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乐华 张美英 段棒棒(...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6600)
内容提要:在探讨IP文化茶馆概念的基础上,从地域元素、文学衍生、价值情怀、概念创新四个IP角度总结出中国文化茶馆的形成模式,利用竞争力GEM模型,对四类文化茶馆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层面,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本地市场黏性较低,市场竞争风险较大;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创新能力、经营水平较低,市场灵活性较差;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产业链不完善,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的内在结构、战略和竞争能力与外部市场黏性较低,IP效应尚未发挥。在未来发展中,四类IP文化茶馆可分别按照开拓本地市场、提升自身风险防御能力、转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改良基础服务质量、完善产业链竞争水平以及加强自身IP辨识度建设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茶馆,作为人们喝茶、聊天、品味人生的场所,早已成为重要的生活空间[1]。历史上的茶馆,又可称之为“茶楼”“茶坊”“茶肆”“茶社”“茶寮”“茶居”“茶邸”和“茶厅”等[2],按经营形式可分为民俗式茶馆、戏曲茶楼、仿古式茶楼、园林式茶艺馆、室内庭院式茶楼、现代式茶楼以及综合型茶楼七种类型,按经营主旨可分为商业型茶馆、文化型茶馆和混合式茶馆。其中文化型茶馆(简称文化茶馆),是指将文学与艺术等功能结合在一起,依托各种讲座、座谈会,推广茶文化,同时兼顾字画、书籍、艺术品等买卖,提供休闲娱乐与艺术表演等服务,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公共空间[3],既是人们身心休憩的场所,也承担着民间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承载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4]。目前,文化茶馆已发展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本文基于IP视角,探讨中国文化茶馆的形成模式,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为提升IP文化茶馆的文化地标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学术界对文化IP尚未形成统一认知,IP(intellectual property)译为“知识产权”,是指称“心智创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词语、短语、符号和设计等,均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产权[5]。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文化+等思维的不断丰富与发展,IP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跨领域延展态势。一是基于“知识产权”对IP进行定义,如姚婷婷认为IP泛指文化娱乐领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与游戏的素材版权,其中在网络文学领域,IP一般指具有大影响力且可被再生产、再创造的网络文学作品版权[6];二是基于IP受众进行定义,如腾讯副总裁程武认为IP实质上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的情感承载[7];三是基于IP内容源进行定义,如蔡琪认为IP是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品,在形式上包括文学作品、影视剧、节目、游戏、漫画等等,或者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概念,凡是具备内在核心价值、拥有广泛的受众群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介内容,都可以成为在文化市场上流通的IP资源[8];四是基于文化资本进行定义,如陈龙认为IP是在知识产权理念上发生的,基于流动在传播者与受传者大脑中的共同认知、情感、思想、信念,并且已经在其他领域证明过或产生过价值,可以进一步参与文化活动,特别是与内容产品制造有关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增值的文化资本[9]。可见,IP作为一种“心智创造”模式,其根本应是融“知识产权”“情感承载”“内容源”以及“文化资本”于一体发挥综合效应的集合。
结合文化茶馆的内涵,IP视角下文化茶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文化茶馆是指根据已具有知名度、商业价值的IP原创内容衍生而来的以茶馆为载体的文化地标。从广义上来看,文化茶馆是指具有IP效应的以茶为媒介承接文娱、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公共空间与信息共享平台。文化茶馆的IP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IP既是文化资源,又是文化资本,即基于IP形成一套全知识产权运营的文化茶馆产业链,以IP内容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交易为基本形式,与其他产业相融合,通过跨界开发被赋予新的价值和物质形态,实现长尾效应[10];二是文化茶馆作为IP资源源头,往往是地区的一种文化符号,在创新原有IP的基础上,强化甚至将其影响力提至新高度,通过衍生,已有的IP资源得以在代际更替的受众群体中传承,可以得到反哺与市场增值效应;三是IP具有情感效应,与通过产品与服务支撑品牌价值不同,利用IP构建的文化茶馆是基于意义内容实现受众的人格化打造,建立在精神消费的价值共享诉求上,超越单纯的品茶需求,使品茶成为品“文化”。
