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区语言景观研究
——以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为例

2021-06-02 05:58关以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喀纳斯湖语码赛里木湖

关以宁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旅游业向西倾斜的力度,极大的促进了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新疆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与旅游发达省区相较,还存在一些不足。与新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景区语言景观数量还有待加强,功能有待提高[1]。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瓦刺蒙古语意为“绿色谷地”,哈萨克语意为“白阳坡”,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东部。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赛里木湖是新疆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之称。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北部,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湖面海拔2 071米,面积543平方公里。喀纳斯湖中“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湖面海拔1 374米,面积45.73平方米,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

1 语言景观研究综述

早在1997年,语言景观获得众多学者关注之际,加拿大学者Rodrigue Landry和Richard Y Bourhis在《社会心理学与语言期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发表的《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一文中给语言景观下了定义。

The language of public road signs,advertising billboards,street names,place names,commercial shop signs and public signs on government buildings combines to form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a given territory,region or urban agglomeration.

在Rodrigue Landry和Richard Y Bourhis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语言景观进行研究,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现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也是Rodrigue Landry和Richard Y Bourhis对语言景观这个定义。

近年来,我国呈现出语言景观研究的热潮,随着经济的发展,语言景观的数量迅速上升。很多学者都对语言景观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尚国文和赵守辉(2014)的《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对国内语言景观研究中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描述。规范了语言景观的功能、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并解决了语言标牌值得研究的方面。同时介绍对语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并描述了语言景观的SPEAKING模型。任燕(2015)《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以濒危灭绝的东巴文为研究对象,使用语言景观的研究框架,即信息功能与象征功能,对东巴文的旅游景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当地旅游语言景观中,虽有东巴文语言景观,但流于形式,仅作为吸引游客的商用,并没有其他功能,且不规范情况众多。只能作为一种商业旅游符号,缺乏信息功能。作者认为试图通过旅游业来复兴东巴文并不可行,需另辟蹊径。刘丽芬、刘秀娟、鲍雪(2018)《中国境内语言景观俄译考察》搜集了中国境内对俄边境城市和俄语国家来华旅游较多的城市,发现中国境内的俄译景观质量残次不齐、主要错误集中在正字法、词汇、语法以及其他错误,其中混合错误占多数[2]。

2 新疆景区语言景观现状

该文共搜集语料358个,其中那拉提草原55个,赛里木湖68个,喀纳斯湖235个,3个景区地处偏远,景区间距离也较远,却有一些相同之处(见表1)。

表1 景区中语言景观不同语码的使用情况

3个景区中,中文作为绝对优势语言的地位不可撼动,英语语码在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出现的比例分别为56.36%、44.12%和56.15%,说明3个景区虽地缘优势不显著,但是积极与国际接轨,推动景区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其中那拉提景区的双语语码比例是最高的,景区的卫生间、售票窗口都积极使用双语语码。多语语码三个景区所占比例都较高,不仅出现英语、日语,很多语言景观中都是四语标牌,不仅有中文、英文、韩文还有蒙古文。充分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国内景区中的少数民族语言多是装饰和吸引游客的作用,在景区中,该种语码起到了指示作用,发挥了实际的功能。

那拉提景区分为空中草原、河谷草原、柯孜拉霞瀑布、望天洞几个部分,其中沿路每个景点都会有多语标识,给使用不同语言的游客提供便利。赛里木湖的语言景观中,对自然的保护,如“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移步不看景、看景不移步”;禁止类语言景观中,如“禁止游泳”“严禁烟火”等都使用了多语语码。赛里木湖景观占地面积大,景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相距较远、积极使用多语语码可以便于景区管理,充分发挥警示牌的作用。喀纳斯景区的语言景观中说明类语言景观和其他两个景区相比所占比例较大,且均以语篇的形式出现,如对喀纳斯国家地址公园的简介,和西伯利亚云杉、勿忘我、新疆落叶松的介绍。在喀纳斯景区语篇类语言景观均以中文语码、英文语码和韩文语码3种语码形式同时出现,体现了景区的国际化和人文化特征。

