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军高佳向前
(1.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2.古丈县坪坝镇九年制学校 湖南 湘西 416301)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体育教学改革重在“教、练、赛”,要深化对体育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一方面,以促进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品质为基本落脚点,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训练体系、完善的竞赛体系;另一方面,推动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可见,“教、练、赛”则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之重点方向。
我国校园体育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前,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聚焦于体育育人、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教育等方面,大多数研究尚未涉及到解释性研究的层面;2011-2015年,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体质却江河日下,各级学校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注重体育教学改革,至此学校体育分为校内课堂体育、校外体育两大模块;2015年至今,伴随着体育教育、体育树人等模块的不断成熟,人们也意识到传统性学校体育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之需,以校园足球为首的项目不断挑战着传统式体育教学: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加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一门运动技能,同时也增强了身体基本素质。近年来,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要关于加强游泳项目进入校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让游泳得以普及,使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自救能力。政策导向给广大基层学校明确了改革方向,但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大多数校园游泳的开展还是摇篮期。在以后的几年里,研究的触角将不断深入到校园游泳进入校园的路径与现状、教学体系、竞赛体系设置等现实问题中去。本研究在构建校园“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基础上,建立肇庆地区校园游泳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为肇庆地区发展游泳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案例。
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在“盲法”情况下由被调查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对评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专家集群评测结果。根据初选的指标体系,运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对指标进行赋值评价,初选指标经专家评分赋值后,计算指标的加权系数,对有明显差异的特征指标进行筛选(X≥4),进一步构建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指标群。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准则或诸多层次,用定性指标模糊量化算出层次排序(权数)的系统方法。其优点是以一定的标度把人的主观感觉数量化,对定性事件做定量分析。本课题为进一步确立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各模块指标权重系数,根据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来设计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指标两两比较矩阵模式”。
本研究运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对指标进行赋值评价,初选指标经专家评分赋值后,计算指标的加权系数,对有明显差异的特征指标进行筛选 (X≥4),最终构建了本研究将校园游泳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的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4个。其中,一级指标包含了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二级指标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学教案、运动选材、训练计划、训练目标与动机、训练反馈、竞赛方案、竞赛奖励、竞赛反馈、竞赛目标。
表1 本研究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指标体系
(1)教学体系。
本研究的教学指标体系可涵盖了大中小学生的各年龄阶段,可初步将该游泳课程定位为内在统一、形式联合。构建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体系,使各年龄阶段教学体系具有衔接性,做到既有外部区分也有内在联系,设置上下具有衔接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单一内容一学到底、相同评价机制与教学实施计划通用等低级重复现象。
(2)训练体系。
校园游泳训练体系是校园游教学体系的升华,对于教学体系的实施有着促进作用。校园游泳训练体系包括训练体系基本方案、训练指导思想体系、各年龄阶段训练体系。同时,按照其不同体系构建阶段训练方案、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等内容。
(3)竞赛体系。
校园游泳竞赛体系是各学校进行游泳交流的渠道,是对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的直接性检验,利于促进各体系之间的完善与衔接。该竞赛体系以年龄、水平、区域为分类变量,构建不同层面的竞赛体系;能力层面,以其游泳竞技能力为标准,划分不同能力的飞鱼竞赛分组,可构建不同赛事与组别的竞赛方案等内容,使各级别竞赛之间相互关联于一体。
上述研究中对校园游泳“教、练、赛”问题层次化、条理化处理后,构建出了本研究的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指标体系。因此,下一步就是需要构建各层次因素的层次判断矩阵,以此来确定各因素在主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具体方法:首先,通过专家问卷确定了各指标间的矩阵权数后,按列正规化后建立的新判断矩阵并求和。然后,将行向量正规化,得到最终特征向量W;其次,求出AW并计算;最后,对整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确立本研究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指标体系权重
肇庆地区辖端州区、鼎湖两区及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县,代管高要市、四会2市,辖区总人口大约402.9万万人(常住),其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根据以上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受肇庆地区常年炎热的气候条件、广阔的水域条件、浓厚的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可知,游泳项目进入肇庆地区具有一定可行性,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之所向。如此,游泳项目进入肇庆地区的关键则在于构建广东省肇庆地区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训体系。在该体系下,可以将游泳项目引入当前体育教内容中,加强业余训练,用竞赛检验教学、训练成效,让游泳项目得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同时,一体化培训体系可加快“教、练、赛”体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的步伐,让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通知》文件的精神与要求得以落实,让游泳项目在肇庆地区得以全方位普及,为其他地区普及游泳项目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证参考。
从整体上看,本研究构建的校园游泳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的指标体系涵盖了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子目标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反思等内容。可见,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可加快游泳项目进入校园、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实现肇庆地区中小学生学游泳、会游泳、敢比赛地目的,全面提高该地区中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掌握基本游泳技能与水中自救能力,将肇庆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到新高度;可丰富肇庆地区校园游泳课程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制,促使肇庆地区游泳项目形成“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管理,在学校、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单项协会、企业公司的协作与管理下,增强校园游泳工作的机动性及时效性;可促进肇庆地区校园游泳课程的顺利开展,以教学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竞赛为杠杆,推动肇庆地区游泳项目的全民发展与实施。
本研究构建的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指标体系权重可为基层开展游泳教学、训练、竞赛提供理论指导,为加快肇庆市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的进程,促进肇庆地区游泳进入校园的步伐,具体设想: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试点学校、俱乐部等符合开展校园游泳项目的场所、机构,建立试点单位档案数据库。将构建的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体系运用到校园游泳课程、训练、竞赛的日常工作去,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然后,对该试点单位进行审核评估,根据试点评估结果、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进行修订,并且在该领域专家的认同下,完成对该体系、标准的科学论证;最后,在肇庆地区推广该标准体系,建立校园游泳“教、练、赛”开展单位数据档案,定期评估该单位开展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给执行单位提出整改意见,每年评出肇庆地区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十佳执行单位,定期举办工作交流会。
“教、练、赛”则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之重点方向,本研究构建的校园“教、练、赛”一体化培养体系所包含的各指标及权重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肇庆地区发展游泳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另外,指标内容及权重显示,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应着重实施教学体系层面上,其占据整体权重的55%的百分点,提醒各基层应将完善教学内容、设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肇庆地区学生人人会游泳的目标,达到游泳项目进入校园的初衷:提升学生体质,掌握游泳及自救技能。在训练体系方面,应加强训练计划的科学性,注重关注学员的训练目标与动机。在竞赛体系方面,应设定不同层次竞赛方案,竞赛激励政策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