中国茶馆由来已久,最初多是季节性、流动式为来往路人解渴提供方便的场所[11],并没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发展中,部分茶馆逐渐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成为凝练地方文化特色的载体,形成秉承特殊文化现象的IP文化茶馆。基于IP视角,文化茶馆可以归为4种模式。
茶是自然,茶馆是文化,文化茶馆寄托着国人深刻的精神内涵,展现着地域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地标、特色建筑、历史传说等作为地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地区发展的共同记忆,是一个地区最具魅力的文化载体。利用地域特色元素打造的文化茶馆,通过对地域历史文化重现,一方面实现了自身历史感与文化底蕴的积累与叠加,另一方面作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逐渐被打上地域烙印,成为新的文化地标(表1)。
表1 地域元素IP形成的文化茶馆代表及特点
文学作为文化IP的源头,拥有提炼文化符号、推动IP衍生集结成链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日趋丰富,文学IP的效应除涉及电影电视领域外,逐渐跨界至新的时尚生活与艺术领域。文化茶馆作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流行时尚休闲空间,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兼容性,逐渐形成多处集聚文学效应的综合平台与空间(表2)。
表2 文学IP衍生形成的文化茶馆代表及特点
一个民族最大的资源是文化,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是文化。以人的情感为基础及文化价值要素为依托,与所发生情绪相对应的感情即为情怀[12]。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众生活态度的转变,部分特定的回忆或乡土情感等再次涌现,经过时间的去粗取精,以文化载体的形式愈发展现出精髓。文化茶馆作为这种特殊情感IP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具有文化传情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提升IP自身的内在层次与价值认同(表3)。
表3 价值情怀IP形成的文化茶馆简介
一些新生网络词语或流行词汇因高度贴合时代特征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内在核心价值与社会影响力,成为蕴含“时代基因”的文化符号。基于这类IP元素打造的文化茶馆,利用创新型概念本身的“时代敏感性、超常规创意性”特点,传递认同感,聚合受众群,一方面凭借与传统茶馆IP元素对立的“陌生化”方式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实现突围;另一方面凭借“新”概念个性与新颖的特点,弱化文化茶馆的“静雅”,突显娱乐化倾向。
表4 概念创新IP形成的文化茶馆简介
市场决定生产力。判断一类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即是分析受众对企业的满意度与认可度[13]。
于2018年10月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910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者分别来自北京、广东、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山东、上海、天津、新疆、河南、浙江及重庆。其中,男性占23.08%,女性占76.92%;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1.20%,16岁至45岁的占84.62%,46岁至60岁的占12.09%,60岁以上占的2.09%;学生占48.02%,工人占4.18%,个体经营者、公务人员、教育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工作者分别占2.86%、3.30%、15.71%和15.82%,其他职业工作者占10.11%;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被调查者占50.44%,2000元至5000元的占41.21%,5000元以上的占8.35%;拥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占55.39%,拥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占37.69%,高中及以下学历仅占6.92%。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且拥有休闲体验与消费的经济能力,被调查者样本分布较为合理,可据此开展分析。
相比普通茶馆,95.38%的受众更愿意体验IP文化茶馆。其中,36.48%倾向于文学IP茶馆;24.95%倾向于地标IP茶馆;18.02%倾向于情怀IP茶馆;15.93%倾向于概念IP茶馆;仅4.62%倾向于普通茶餐馆(图 1)。
图1 受众对文化茶馆类型的兴趣趋向
在文化茶馆体验方面,51.98%的受众愿意将IP文化茶馆作为地区文化地标进行体验,且38.57%的受众愿意将文化茶馆作为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推荐给他人,而认为其没有吸引力的受众仅占9.45%(图2)。
图2 特色IP文化茶馆的吸引力
