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锋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的桥梁。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是承载材料文化的重要课程,开展该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好的开端,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建设发展的更高阶段,为课程建设在精神层面指明了方向。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纲要的核心思想,课程组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凝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收集各种教学案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课程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课程内容,可以讲中国的故事、也可以讲大师的故事,还可以介绍科学观、方法论与科学精神。例如在讲热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介绍古代中国的制刀工艺,其中热处理环节是非常神秘的,工匠会选择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进行淬火,为什么?分析知道由于刀体不同部分的厚度差异导致了组织转变时间的不同,刀体会呈现不同的色泽差异,由于这种现象速度很快,加上白天可见光的影响,导致钢材表面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才不得不在黑夜中进行观察。然后,通过其暗影的变化,掌握淬火过程。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但让同学们掌握了淬火工艺的原理,又弘扬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培养了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金属材料种类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把所有的材料都学习一遍,但是通过学习钢铁材料,掌握了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内在联系,把这种学习钢铁材料的方法迁移到其他材料上,问题就迎刃而解,培养了学生具有普遍联系的科学思维。在介绍铸造、锻压和焊接这三种热加工原理时可以通过分享汽车结构的制造环节,让同学们了解到正是各种工艺的取长补短,才制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让同学们明白在各行各业只要努力都是可以取得成就的,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使专业知识显性教育与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融合,使专业知识智育与思想政治德育融合,既形成“惊涛拍案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故事可以老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讲,采用案例、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过程考核,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格局[1]。
通过专业调研和教学实践,总结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先进材料的支持,所以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形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挖掘《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责任、担当和协作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案例选择不能冲淡专业知识、要服务专业知识,所以选择有价值引领的故事,并注重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改变“自嗨型”的教师局面,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学习任务,而这些任务又都不是翻翻教材或百度一下就能解决的。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把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决杜绝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彼此分离两张皮的现象。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课程评价,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程思政才是有效的。如表2所示在金属力学性能教学单元设计里,最终设置了实验任务,通过实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实验的态度就能反映学生是否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表2 金属力学性能单元教学设计
这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老师的事,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形式是课程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思政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组成研发小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提炼贴切有效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制定课程大纲,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教材。使课程实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框可依,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2-3]。
这还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采取的是哪一种思政融入法,原则是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渗透,而不是简单的专业课+鸡汤。思政建设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在认识世界的方法、理论等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
既然是课程建设,就需要系统的设计,鼓励并支持专业老师到课程思政做得好的院校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建设效果。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没有有效的课程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就无法保障,现阶段,传统的专业,比如焊接、铸造、模具等专业招生情况非常不乐观,对应的这些行业,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制造业在技术工人的资源上就遇到了瓶颈,如何成为制造强国。课程思政是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有效方法,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可以使学生爱职业、爱岗位、爱国家、享受学习、享受工作[4],所以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三个方面同向同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