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2020-07-07 09:32董红干
关键词:不适感表现对策

董红干

摘 要:提高学生的自适应能力,是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一新生不适感的表现,探寻了学生不适感产生的原因,并从加强调整融合,提升自适应能力;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和谐的心理场;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实施齐抓共管,共同塑造健康的心理;提高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选准参照系,指导学生正确定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消除不适感的对策。

关键词:不适感;表现;缘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11-2

学生从初三升入高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身心发育方面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高一新生由于对此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不能根据高中学生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高中后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鉴于此,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指向农村学生自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以探究学生不适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提升学生自适应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一、高一新生不适感之现状

高一新生在“过渡期”的不适应症状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农村普通高中就读的新生绝大多数是从乡镇初级中学选拔而来,面对陌生的面孔和各种新要求不知所措,内心渴望交流,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但又由于彼此不了解,而缺少交往,缺少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种孤独无助的紧张感,情感因素的矛盾造成新生心灵的封闭性,影响了与新老师、新同学人际关系的建立,延缓了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导致他们不能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高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初次住校的他们要学会打扫,学会洗衣,学会自己起床,自己收拾整理……有的人还不会扫地,不会洗衣,更严重的是有的人不能适应晚自习不准讲话,晚上、中午按时就寝等要求。离开父母的他们,生活要自己安排,有手忙脚乱的不适感,这一系列的不适应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想家,甚至连课也不想上,情绪十分低落。

3.对学习的不适应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讲练结合、不断重复、阶段夯滚的教学方法组织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如果做到了勤奋,成绩也不会差,他们常常满足于老师的讲解和传授,满足于老师的练习测试及标准答案,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辩证性还远远不够。到了高中,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教学节奏的加快,出现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学业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高一新生中,来自于管得严、管得死的学校的学生似乎学习后劲更不足,学习上的不适应更明显,成绩往往下降得更快。

4.对新角色的不适应

进入新学校的学生,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的學生,相当多的是原学校、原班级的尖子生,既受父母宠爱,又是教师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进入高中,他们发现比自己聪明的人多的是,比自己成绩好的人也多的是,成绩稳居前列的优势不再有了,有的甚至从班级前几名跌落至中下游,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消失了,众星捧月的荣耀没有了,由此特别容易引发恋故怀旧、思念家长的情结,出现角色迷乱的现象。

二、追溯新生不适感之缘由

为什么新生会有不适感,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的高一新生表现得更明显,反思其中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大背景,更有家庭和个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自信意识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村,这些乡村的孩子从小时候开始,接触的人知识面相对较窄,了解信息的渠道也相对较窄,不像城市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自身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当他们步入高中以后,很多同学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仍时常会表现出一种自卑与不自信。

2.缺交流能力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学习占据,也有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与其他人缺少交流和沟通,家长和老师走不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这些学生往往只沉溺于自己的小天地,不敢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某中学曾出现过一名高二的学生,一次考试因失误而成绩很差,被老师批评了以后,在没有与老师、同学作任何交流的情况下自己跳楼自杀。

3.缺抗挫能力

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些学生在家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转,对他们有求必应,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学习之外的一切都由父母承包。步入高中后,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中遇到困难,都要自己应对。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则对自己丧失信心,悲观失落。有的学生升学失败后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更有甚者还出现轻生的极端行为。

4.缺科学态度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听得多的就是“你很聪明”“你真能干”等评价,导致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味地肯定自己,过高的估量自己,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自己,不能科学地对待生活和学习的困难,常常在顺境时自以为是,逆境时又觉得天塌地陷,自己一无是处。

三、祛除新生不适感之对策

1.加强调整融合,提升自适应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调整适应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做出自觉、主动的内在反应,随机应变地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陶行知先生说“被动敌不过自动”。我们一是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了解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表现,因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把对新环境新学校新同学的适应当做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去追求。二是要告诉学生,适应新生活是新时代的要求。在当前“自”时代下,知识更新迅速,信息来源多元,人人都是自媒体,我们事事时时等他人安排,只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只有提高自适应能力,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三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展,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2.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和谐的心理场

高一新生最多接触的是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比较信赖,班主任要利用有利契机,更多地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及时的帮扶指导。新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特别希望能得到班主任的“厚爱”,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主动地找学生做一次个别谈心,告诉他们高中的学习要求和学校的管理要求,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在新的学校里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那些待进生,则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丢开一切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为了凝聚班级的力量,班主任可以开展诸如“我是这样一个人”、“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新学期里”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新生在短时间内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理上的共振,构成一个充满情意,其乐融融的心理场,让学生感觉“选择来新学校”是正确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愉快的、协调的、受到尊重的,尽快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中,从心理封闭中走出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指导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勤奋学习。

3.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教科书,他们会在其中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不会读的单词,不会翻译的文言文,需要学生能承认自己的不知,并能从字典、教辅资料中找寻到答案,能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中找寻到答案;一个问题当天解决不了,过了一天甚至是几天或一个阶段可以得到解决。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提高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桥梁,让学生在困难中学会成长进步。

4.实施齐抓共管,家校共塑学生健康心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差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的矫正也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不可能事事顺利,有失败有挫折是正常的。在孩子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告诉孩子从那里跌倒就要从那里爬起来,给孩子在挫折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时时包办,扫清一切障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要恰如其分,千万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控孩子心理,做到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如平时对孩子加压,考试前要减压;非毕业班要加压,毕业班要减压;孩子顺利时要吹冷风,碰到困难时要鼓劲等;同时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而又正常的环境,而不是把孩子抚养在温室里。

5.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但要学,更注重会学,学生要学会制订计划,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培养独立自主地学习、获取、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在开学初就应对高一新生做一次学习方法的介绍,各科任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学科要求,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让高二、高三成绩优异者或刚考上大学的校友用生动的事实和切身的体会,介绍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致力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性和推理的条理性,大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训练思维这个着力点上,顺利实现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6.选准参照系,指导学生正确定位

新学校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明星”荟萃。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局面,尖子不“尖”了,角色转变,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失去平衡,因此我们要帮助新生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综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告诉刚刚跨入校门的每一名高一新生,他们就像是一名运动员,在省队里面是第一名,后来进了国家队变成第三、第四名了,但是能进国家队,本身就足以说明他是一名优秀运动员了。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高中生活,从而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进而实现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另外,在新班级选拔班干时应公开向学生说明:新班干部的任命依据主要来源于近期他們的表现,并非是哪位老师的偏爱,没有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同学,并不一定是能力水平不行,以后还要依据同学们的表现,重新进行调整。这样可使所有同学获得公平感,形成人人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消除部分同学的心理不平衡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学生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就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一个学生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生活,就一样能适应大学和工作单位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转变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引导他们迅速适应新生活,并不断成长,用自身的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该文章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指向农村学生自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立项编号D/2016/02/16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盐城市龙冈中学,江苏 盐城224000)

猜你喜欢
不适感表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优质护理联合雾化吸入对缓解咽喉炎患者不适感的价值探析
范式无常新,趣味有新旧:谈谈“新绘画”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