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汉字在日本的发展及其社会性探究

2021-03-07 16:13乔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日语汉字文字

乔铭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1 汉字在日本的传入与发展沿革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是由漂浮在东北亚海洋上的岛屿组成的岛国。虽然与中国大陆没有接壤,但仍能通过海洋往来,文化的交流在日本思想的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明在亚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以汉字为媒介的语言文化圈。这些国家接受汉字的同时,也流入了中国的思想。“汉字”作为黄河文明下诞生的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日本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字。

汉字传入日本是在4 世纪,据说到7 世纪日本就已经熟练使用汉字。较为著名的例子是日本在8世纪后期编辑完成的《万叶集》,这本书大量借用汉字发音来标注日语,里面的歌谣几乎全部用万叶假名记载。一方面,万叶假名后来被草体化,发展成平假名。另一方面,训读汉文时使用的简化省略的汉字发展成为片假名。在日语中,汉字是与平假名、片假名所并列的主要文字。

作为文化传承和日常交际的工具,汉字只有在使用时才能更好地彰显其价值。汉字能够融入日语,成为日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明其对日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汉字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语言文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日本文化的传播载体。汉字在日语和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很多方面。从日语和中文的关系来看,两者虽然有完全不同的语法和发音,但日语词汇中大约有7~8 成被汉语所占。日本人学习用汉文记载的汉籍,从中吸收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日本还会在每年年末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当年度现象的汉字,由京都清水寺的主持在每年12月12日的“汉字日”挥毫书写进行发表。汉字不仅是作为传达沟通、文字表记的手段而存在,日本在思想、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汉字的影响,也就是说,各个时代的人们都通过语言、思想、社会等领域在进行着交往。汉字的语源是由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构成的,用心灵和身体去理解它的语源,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继承独特的文化和精神,磨炼对于文化内涵的感性理解。

日本的文学作品同样受到来自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日本文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 世纪。和汉混用文被称为现代日语的直系祖先,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都是采用这种文体写成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读,还可以通过听演剧来进行欣赏。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语》闻名世界,近世的松尾芭蕉也因俳句热潮而广为人知。近代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评价的夏目漱石、森鸥外、谷崎润一郎等人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汉字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也曾经历过对汉字的改革,部分学者认为汉字有阻碍语言发展的部分,提出了将汉字废除的建议,希望通过减少汉字的使用,来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日本战败时也有人归因于文化改革上的失败,将矛头指向汉字。日本新闻界曾经提出汉字会加大印刷的难度,消耗时间,而使用西方文字会使通信变得更加便捷,有利于效仿西方技术等言论,对于汉字的争议从未停止。但最终,日本还是选择了保留汉字,可见文字的发展并不是限制日本发展的原因[1]。

当今日本社会受到了许多外来词的影响, 出现了大量的片假名词汇,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字文化已经浸透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所存在的价值无法被假名替代。汉字和日本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汉字的集约性能够提高日语传达交流沟通的效率,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人们对汉字的认同度也很高,所以汉字是难以被替代的。

2 汉字的特征及表意作用

比起读假名,读汉字更快。汉字是表意文字,只看形状就能很快推测掌握其意思,假名是表音文字,只有翻译成概念后才能进行理解。金田一春彦指出,汉字在表示意思的同时还能表示声音,给人以强烈的印象[2]。也就是说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在读用日语写的报纸,或者日语书籍时,一旦涉及假名的部分,对于迅速理解文字的含义就会造成阻碍,这是因为必须在头脑中将假名转换为声音符号,并进行断句,才能去思考具体的含义,这意味着对脑内的语言处理产生了负担。而阅读汉字时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直观感受。

比如,在马路上看到“危”字,就会感觉到危险马上就要来了,如果换成“あぶない”或“abunai”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强烈。汉字经常在正式、庄严的场合使用。日本的安全标语主要使用汉字。例如,“立入禁止(禁止入内)”“開放厳禁(禁止开放)”“喫煙禁止(禁止吸烟)”“駐車禁止(禁止停车)”“火気厳禁(禁止烟火)”等。频繁使用汉字是因为可以用很短的字数清楚地表明意思,所以为了尽可能地传递更多的信息,必须使用汉字[3]。