从消费层面看,IP文化茶馆的消费诉求主要体现在文化茶馆的核心产品即茶和服务以及文化茶馆IP周边产品两方面。对于核心产品的消费而言,64.18%的受众认为IP文化茶馆整体茶品与演艺服务消费水平过高,72.42%的受众认为若降低IP文化茶馆整体消费门槛或提升IP文化茶馆演艺服务与茶品细分选择(21.10%),消费者则更愿意进行多次重复消费体验(图3)。
图3 受众在IP文化茶馆重复消费的条件
在文化茶馆IP周边产品方面,56.04%的受众表示愿意购买IP文化茶馆的衍生品,且已经体验或购买过的受众比例为16.04%。在愿意购买周边产品的受众人群中,57.06%的受众愿意支付的衍生品消费金额在50元以内,42.94%的受众愿意支付的衍生品消费金额在50元至300元(图4)。
图4 受众愿意购买衍生品的金额范围
IP文化茶馆的数量与质量都在提升。从满意度来看,大多数(56.26%)受众都比较喜欢和满意这类文化茶馆。但基于受众视角,IP文化茶馆的竞争力不应该仅局限于冠名IP,而应实实在在地提升其性价比和内容含量,提升IP文化茶馆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受众对IP文化茶馆的期望来看,相比茶馆IP的知名度(21.10%),受众更关注IP文化茶馆的文化内涵(73.85%)、创新能力(67.47%)以及亲民价格(46.48%)、服务设施(33.74%)与服务水平(37.69%)等基础能力(图5)。
图5 受众对IP文化茶馆的综合期望(多选题)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化茶馆的类别与内涵。目前,有关文化茶馆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并不多,竞争力分析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对IP文化茶馆竞争力的评价是使IP文化茶馆竞争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的关键性转变,不仅有助于了解各类IP文化茶馆的竞争实力,也利于对各类IP文化茶馆进行比较研究。在对IP文化茶馆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提出的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14]予以改造,使分析结论数据化和可视化。
鉴于文化IP效应是影响文化茶馆竞争力的基础因素,确定影响中国文化茶馆竞争力的六大因素为:文化IP强度,服务质量,供应商、相关辅助产业,茶馆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地市场等。在竞争力(GEM)模型评价基础上,为了解决主观性带来的判断重要性、影响力、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15])赋权与竞争力(GEM)模型相结合的评价分析方法,构建出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如表5所示。
表5 IP文化茶馆GEM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2018年10月,邀请20名文化产业等相关专家对基于地域元素IP、文学IP衍生、价值情怀IP和概念创新IP形成的四类文化茶馆中选取的12家具有代表性的茶馆进行因素等级打分。在代表性IP文化茶馆样本的选取中,综合考虑了各类代表茶馆的区域分布情况、经营状况、受众评价以及数据可获取性等因素,使各类IP文化茶馆尽可能分布于东中西不同经济地区,同时选取大众评价星级位于3~5分较有影响力的IP文化茶馆,以确保横向比较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并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类IP文化茶馆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具体评价对象情况和评分标准如表6、表7。
表6 代表性文化茶馆概况
表7 因素等级与评分标准简介
表8 IP文化茶馆竞争力(GEM)评价得分表
(1)基础竞争力评价
图6结果表明基础竞争力的平均得分为10.77分,其中高于平均分的分别是老舍茶馆、万子桥茶庄、湖心亭茶楼、大可堂普洱茶馆和凤栖梧茶馆5家,与位于综合竞争力(GEM)均值之上的茶馆入围结果一致,说明IP强度与服务质量是提升IP文化茶馆综合竞争力(GEM)的根本保障,只有夯实基础要素,综合竞争力才有持续稳步提升的动力。同时,12家茶馆IP强度与服务质量之间不匹配程度非常明显,湖心亭茶楼、凤栖梧茶馆和五福茶艺馆IP强度与服务质量竞争力匹配程度较高,而88号青年空间创客茶馆、岳阳楼茶楼与老舍茶馆不匹配程度最显著,表明其文化内容要素与服务质量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图 7)。
图6 各类IP文化茶馆竞争力二级指标评价结果
图7 IP强度与服务质量基础竞争力评价结果
(2)企业竞争力评价
在企业竞争力方面,老舍茶馆、万子桥茶庄、88号青年空间创客茶馆、凤栖梧茶馆和湖心亭茶楼得分在11.30分左右(图6),表明这5家IP文化茶馆在茶产业链完整度、信息技术利用状况、茶馆创新与营销能力、企业文化动力等8个细分层面综合成效较显著。通过对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茶馆的结构、战略和竞争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标准差计算发现,12家IP文化茶馆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竞争力差异波动较小,而茶馆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力差异波动较为显著,导致企业竞争力波动幅度提升,最终排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影响IP文化茶馆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关键性要素是内在核心能力而非外在供应环节。