语言景观研究中,由景观创立者的不同将语言景观分为两类:“自上而下”的语言景观和“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即官方语言景观和私人语言景观。在调查中发现,3个景区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双语语码和多语语码多呈现在官方语言景观中,私人语言景观中绝大多数都是单语语码。官方语言景观从景区角度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语码需求,也使创设的语言标牌服务不同人群,最大程度的发挥该语言标牌的作用[3]。而私人语言景观的创设者商家往往从标牌的制作成本上考虑,多使用单语语码标牌。

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3个景区相隔较远,但都处于我国西北边陲,开发较晚,故景区中语言景观材质选择上,多选取木质,可以与当地文化很好的融合。如赛里木湖的“停车场”、喀纳斯景区的“双湖山庄”等,很多都选择了木质材料,与景区的功能定位吻合。

3 新疆景区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

从该次调研结果来看,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3个景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使用不规范。

在双语语码的语言标识中,中文表达意义与英文表达意义对应不完全,如赛里木湖景区的私人语言景观“赛赛的奶茶”英语语码出现时,只有“SAITEA”,忽略了奶茶的表述,很容易让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游客造成误会。那拉提景区售票窗口“请当面点清票款”英文语码为“Please check your change befort leaving”,其中“before”这个词出现明显拼写错误。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是新疆著名景区之一,在景区售票口出现明显的拼写错误,不利于景区的整体形象构建,对景区的整体形象有一定影响。

(2)语言标识破旧凌乱。

那拉提草原和喀纳斯湖两个景区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上,赛里木湖景区海拔两千米以上,冬季严寒,景区自然条件恶劣,有破旧的语言标识,那拉提草原语言标识破碎置于地面。为创建文明景区,充分发挥景区的带头作用,应及时更换破旧的语言标识,让语言标识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文化展现不足。

对游客来说,各大旅游景区是游客了解新疆的窗口。新疆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对语言景观的搜集过程中,在那拉提景区和赛里木湖景区很少有关于景区的简介,文化的由来。文化润疆,景区更应该承担起责任,将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展现给游客[4]。

4 对3个景区的意见和建议

(1)提高多语语码所占比例。

3个景区中单语语码所占比例均在二分之一左右,充分体现了国家通用语言的绝对优势。为顺应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133改革开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人民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国内外游客来疆旅游,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多语语码比例。景区内的商户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语言的经济属性,语言和经济之间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随着信息化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语言和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强[5]。

(2)提高语言景观翻译质量。

该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不是以不同语码的翻译情况为目的,但在调研期间翻译的情况展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在语言景观设立初期,应该找到专家学者确认语言景观的准确翻译,有助于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容易造成国外游客的理解困难。英语学习者已经意识到语言景观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景区语言景观应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增强受众对其它语码的可信度[6]。信息功能是语言景观的外显功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游客对该地区的印象。

(3)增加景区的文化简介。

游客来旅游不仅要感受当地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景区可以在景区内印发景区简介,在语言景观标识中增加文化传播。充分利用多模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现新疆的文化内涵和景区的文化底蕴。语言景观的文本在当代信息媒体时代多以多模态形式出现。对于代表新疆景区的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景区,可以设立视频图片展示,多语种视频解说等,还可以在景区设置讲解二维码,游客仅需要扫码便可以了解景区历史文化。

5 结语

该研究对那拉提景区、赛里木湖景区和喀纳斯景区的语言景观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发现,3个景区内出现二分之一左右的单语语码,双语语码和单语语码所占比例几乎相同。景区内共出现中文、英文、韩文、蒙古文4种不同语码,而韩文属于边缘化语码。英文语码和蒙古文语码承担着不同于其它景区的指示功能。凸显出3个景区的“国际化”和“多样化”。研究发现,官方语言景观和私人语言景观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语言种类和标牌设计制作两个方面。语言种类上官方语言景观倾向于双语语码和多语语码,私人语言景观倾向于单语语码。另外,官方语言景观简洁大方,规范化强,私人语言景观缺乏设计感。在对语言景观的具体内容分析后我们发现,景区内存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译文质量有待提高,缺乏整体规划。建议景区提高双语语码和多语语码所占比例,规范景区译文。

猜你喜欢
喀纳斯湖语码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蓝
喀纳斯景区秋色美
《喀纳斯湖的秋天》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赛里木湖里有些云(组诗)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映像畜牧业
喀纳斯湖
冰上的赛里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