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对外汉语教学探析
——以日本留学生为例

2022-01-17 06:40毕潇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红楼梦日本文化

毕潇雨

(长江大学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荆州 434100)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汉语成为一门新型学科,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在世界各国的学习者之中,日本人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群体,早在1986年,厦门大学教授路家琳就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一文中提到,“在日本,学习汉语者已逾百万”[1]。他们从古至今与中国联系密切,无论是文化还是语言都有着一定优势。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输出的最好方法无疑是对于中国古典著作的细致研读与分析,这对日本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不仅写作手法高超,还涵盖了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并且在“语言上近现代特征也极为明显”[2],将其应用于对日本学生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其阅读量,快速提高其汉语水平,进一步加深中日文化的交流融合。

1 《红楼梦》对中日的影响

1.1 《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

清代诗界革命领导者黄遵宪曾对《红楼梦》有着极高评价:“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变者。”[3]在内容方面,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式故事的躯壳,以人物的爱情悲剧反应封建时代的腐朽罪恶,从历时性的角度,清晰地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瓦解的内在原因分析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其中描写的人间百态,生动细致,如真似幻,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个,详略得当,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且人物描绘超脱了古典小说中“好人极好,坏人极坏”的扁平固化塑造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性,如前期狠毒阴险折磨贾瑞的王熙凤在后来贾府败落的时候也会得到读者的怜悯,真正做到了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真实可感。在艺术技巧方面,它打破传统长篇小说单线叙述情节的方式,交错描绘情节,形成宏大而又完整的故事;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诗词歌赋运用娴熟,不仅音韵和谐,意象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十足,同时作者曹雪芹鬼斧神工,以一人之手为不同人物创作属于自己特点的诗歌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中国古典小说语言的巅峰,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选择《红楼梦》为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外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在启蒙教育方面,《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贾芸谋差” 等经典名篇早已进入中小学课本,1987年《红楼梦》 影视剧的改编也成为家喻户晓的 “经典”,2010年也有了《红楼梦》影视剧的二次改编,使无数中国人了解《红楼梦》,阅读《红楼梦》,喜爱《红楼梦》。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有着一定的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1.2 《红楼梦》在日本的影响

《红楼梦》约成书于18 世纪,第一次走向世界是在1793年。它东渡日本,很快引起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随着明清文化交流增加,大量通俗小说流传到日本,也为《红楼梦》的传播打下基础。当时日本小说家龙泽马琴就对《红楼梦》很感兴趣,迫切地想要阅读《红楼梦》。尽管阅读原文十分吃力,他的热情却丝毫未减。随后,从森槐南、岛崎藤树等文学家的摘译问世,到“自署‘红楼梦主’”[4]的伊藤漱平的全译本的出现,使得日本《红楼梦》的研究再次走向高潮,很快就诞生了一个个日本“红学家”。

在教育方面,日本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诗,汉诗与俳句、和歌等日本古典文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日本学生从小就对中国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耳熟能详,甚至能够背诵《长恨歌》等篇目,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根据日本文科省规定,从中学开始,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要分为现代和古典两个部分,而在古典部分之中,就包含了汉诗,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学生的汉诗基础与中国学生相比虽然起步稍晚,但是无论是文化语境还是诗词功底都大大强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所以选取《红楼梦》作为日本学生的对外汉语教材,其中复杂华丽的诗词虽然有挑战性,但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优势。

2 《红楼梦》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1 跟读法

跟读法常用于外语教学之中,常常用来纠正非母语者的语音语调,通过一定的听说模仿能力,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外语的正确发音,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效果。对于初学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跟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红楼梦》的词语复杂,句式繁多,惯用语丰富等特点,往往使得学生无法熟练阅读文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缺乏专业的发音指导,容易忽视一些词语的读音及用法,囫囵吞枣地阅读,甚至将错误的发音习惯化,难以改正。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中文的发音学习会产生固有思维模式,后期会很难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上跟读文本,课下根据录音反复练习,从而达到巩固语音知识的作用。如“贾琏”“促狭”“鬼鬼祟祟”等对日本学生来讲比较生僻的词语,在反复跟读后会有一定进步。

2.2 直接描述法

直接描述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通过直接向学生讲述《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词义句意,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知识。比如,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的结尾,由于说话背景的陌生复杂以及人物语言的模糊婉转,凤姐、平儿和贾琏的对话势必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迷惑感,进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可以直接揭示对话后隐藏的深意,可以利用图表向学生详细解释3 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背景,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具体内容,甚至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丰富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领悟到文本真谛。

2.3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或技能,从而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方法”[5]。

在课堂中,情境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进师生感情,发挥日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进行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切身体会《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情景。如第二十回中“林黛玉俏语谑娇音”这一情节,通过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明白宝玉和大观园内众姐妹复杂微妙的情感,以及林黛玉、 薛宝钗、 史湘云在宝玉心中亲疏远近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曹雪芹故居等景点,在真实可感的环境氛围中可以让学生体会穿越古今的感觉,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和作者创作有关的故事。《红楼梦》中对于几次宴会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形象,且贯穿于全文几个重要的节点,象征着贾府由盛转衰的状况。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模拟宴会的饮食场景,和学生一起学做《红楼梦》中出现的较为较淡菜肴,在领略中国传统民俗风情的同时也对小说中描绘的场景有所了解。另外,对日本留学生来讲,“茶文化”必然不是陌生的,据记载,茶文化从奈良、平安时代就引进了日本,并流传至今,得到日本人的喜爱。从“茶道”的体验学习《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对日本留学生来讲,也颇有趣味。

