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甘肃省会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在核心素养与创新理念的共同推动下,教师格外注意初中生的体育认知、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和素养提高,也同时注意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精神觉悟等内在修养。由此可见,教师顺应生本理念、三全育人理念、核心素养理念等先进教育理论,主动探究初中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行为习惯的科学养成之道具有非常积极的时效价值和教育意义。
体育行为习惯是指初中生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多次强化、反复刺激而逐渐形成的习惯化、固定化、稳定化的行为可能和活动定势。而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可塑性和养成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初中生的主体认知和成长潜能对其施加积极有益的良性干预和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立足初中生的主体发展需求和生命内在诉求积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习惯,帮助初中生逐渐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以此加速初中生的知识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大力推动初中生早日成才。
体育行为习惯不仅外在表现为初中生的体育锻炼、主体运动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浅层次信息,也映射出初中生内在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精神觉悟。
体育运动是初中生借助下肢力量与上肢协同而开展的肢体活动形式,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体能性,因而初中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必然就要面对肌肉酸痛、肺部不适、关节胀痛、韧带刺痛等机体不良反应。因此,体育运动活动既是一种趣味性活动,也是一种“苦行僧的修行活动”。初中生能够在体育运动活动的磨练中慢慢具有不怕吃苦的耐劳精神、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和无惧苦难的坚强品质。
体育运动是一种参与性、合作性、对抗性和竞争性都非常强的活动形式,初中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但要展示个人的运动能力和体育素养,还要面对他人的主体能力展现。因此,初中生要在与他人同台竞技的情况下逐渐习惯和擅长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与荣誉竞争。初中生能够在体育运动活动过程中逐渐养成敢于拼搏、勇于竞争、积极创新、大胆表现的外向性格、顽强斗志和竞争精神。
体育运动活动中有很多的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拔河、接力赛等,这些活动项目需要初中生之间的积极合作、主动协同、自觉互助和齐心协力,才能够达到战胜对手、脱颖而出的活动目的。因此,初中生要有较高的集体观念、协同意识和合作理念,能够有效整合出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的最大发展潜能,初中生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服从意识和执行能力,能够高质量地融入集体活动。
体育运动活动不仅是初中生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生命展台,也是学习他人长处、提升自我的信息交流基地。因此,初中生要具有一定的自省能力,能够在自己的主动表现中积极反思个人的不足之处,自觉反思个人的成长空间。初中生还要积极学习他人的优势项目和体育特长,主动探究他人体育技能的科学之处和成功经验,能够时时刻刻处于自我反思、积极悦纳、主动积累和自觉成长之中。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初中生在面对技能对抗时往往处于大脑兴奋和情绪激动之中。因此,初中生有时候会“得意忘形”或“动作过大”,而产生一些危险性动作。当对手出现危险性动作时,初中生是冷漠置之,还是伸手相助,这就取决于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觉悟了。因此,初中生在对手出现危险时,要有关爱意识而出手相助,要拥有正确的竞技精神,不依靠对手受伤而取得对抗胜利。
首先,培养初中生体育行为习惯能够实现初中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精神觉悟等方面的大发展,能够切实促进初中生的知识积累、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加速初中生早日成为优秀复合型人才;
其次,培养初中生体育行为习惯能够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指明科学发展的可行性方向,引导教师将个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非常精准地指向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习惯的优质发展之中,推动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
最后,培养初中生体育行为习惯符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求,也满足了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养成。因此,培养初中生体育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还能够实现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认知力、思维力、创新力和发展力,因而能够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强大的主体支持。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机体不适感是每一个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爱好者必须面对的挑战,更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成长障碍。因此,教师要向初中生传输一些体育锻炼常识,帮助初中生掌握一些克服机体不适感的有效方法,让初中生具有初步战胜机体不适感的主体能力,启动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师还要对进行苦难教育,提醒初中生机体不适感就是一种生活磨难、生命修炼和精神锻炼。初中生只有“吃尽苦中苦”,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方得甜中甜”。初中生只有具备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斗志、不屈的性格、不服输的精神,才能够彻底适应机体不适感这一“运动瓶颈期”。