从内在竞争能力(茶馆的结构、战略和竞争能力)来看,老舍茶馆、凤栖梧茶馆、88号青年空间创客茶馆得分最高,而以大可堂普洱茶馆、福宝阁茶楼、顺兴老茶馆为代表的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相对落后,表明茶馆创新与营销能力、企业文化动力等现代化倾向突出的元素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正是这些元素成为阻碍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图8)。
图8 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3)市场竞争力评价
万子桥茶庄市场竞争力得分13.64分,排名中位列第一(图6),后依次是老舍茶馆、湖心亭茶楼、大可堂普洱茶馆和顺兴老茶馆;位于前列者主要以地域元素IP和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为主,表明更贴近生活的文化茶馆比更贴近艺术的文化茶馆更具市场吸引力。此外,从内、外部市场来看,以湖心亭茶楼、万子桥茶庄、岳阳楼茶馆、老舍茶馆、凤栖梧茶馆、福宝阁茶楼、顺兴老茶馆及大可堂普洱茶馆为代表的文学IP衍生、价值情怀IP以及地域元素IP三类文化茶馆,其外地市场吸引力更强(图9)。
图9 内、外地市场竞争力评价结果
(1) 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
基于文学IP衍生形成的文化茶馆竞争力整体较强,其6项二级指标得分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计算结果为1.29,在四类IP文化茶馆中最低。从内部来看,巴山夜雨茶楼6项指标得分的离散程度计算结果为0.72,低于老舍茶馆(0.75)和凤栖梧茶馆(0.77),是代表性茶馆中各项竞争力发展最均衡的。通过与6项二级指标均分进行比较,老舍茶馆均超过均分,实力最强,而凤栖梧茶馆基本与平均指标重合,巴山夜雨茶楼竞争实力较弱(图10)。综合来看,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基础竞争力坚实,但本地市场的开拓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受旅游业、宣传效应以及外部市场等影响较大。
综上可知,中尺度WRF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此次平流雾天气过程的生消演变。模拟资料可靠,可进一步用于平流雾的成因分析。
图10 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对比分析图
(2) 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
在基于地域元素IP形成的文化茶馆中,万子桥茶庄6项二级指标得分均高于均分,湖心亭茶楼5项指标得分高于均分,在同类茶馆中竞争实力较强。岳阳楼茶楼6项指标虽全部低于均值,但其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及茶馆的结构、战略和竞争2项企业竞争力因素与均分差距最小,表明其具备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市场竞争潜力提升空间较大(图11)。综合来看,基于地域元素IP形成的文化茶馆拥有较强的IP效应与外地市场黏性,而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与服务质量指标限制了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
图11 代表性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对比分析图
(3) 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
以大可堂普洱茶馆、福宝阁茶楼、顺兴老茶馆为代表的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的竞争实力差距不大,主要表现为3家代表性茶馆的6项因素指标与平均值基本重合(图12)。但总体来说,这类茶馆在内在结构、战略和竞争层面有所欠缺,在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等市场化特征更为明显的要素上竞争力不足,使其发展难以适应受众新的审美和服务需求,市场应变能力较弱,造成IP的长尾效应、反哺效应难以发挥。
图12 代表性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对比分析图
(4) 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
除88号青年空间创客茶馆6项指标超过均分外,不二禅茶院和五福茶艺馆6项指标皆低于均分,说明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竞争力差距悬殊,且竞争实力较为落后。其中3家茶馆服务质量、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2项指标得分相对较高,而结构、战略和竞争与外部市场黏性2项指标得分较低,特别是不二禅茶院与五福茶艺馆,表明这类茶馆在发展中,仍以与普通茶馆无异的基础性服务为吸引力,尚不具备突显IP文化元素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内在竞争力(图13)。
图13 代表性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对比分析图
本文通过对IP文化茶馆问卷调查及竞争力评价可以看出,中国多数IP文化茶馆竞争优势尚不突出。而目前我国文化茶馆竞争优势难以显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与载体的“貌合神离”,IP仅是茶馆谋求经济利益的内容或符号转借,未能实现真正融合。一是多数文化茶馆IP建设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导致IP文化茶馆内在提升动力不足;二是IP文化茶馆自身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受众对IP文化茶馆的满意度评价。