再举个例子,苹果如果写成“りんご”的话,会给人可爱、略带甜味的印象。而“林檎”则给人以“青森”的印象,有着“绿色森林中的红色苹果”的感觉。如果用片假名写的话,除了能明白这是水果,很难有其他感受。在看到“女”这个汉字时,会给人一种成熟女性的印象,如果换成“おんな”的话,会给人一种视觉上娇艳、性感的感觉。“男”“おとこ”“オトコ”也是如此。汉字中的“男”会给人一种认真、硬朗的男人的印象。而片假名的“オトコ”则给人一种潇洒的中性印象。平假名的“おとこ”在字形上带有圆形,给人一种像男孩子一样的孩子气印象。

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正如美术家有使用所有素材、形状、颜色等的权利一样,文学家也有自由使用文字的权利。作者只能使用文字来讲述故事,没有图画也没有声音,所以只能根据不同汉字的使用,来让故事的气氛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哪个地方应该使用多少汉字都必须进行细致的把握,让故事更加出彩。比如,在《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有一位朋友叫“玲子”。作者在文中提到这个人时,一直使用的片假名“レイコ”,这表明此时的“玲子”只是单纯地作为姓名符号。后面主人公收到一封玲子的信件,只有这个地方采取了“石田玲子”的汉字写法,此时玲子不仅是个名字,能够感受到这是在一种比较正式的场合,所以信件署名选择了使用汉字。

在表现情感的时候,最为要求能体现细微差别的词汇的表现力。日语中有很多体现情感的词汇,如“ヨロコブ”“オドロク”等动词,“ウレシイ”“カナシイ”等形容词,这类词语被称为“感情语”。在感情语中,同音异字的情况比较多,如果使用假名进行书写的话,就无法进行区分。比如,“イタム”的常用汉字有 “痛”“伤”“悼”,在表示疼痛、 受伤时可以用“痛”,而“悼”则能更好地体现沉重的悼念之情。

但另一方面,这种微妙的情感差别可以划分出无限的种类,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也存在着无数种类的情感。同音异义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作者有时也会选择概括性的去将某种感情表现出来[4]。比如,“かなしい”这个词根据不同的情感,可以使用几个汉字来区分使用。但在和亲人分别、和恋人分开、被父母训斥、生病、被朋友背叛等场景下,即使想把“かなしい”这个词用“悲”“哀”等汉字区分开来,也很难用有限的汉字来表达这种多样的悲伤情景。只有通过对情景描绘的磨炼,才能表现出更为细致的文字情感。

3 汉字在日本体现的社会性

在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中,列举出了训读为“アラウ”的27 个汉字,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用法。日语中,原本“洗”是用来表示洗脚的字,“澡”是洗手的意思,“沐” 则是有着洗头的含义。发展到现在,为了表示洗脚而产生的“洗”字,可以用来表达洗任何东西,这是汉字含义抽象化进步的一个例子。并且在和语中,除了“アラウ”之外,还有表示洗米时使用的“ヨナグ”,以及表示洗衣服、漱口等意思的“ススグ”。但是现在都简化为“米を洗う·口を洗う”这样一种使用相同汉字来表意的说法。如果把这样的经过看作语言的退化,略微有些偏颇,这显然是语言的社会性功能变得更加合理了[5]。

