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宇芳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大学生正处于价值取向培育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高校一定要做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培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经济全球化影响了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社会上不断涌现出各种社会思潮,西方的价值观念也不断涌入中国,使得整体上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西方的不良思潮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模糊甚至扭曲,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不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念培育,并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思潮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红色文化是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时间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文化精神。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教育性、革命性、政治性和地域性等特点。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中为了民族解放以及国家独立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不断奋勇直前,很多革命先辈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能够激励后人,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浓厚。
红色文化具体包括红色行为文化、红色物质文化以及红色精神文化等,其中红色行为文化是指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遗存,这些行为遗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生于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具体包括秋收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等。红色物质文化是指在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一些旧址以及革命先辈使用的一些装备和武器等,包括革命纪念碑、革命遗址旧址、革命纪念亭、抗战日记、革命歌曲以及出版的文献资料等。红色精神文化是指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理论等,如沂蒙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有李大钊、杨靖宇等革命先辈的革命事迹等。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红色文化当成重要的教育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精神内涵。红色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方面来阐述,其能够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内在灵魂和精神动力[1]。
(1)红色文化具有内涵丰富性的特点,红色文化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精神,其不仅凝结于物质之中,同时又游离于物质之外,体现为物化形式和形式形态。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的各种精神信仰、英雄事迹以及装备武器等都属于红色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红色文化还具有载体多样性的特征,红色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包括物化物质形式和非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游戏、红色旅游、红色论坛以及红色网站等也成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将红色文化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载体,从而更好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价值。(3)红色文化还具有民族性的特征,红色文化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红色文化能够促使中华民族人民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属性。(4)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性,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等都能够成为教育后背的良好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助力大学生养成坚定的信念理想,并增强大学生对国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念是一种看不到和摸不着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想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就一定要依赖可见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承载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记忆,包括各种可见的物质形态,如历史遗址、革命先烈的优秀事迹和榜样人物等,通过引入这些直观的史料就能够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各种先进的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红色遗物和遗址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热血和精神,增强对党和国家红色革命史和改革史的了解。通过可见的红色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先进的英雄人物,并感染学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是非常珍贵并且具有无穷无尽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无论是抽象的红色精神状态还是物化的革命纪念实体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品质,凝结了中华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功能,能够给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政治信仰体现了个体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会影响个体的政治行为准则。在当前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潮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功利主义、个人助力充斥着学生的现实生活,会动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红色文化是一种非常优秀和先进的文化形式,能够引导大众舆论,净化社会精神,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价值,其能够维护政治稳定,并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红色文化的渗透能够让理想信念的教育针对性更强,从而引导大学生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等政治信仰。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造成重大影响,迷惑大学生的心理,让大学生变得非常迷茫。而红色文化蕴含着非常优秀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其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深远的影响,促使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构建提供正确的导向。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思潮和价值观念中认清主流价值观形态,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2]。
在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中,文化实力是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软实力决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促使我国的文化实力得到提升。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其能够生动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支配地位。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内涵,这些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红色文化为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正是因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并将红色文化灵活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育中。
高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搭建红色文化的研究平台来深入研究和挖掘红色文化,将其巧妙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联合其他的学校、党委政府以及社会组织来整合和提炼红色文化,深入开发和挖掘红色文化。高校要积极组织科研团队,鼓励教育工作者申报红色文化方面的科研课题,构建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来开发和拓展红色文化[3]。红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内涵,要想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就要求要归纳和提炼红色文化,从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动态出发来建设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体系,实现红色文化和当前时代特征的有效容易,将物质和精神融为一体。高校要积极收集红色文化,结合各种史料、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来收集丰富的红色文化,深入红色纪念馆以及革命遗址进行深入考察,对红色人物进行专访,多途径查阅革命档案资料,形成图文并茂的红色资源,并通过宣传册、新媒体和展板等多种途径向同学们推送,让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
高校还应该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将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课有效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并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要在教学计划中纳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结合高校的教育体系来制定学科发展计划,比如,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近现代史纲要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开设红色精品课程,并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来转变教学模式[4]。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开展红色影视作品在线欣赏、红色论坛等,将红色文化资源巧妙融入网络课程中。
利用红色文化来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还要求要利用红色资源来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有限,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体验和认知,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认识,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高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来将红色文化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效融合[5]。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认知世界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实践,所以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延伸性,高校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特征和时代变迁来开展各种红色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来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组织学生调研本地的红色旅游状况,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制作红色纪念品或者表演红色影视作品,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考察红色文化资源,总之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渗透红色文化内涵,并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导向来帮助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另外,学校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多开展一些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演讲比赛、红色辩论赛以及红色歌曲比赛等,从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活动出发来渗透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6]。
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信念追求和理想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因此能够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炼红色文化来构建教育内容体系,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并结合红色文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