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姚光烨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传统发扬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应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秀资源,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构建了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愿望。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时代伟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革命精神。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历史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建党百年来前所未有的重要关口。在这样庄严隆重的一年里,探寻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新时代青年责无旁贷。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高校,更是责任重大。高校在进行思政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入地学习每一段革命历史背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成长成才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可以传承红色基因,又是红色文化的理论价格和实践价值的体现,也能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茅山校区团委组建了一支10 人的调研团。团队成员来自江苏、安徽、贵州、青海、江西、浙江、广东和云南8 个省份。他们利用寒假时间返回家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大学生返家乡红色实践活动,通过“云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调研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返校后,校区积极搭建平台,打造红色“云课堂”,依托交流会形式,组织团队成员在线讲述他们的实践故事、分享他们家乡的红色文化、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以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了解各地红色文化。
该次时间活动调研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对该校区在校大学生400 人展开调查。
文献资料法:团队成员接到任务后,通过网络、走访当地政府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
实地考察法:团队成员在做好当地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到家乡所在地的红色展馆或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调查对象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茅山校区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对在校生发放400 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216 人,女生184 人。在年级分布上,根据茅山校区学生结构特点,选择大一学生382 人,大二学生11 人,大三学生7 人。编订《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认知度》调查问卷发放给400 名学生,问卷涉及红色文化兴趣度、红色文化了解程度、家乡红色文化宣传途径等问题,要求学生匿名作答。问卷发放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 份。经过对380 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并最终形成饼状图、柱状图。
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了解包括以下问题:(1)你是否了解红色文化?(2)你目前了解的红色文化有哪些?(3)你所在的高校开展过红色文化学习的途径是什么? 你所掌握程度如何?(4)你所在的家乡的红色文化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10.6%的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学生所在的高校大多数以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但是学生掌握的程度还不够理想;80.7%的大学生对所在家乡的红色文化不清楚。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你对红色文化感兴趣吗?(2)你认为新形势下是否有必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文化?(3)你认为掌握红色文化知识对你自身发展有帮助吗?[2]在对380 份有效问卷回收后整理发现,仅有12.3%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感兴趣;2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文化;46.5%的学生认为今后不从事相关职业,所以没有必要掌握红色文化,对个人的发展没什么用途。
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度方面进行调查时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你是否参与过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习?(2)你是否参与家乡所在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习?(3)你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习的途径有哪些?经过对回收问卷统计后发现,95%的学生参与过高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9.6%的学生参与过家乡所在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习;56.3%的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学习是通过高校组织,自己到红色文化基地学习的较少。
“00 后”大学生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人格特征。他们信息来源的渠道宽广,乐于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但是由于阅历较浅,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多元化的冲击[3]。探究“00 后”大学生诞生于信息化飞速的时代,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新鲜事物,如通过互联网手段学习,接收新思想较快,但同时易受多元化文化冲击。在物质生活较为发达的今天,她们更容易忘记中国百年来的艰苦奋斗的历程。
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育人时,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仅利用思想政治相关资源或校园内主题党日活动[4]。大学生入校时思想政治类课程有:第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等课程,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类课程学习时的形式仅为课堂讲授、观看视频,形式单一,涉及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不是全部的。第二,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时多半是“被学习” 方式,能自发主动或者深入了解的学生相对较少。第三,高校在校园文化宣传时,红色文化专题内容少,不能够有机地将校史、地方红色文化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宣传,开展的红色文化类教育活动一般为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学习的时间短,不能做到学生学习全覆盖、深入学、扎实学,未形成常态化环境育人模式。
调研小组发现,文化宣传部门及媒体对大众传播规律特别是“00 后”年轻人的文化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不够[5]。调研小组返回家乡后,走访当地老百姓时发现,有的不知道什么叫红色文化,有的不了解当地红色资源,有的即使有听说,但是并没有走进红色教育地实地参观学习。调研小组成员走进了家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地,发现教育地周边的商贩较多,也会给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一种不好的印象。
5.1.1 地方政府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
各省、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一方面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主线打造成参观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另一方面要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文物保护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爱国文化教育需要组成部分。维护旧址、遗址、纪念设施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给人以“身临其境”、庄严肃穆的感受,切忌“修旧如新”、富丽堂皇。对由于历史原因已经不复存在的红色军事旧址、建筑,原则上不再修建。确需复建的,要经过充分论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再者对于过度商业化的红色资源要进行整顿,制定相关惩罚措施。
5.1.2 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的教育措施
传统的推行红色文化方式主要依靠报纸、书刊式体现,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尝试将展馆与科技结合,依托现代科技实现VR 游览,以舞台剧、快板等方式吸引群众,也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推出“百姓讲红色故事”“百姓唱红色歌曲”“百姓诵读红色家书”,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6]。还可以印制“红色历史相关人物”挂历、明信片等,在所在的乡镇发放。建立红色线上小程序或APP,紧跟科技时代发展,让文化更深入人心。
5.2.1 高校应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育人体系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培育、成长成才具有实践意义。高校在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性:一方面将高校本土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开辟创新的革命故事,带领广大青少年走进当地红色文化展馆,了解革命遗迹,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精神[7]。另一方面,思政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慕课平台、腾讯课堂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2.2 高校应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一是高校校园可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高校可在校园设立《党史百年天天读》专栏,组织青年大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以历史图片、文字等方式,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是可以成立周末红色影院,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在广大青年中全面开展学党史、悟思想之“跟着电影学党史”经典电影展播活动。还可以党员之家、青年之家为阵地,利用中国共产党党史连环画《红色的历程》《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刊物,组织党员、青年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以阅读、领读、分享等形式完成。
5.3.1 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各项活动中
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主动参与到高校思政第二课堂中,积极主动参加知识讲座、党团活动、纪念日活动。通过新媒体手段,如线上VR、B 站、抖音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看一本红色故事书,聆听一场报告,参观一处景点,观看一部红色电影,以升华自己的爱国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5.3.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出一份力
广大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主动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党百年光辉历程,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参与地方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时应结合自己专业特长,为当地献言献策。如定期帮助当地做微信、微博报道,开发方便百姓学习的小程序或APP,运用多元化手段,提升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还可以承担红色展馆讲解员任务。与当地有关部门协作,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如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对象可以是志愿者所在学校的师生,直播参观场馆、讲解红色人物故事。线下研讨沙龙诵读会做到内容通俗、家喻户晓。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地方红色文化全面融合是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格局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培育红色情怀,也有助于掌握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以上就是调研团对当地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我们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针对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利弊提出了建议与方法。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和文化对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优秀文化融合形成的现代先进文化,是彰显共产党人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和传统等先进性的综合体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红色文化力量,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