虽然是从中国传来的汉字,但日本也有诸如“働”“峠”“畑”等基于汉字进行的独有的造字,这被称为“国字”。汉字的传入使得日语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弥补了日语中抽象名词的不足,让日语的表达范围变得更加丰富。日本的国家名称、地理名称、政府机关的名称等都借助了汉字来表示,汉字所提供的便利是不可否认的。由于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存在大量从我国借用的习语。这些习语具有音节优美、音律协调以及委婉含蓄的特点,多为四字词汇,这虽然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此外,日本每年度都会选出“今年的汉字”,这同样体现了汉字具有社会性。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选出能够代表当年度的汉字,这作为一项基于汉字特性的趣味活动,在回顾一年大事件的同时,也给大家创造出一个认识汉字以及它所蕴含意义的机会。一个汉字能表现各种各样的世态,总结社会现象,这是汉字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公开发表前的12月上旬,“今年的汉字”都会成为网络上非常热门的话题。部分新闻节目和社交媒体也会回顾当年度的“十大新闻”,进行“今年的汉字”的预测,对于当年话题度较高的艺人来说,接受关于“今年的汉字”的采访也是惯例。另外,“今年的汉字”在发表时,采取现场书法的形式,这也是活动传达汉字内涵的精彩一环,在加深国民对汉字的关心和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认识。

如果将至今为止选出的“今年的汉字” 列举出来,不难看出其中既有给人消极印象的汉字,也有给人明朗印象的汉字。通过一个汉字,反映一年的世态、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内心,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汉字不仅是文字,也是精神文化,日本人在总结本国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世界性的话题。日本人擅长将外界的冲击转化为内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汉字”的选拔是日本民族在新的世界形势下自我认识的新表现形式,这在日本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汉字”中,根据被选出来的理由,具有明亮印象的汉字有“归、爱、新、羁绊、环”,具有消极印象的汉字有“震、食、倒、毒、末、战、灾、命、假、变、热、税、安、北”等,此外还有重复入选的汉字。从中也能看出给人消极印象的汉字较多。日本人有悲观看待事物的倾向,尽管如此心中还是充满了积极的期待。例如,“灾”含有“转祸为福”的意思,“末”包含着人们对安全的期待,以及祈祷世界和平的心情。

还有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年号。据《日本书记》记载,汉字书籍于3 世纪末期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至今已有1 700 多年历史。这期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汉字的字音字形都慢慢发生了改变,但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其字义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例如,日本元号“令和”中的“令”字,现代日语中有“りょう”和“れい”两种读音,字形也与现代汉语中的“令”稍有区别,但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日语中,“令”仍有“美好”的含义。“令和”一词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集《万叶集》,其中有一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将“令和”二字放在一起,以形容词“令”修饰名词“和”,亦有“美好之大和”之意,即“美丽的日本”[6]。日本的所有元号都是选取两个汉字组成,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元号深受汉字文化的影响。日本正是在充分掌握汉字的组词规则以及元号的命名技巧之上,不断加入日本元素,使之融合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这也表现出日本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特点。以汉字为载体的日本元号,可以将元号中所包含的日本国民的理想、 美好的治世观念进行传递。而拥有这样强大能量的信息源头就蕴含在看似简短的汉字元号之中[7]。

4 结语

一般来说,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由于写法不同,印象也不同。汉字给人一种平稳、逻辑、形象的印象;片假名给人一种清爽、简洁的印象,而平假名给人一种欢快、灵动的印象。所以不论是在进行文学创作还是信息传递时,都有必要注意其所能制造出来的气氛。汉字的创造本身就极具艺术性,汉字的表现力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在日语尚未形成的文化早期,中日文化的交流互动对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字的产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借鉴汉语的形、音创造日语的假名文字,发展到中国儒家文化完善了日语特有的敬语体系,以及日本古代并无文字,日本在引入汉字之后,用汉字作为工具来记载他们的历史文献和文件诏书,这些都表明日本的文化无不镌刻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印记。

日语汉字其实是对于汉语汉字的再发展,经历过许多次的文化改革,日本都没有放弃对于汉字的使用。日本的和制汉字反而在不断增加。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字更是记录着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媒介和纽带,加速两国的文化交融。汉字承载着高度发达的中国古老文明体系, 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给周边国家带来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相信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汉字能够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日语汉字文字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文字的前世今生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