教师还要引导初中生看到克服机体不适感以后的“美好未来”,让初中生看到篮球爱好者一个多小时的快乐奔跑时间,让他们在“羡慕”中看到希望与美好。任何人都会经历机体不适感的运动痛苦,且机体不适感一般在一周左右,随后机体不适感就会慢慢消退。而且,运动习惯养成以后,机体不适感就会消失。
在初中生战胜机体不适感、接受苦难教育、养成坚韧品质的过程中,教师的实时鼓励、关爱陪伴与赏识教育都能够起到恨到的激励效果和动力作用。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与荣誉意识,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为了荣誉而战、为了自尊而战、为了形象而战,教师的激励能够极大催发初中生的生命活力。
俗话说,百人百姓百脾气,初中生也一样,拥有自己脾气秉性、兴趣爱好、运动偏好与个人特长。因此,教师要鼓励初中生个性化成长,在完成教师规定的体育运动锻炼活动任务以后,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去充分享受体育锻炼活动带来的快乐。初中生能够获得机体剧烈运动以后的释放感、轻松感以及心理压力、精神负担、灰色情绪消退后的愉悦感,这些都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以及进行个性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初中生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初中生快速将个人的“运动偏好”快速发展成为“体育特长”,因为“百招会不如一招毒”。因此,初中生在个性成长中能够快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因而参与体育运动的锻炼热情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表现渴望就会与日俱增。而且,随着初中生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的高涨,初中生的顽强斗志就会水到渠成,拥有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初中生在参与大型集体体育项目时必然会面对同学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因而初中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协作意识、互助意识和集体观念。大型集体体育项目就是对初中生群体进行集体智慧、团队合力、协同意识、互助质量等因素进行的考量。因此,初中生只有具有较高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将自己的“一己之力”有效融入到“集体大作战”之中,并能够借助集体的“洪荒之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样,初中生才能够在体育行为习惯方面获得健康成长。
现代初中生大多数独生子女,因而多具有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偏激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性。因此,教师对初中生进行协作教育和培养集体观念还能够取得“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对于现代初中生的脾气秉性、出世态度、交往习惯和社交态度都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大型体育集体项目中多多培养初中生的协作意识、互助意识和集体观念,帮助现代初中生拥有更加积极健康、阳光开朗、友好合作、互助探究、快乐交往的幸福生活。
初中生不仅要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善于表现自我才能,还要积极学习他人长处。初中生更要具备一定的自省能力,能够在闲暇时间内的自我反思、自我剖析和自我总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进行“自我医治”、自我提高。自省能力是一种宝贵的主体素养,也是一个人发展能力的基础,因为一个人只有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产生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自省意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的自省能力,帮助初中生集聚发展能力,以此实现初中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自省能力是初中生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催化剂”,能够对初中生其他主体能力的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生命活力的碰撞和主体技能的较量,因此,初中生在对抗运动和竞技活动中要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能因为对抗而将对手视作“势不两立的敌人”。对手,既是对抗中的竞争者,也是技术交流、彼此学习的朋友。
因此,初中生要怀着积极拼争的心态、友好学习的心理、和睦相处的态度去进行“对抗”。在对抗中,初中生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一旦有危险都要出手相助,宁可输在技术上,绝不能输在品格与道德上。
教师不仅是初中生进行知识学习、信息积累的领路人,也是初中生技能提升、视野拓展的指导员,更是初中生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品质提高的良师益友。因此,教师以体育行为习惯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究初中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科学养成策略,并通过开展苦难教育培养坚韧品质、开展个性教育培养顽强斗志、开展协作教育培养集体观念、开展自省教育培养发展能力、开展安全教育培养竞技精神而付诸于现实行动之中。教师不仅要让初中生拥有广博的体育知识,还要有清纯的操守、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伟大的思想、卓远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