2.4 对比教学法

日本留学生在历史文化、 生活习惯上与中国存在着一定差异,《红楼梦》中常常出现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风俗、活动名称、食物名称等,方言的运用也比比皆是,这无疑使得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充满着挑战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搜集资料以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预设,预先挑出日本学生可能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专属讲解,并尽可能地选择与其有关的日本文化进行对比讲解。一方面,可以快捷地解释《红楼梦》中出现的生僻词汇以及惯用词;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文化的对比碰撞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异同,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国文化。

比如,在《红楼梦》中很多人物嘴里反复出现很多次的“阿弥陀佛”口头禅,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它并不指所说之人是真正的、虔诚的佛教徒,而是一句普通的口头上的感叹词,可以使用的场合很多。比如,《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因为周瑞家的答应帮刘姥姥搭桥去见王熙凤,她就感叹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6],这里的“阿弥陀佛”表示的是一种尊敬的感叹,体现了刘姥姥的卑微和小心翼翼,周瑞家地答应帮忙使她忐忑不安的心稍稍放松了下来; 而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通灵玉姐弟遇双仙”中,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念叨着“阿弥陀佛慈悲大菩萨”[7],则是因为她在王夫人那里得到了好处,捞钱成功,这句感叹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贪婪。这就可以类比为日本人经常说的“神様(かみさま)”。在日本,人们普遍对于“神”没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大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在这个多神灵国家中,“神様(かみさま)”的出现通常也是一句感叹词,如“神様、助けてくれますよ!”(神啊,请帮帮我吧!)。又根据文中不同语境意义不一,教师可分别做出解释。

2.5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其“具备信息整合、情景交融、人机交互等功能”从而备受教师与学生欢迎。同样,在面对留学生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播放《红楼梦》的纪录片、影视改编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趣味性,营造气氛活泼、内容丰富的教学课堂,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讲到“黛玉葬花”情节时可播放87 版《红楼梦》第十二集片段,让学生体会黛玉葬花的具体情景氛围,有一个具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该情节的理解。

3 《红楼梦》的教学实践问题简析

在《红楼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日本学生普遍在语音、汉字、语义的方面产生一定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解释问题时可以重点结合日本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讲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证趣味性。

3.1 语音方面

日本学生由于母语局限,在很多音素上发音不准确甚至困难。如“e、u、ou、j、q、x、zh、ch、sh、r”等。教师在示范朗读时,要缓慢,并且强调唇形舌位等重要发音部位,鼓励学生模仿。如发“zh、ch、sh”时舌尖要上翘,不要和“j、q、x”混在一起。有时,可以通过学生已经熟识的简单音素的发音方式来推导困难音素的发音方式。如“鼻腻鹅脂”一词中,学生已经掌握了“i”的发音口型,但是“e”的发音还不到位,可以让学生尝试用“i”的嘴形去发“o”音,然后舌尖上翘的方法辅助发音。

在音调方面,日本学生普遍发不好阳平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声”。此时对于不懂得调值的日本学生而言,可以暂时用日语的日常用语来帮助日本学生找寻正确感觉。如“钗环裙袄”一词中“环”与“裙”都是阳平,可以联想日语中的问句“あれ? ”或“何ですか?”的结尾的“れ”和“か”的调值,对比找到汉语中阳平的类似调值。对于程度较好、学习过现代汉语课程的日本学生,可以通过调值的概述图(见图1)让学生体会调值高低,并积极带读,通过录音等方式让学生课下进行多次的巩固,在课上也要及时抽查学习成果,及时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

图1 汉语调值概述图

3.2 汉字方面

对日本学生来讲,日语中虽然有大量的汉字,但是和汉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意思相近,有些大相径庭,这是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在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时普遍拥有的“桎梏”。而在《红楼梦》中,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古代汉语中特有的汉字现象,如所有的第三人称都是“他”,没有“她”的表述,无论是“那”还是“哪”的含义,出现的都是“那”,从而造成读音和意义上的含混不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红楼梦》的教学初期主动帮助学生区分这种古汉语现象,细致讲解,这在后期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考核。

3.3 语义方面

由于《红楼梦》中生僻词、惯用词、含有典故的词语很丰富,尽管日本学生有着一定的基础,在阅读理解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如第二十二回出现的“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 一词就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风俗、神话传说以及古代措辞特点。这对于本国的年轻读者来说尚且有一定的理解困难,对于外国学生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学生自己需要加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选取更多适合外国学生学习的材料来加强对于中国文化的引导,如向学生播放《非人哉》等带有中国古典故事性的趣味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常常无法理解人物名字的由来,更无法理解其中深意。像“袭人”的“袭”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侵袭,偷袭”等颇具压迫性的含义,却用在了“贤袭人”身上,不免令学生产生疑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也是双向提升的过程。

4 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名著内容,不仅可以使日本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还能让日本留学生真正与中国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学习,实现文化交流的平等对话。《红楼梦》对于日本学生来讲难度高,但内容丰富,囊括中国古代日常百科以及常用白话语言。如果日本留学生能够将《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学习扎实,透彻理解,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日本留学生是极其有用的。长远来看,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新挑战与新方向,目前对于《红楼梦》等相对复杂的中国古典名著的对外汉语教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前景深远。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积极讲授的同时,注重趣味性以及内容与日本国情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课堂反馈,营造充实、新颖、趣味的对外汉语课堂。在对日本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名著教学的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将中国古典名著推向更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使文化交流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红楼梦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