体育[2]。

3 运动类APP对高职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分析

运动贵在坚持,猛然上一次大运动量的体育课甚至会有运动损伤的风险,得不偿失。锻炼要循序渐进,哪怕抽出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出出汗,日子久了心肺功能也会提高,运动时的疲劳感显著缓解,坚持下去的劲头就会更足。身体机能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高职学生的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量体裁衣,制定训练计划,尤其一些专业健身动作,如果缺乏规范指导,盲目练习很可能受伤。而像跑步、骑行、爬山等可以自行开展的训练项目,也须适度适量地合理进行。运动类APP中专业的教练可以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学生完成运动计划,一些专业健身类App也上架了许多免费指导课程,这都为科学锻炼提供了抓手。只是“爱运动”还不够,“懂运动”才能真正掌握有益于身心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用运动类APP,可以对高职学生主观标准产生积极影响,即个人参与锻炼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和群体激励更明显,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亲朋好友等亲密关系的社会互动,对于参与者持续进行体育锻炼行为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就比如运动类 APP的约跑、群晒分享、点赞互动、圈组交流等社会交互功能,都对主观标准的积极感受有贡献作用[3]。

3.1 运动 APP 激发了高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运动类 APP 作为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将体育同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而高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高、速度快,两者碰撞必定会产生出火花。因此,当以往单一的 “线下”运动变成多元化的 “线上线下一体化”运动时,很多高职学生都愿意主动下载尝试。手机的智能化促使 APP 的设计结构新颖、内容新潮、功能广泛,加上其简单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使用兴趣,这就是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开端[4]。

3.2 运动APP帮助高职学生养成了长期锻炼的习惯

(1)适合零基础的同学,初学者通过体质测量得到身体素质基本的数据(依赖于用户诚实度),在这个基础上应用进行课程推荐。根据需求制定课程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水平。

(2)无基础可视频跟练,熟悉训练动作后可通过语音跟练,有节奏感。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完成阶段性训练。每天安排的课程强度也是根据个人体能测试数据来定。

(3)不限制时间地点,随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锻炼,单项训练课程时间都不长,分解的小动作时间也不长,并在最后倒数,潜意识里鼓舞练习者,激发运动潜能。

(4)分享锻炼心得。学生可以在平台或其他平台分享完成的课程和一些心得,会得到积分和等级提升的鼓励,对帮助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运动APP 满足了高职学生运动锻炼行为的多种需求

大数据时代,运动APP涵盖了运动数据记录、运动轨迹记录、卡路里消耗记录、运动自拍记录、视频教学、伤病预防、运动处方、社交平台等功能,在用户体验上很好地满足了高职学生的锻炼需求、分享展示需求、专业指导需求、交友需求,进而增加了高职学生对运动APP的使用频率。运动APP不仅仅是一个孤立运动者的平台,它同样是一个社交平台,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相同的兴趣爱好者也可以相互沟通学习,运动APP能记录你的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轨迹、跑步时的平均配速、平均心率、最大心率、热量消耗、恢复时间等参数,学生们相互之间可以横向对比,找到自身差距,努力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效带动了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 结 语

高职学生运动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公共体育课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锻炼需求,运动APP借助智能手机为载体,为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运动方案,对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的补充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自身运动能力相匹配的课程进行锻炼,并使用运动APP带来的数据记录、社交互动、线上课程、GPS定位等服务功能,增加运动频率,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运动素质的提高上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数据统计,体育教师也能精准把控学生的兴趣导向,开拓自身的教学思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逐步健全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将公共体育课堂和运动APP巧妙结合,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号召,推进“互联网+健身”,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