(2)从企业竞争力层面考虑。IP文化茶馆作为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企业,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茶馆内在战略、结构与外在环境等要素的支持。而内在差异化、专一化战略的营销与创新能力作为IP文化茶馆保持活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IP文化茶馆要加强综合管理能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即剥离IP文化茶馆经营权与所有权,将IP运营、茶馆管理与监督交由专门职业团队进行,从而将自身核心竞争力放在IP更新研发与服务质量提升上。
(3)从市场竞争力层面考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基于文化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体验空间越来越受市场欢迎。IP文化茶馆应顺新时尚,发掘自身资源,作为茶艺爱好者的集聚空间与大众休闲娱乐场所,需要IP文化茶馆在开拓外部市场的同时,不断深耕本地市场,逐步摆脱“高雅式”艺术化状态,以亲民的生活化姿态接近大众,以生活美学简单明了的传播方式展现茶馆文化空间的价值,增强本地市场黏性。
(1) 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的对策
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因其以文学与艺术为“主题”,展现出相对“高雅”的状态,往往本地受众“望而却步”。本地市场吸引力低易使茶馆竞争力受外部市场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增大。在今后发展中应着重开拓本地市场,提升自身风险防御能力,化“未知”为“有知”。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的抗市场风险建设必定要求宣传渠道与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精定位,广撒网”式宣传。一是实现口碑营销,如利用名人效应、公益效应、IP品牌化等;二是借势宣传,如借节日、盛事宣传等;三是加强新媒体宣传,建立或完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针对本地居民开展促销活动。同时,文学IP茶馆的开发需以“粉丝”为导向,扩展文学IP内容,实现资源IP的增值与转换。一是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如金庸茶馆从网络延伸至实体,形成品茶、书迷社交、美食比拼、自驾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交流的渠道,实现IP的多方共营,更利于发挥长尾效应。二是积极开拓受众休闲体验空间,将传统定位“文化旅游景点”转向“综合性休闲体验空间”,开拓蓝海打造“第三空间”的发展方向,将娱乐、商务、旅游与文学融为一体。
(2) 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的对策
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应多借助地方已具有知名度或文化底蕴的特色元素作为IP内容源,在今后发展中改良基础服务质量和升级产业链。一方面,将茶馆内员工的服务水平交由管理层与“第三方”消费者共同评价,且将评价结果直接与员工个人奖金挂钩;同时搭建完善的意见与建议平台,向茶馆全体员工及广大消费者征集建设性意见,且对优质意见提供者实行分等级奖励。另一方面,在相关活动产业链的完善中,应基于发掘自身文化底蕴,开展亲民活动,不断突破地域元素名气的束缚,重塑文化IP。如湖心亭茶楼以传承江南特色文化为定位,在保留专业化茶艺的同时,开展各类茶会活动,营造人文气息,让茶馆文化融入大众生活中。
(3) 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的对策
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较易固守情怀元素,陷入茶馆发展、消费者适应的被动局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转变粗放式经营理念,及时对接市场需求,并向现代信息化精细管理转型。将茶馆的组织架构、事务处理、受众交互等具象业务数字化[18],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及时反映茶馆信息,以便管理者优化决策,合理配置茶馆资源,以顺应瞬息万变的竞争需求。如顺兴老茶馆经过精细化市场调研,为积极迎合受众对巴蜀至真至纯情怀体验的需求,进一步将自身定位为巴蜀民俗文化博物馆,在外形上恢复明清巴蜀地民居建筑风格,茶品菜品上以经典四川特色美食为主体,汇集四川多种民俗表演,以巴蜀品牌积极传递巴蜀情怀。
(4)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的对策
概念创新IP形成的文化茶馆因其“新”而缺少了文化的“厚”,因缺乏文化底蕴的沉淀而往往缺少鲜明的辨识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IP内涵与茶馆载体的磨合,将“小众”文化茶馆做精致、做极致。88号青年空间创客茶馆以“创客”为主题IP,作为IP强度与辨识度较低的代表,其围绕“创客”IP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将茶馆改造为科技型、数字艺术型的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真正的“工作坊”,搭建了创客-企业投融资平台。一方面外在风格建设的个性与独特性,能够带给受众感官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内在IP价值的打造,搭建IP内涵深化的信息连接渠道甚至是成为投融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