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星,海丽恰姆·买买提
(1.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 835000)
在汉语和目的语中,有很多动物词语除了代表本身名词的意义外还具有很丰富的引申意义、比喻意义和带有自己的感情情感的不同意义。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貌特征、生活活动方式,人们会根据每种动物不同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思想情感,这时候所运用的动物词语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了,而是具有了表达人类情感的象征性名词。因此,人们把动物词汇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用来表达各种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汉语和目的语中的动物词语就拥有很强的隐喻内涵意义。本文通过对同一动物词在汉语和目的语中含义相同、含义不同以及不同的动物词语会有相同隐喻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出不同民族文化对动物词的联想和想象,由此也可以揭示出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生态环境基本相同,所以对于从同一种动物的形态特点、外貌特征、发声特点等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动物,因此对同一种动物会有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隐喻内涵。
如狐狸(tylkε)一词在两种语言中都有狡猾、奸诈的引申意义,狐狸的出现往往就代表了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的形象。目的语中“bu adεm jaman tylkε”可以翻译成“他这人非常狡猾。”汉语中则常用“他是个老狐狸”表达相同的意思[1]。又比如,目的语“tylkidεk quw”与汉语中“跟狐狸一样狡猾”的隐喻意义完全相同。这时的“狐狸”在两种语言中赋予了相同的内涵。
狼(bθrε)本性贪婪、凶残,所以在汉语和目的语中都有相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如狼似虎”“狼子野心”等带有狼的成语往往都带有凶残、残暴的意思。在目的语中“qoj tirisigε oriwelinɣan bθrε”(披着羊皮的狼),“bθr idin qutulup jolwasqa tutulmaq”(逃出狼窝又入虎口)等句子中的狼的隐喻意义与汉语中狼的含义基本相同。
绵羊(qoj)两种语言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性情温和、非常温顺的一种动物。绵羊这个词在汉语和目的语中都具有性格恭顺、温柔的隐喻内涵意义。如目的语中“u qojdεk jawaʃadεm”(他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qojniŋqozisidεk”(温柔得像羔羊。)与汉语中绵羊的隐喻意义基本相同。
乌鸦(qaɣa)在汉语和目的语中都是表达一种传递噩耗的鸟,因为乌鸦一身黑色的羽毛和难听的叫声,很不讨人喜欢,所以给人以不好的感觉。比如:汉语中把说了不吉利话的嘴巴称为“乌鸦嘴”,在目的语诗歌和民间故事里一般乌鸦都是以相貌极其丑陋的形象出现的,这时乌鸦的隐喻内涵在两个民族之间是基本相同的。
1.2.1 不同的环境和审美取向使得同一种动物拥有不同的隐喻内涵
人们在观察和认识同一种动物的外貌和习性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造成的,与汉族和维吾尔族对某一些动物的喜爱和憎恶有关系。如果某一动物对本民族有帮助或者本民族对它是喜爱的,那么该动物词就会有好的隐喻内涵,该动物词也会朝着褒义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向着不好的隐喻方向发展,给予该动物词贬义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褒贬意义会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例如:牛(kala)在汉语中拥有褒义的含义,因为牛在农耕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农耕上的困难,而牛也是默默付出、毫无怨言的,因此在汉语中有着很好的隐喻内涵,如“像老黄牛一样为人民服务”,是称赞某一个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2]。但是,在目的语中牛具有贬义意义,通常用来形容不礼貌和很不聪明的人。如他连门都没有敲,像牛似的闯进了房子。(u θjgε iʃikni ʧεkmεj kalidεk ysypla kirdi)。
喜鹊(seɣizxan)是在汉语中较为让人喜爱的鸟,它代表着喜庆、欢快,如汉语中的“喜鹊报喜”“鹊笑鸠舞”等成语都表示吉祥、欢乐的意义,而目的语中喜鹊的隐喻内涵并不是很好,通常用来比喻嘴碎的、让人厌烦的人。比如:quʃjawuzi saɣizan,jaɣatʃ jawuzi azɣan.(鸟类中最坏的是喜鹊,植物中最坏的是野啬薇。)
1.2.2 不同地理环境导致同一动物词具有不同的隐喻内涵
对于生活中常见或了解的动物,人们往往会赋予它更深层次的隐喻内涵,在生活中十分罕见或者根本没有的动物,人们就不会产生多的联想和想象[3]。
亲子阅读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边读书边想象,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如阅读《一年级的小朵朵》时,孩子会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书中小朵朵和同学们在学校发生的有趣事情,在孩子身边也发生过,书中人物的幽默、纯真和善良,让孩子们想起了他们自己的同学。利用联想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丰富阅读体验。
如鹤,汉语中象征着优雅、超凡脱俗,“驾鹤西去”指的就是人在去世时安宁、平和。鸳鸯象征着和谐、幸福、美好,“鸳鸯成双对”指的就是恋人幸福美满地在一起。龟象征着长寿、睿智,因为其寿命很长,所以具有长寿和健康的寓意[4]。常年生活的新疆地区因为气候干燥,龟、鹤、鸳鸯并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所以此类水生动物在目的语中就很罕见。因此在目的语中也没有关于此类水生动物的谚语、俗语,只有相关动物的名词而已。
沙漠之舟——骆驼(tθgε)当时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其生活、交通、贸易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的语中骆驼的隐喻内涵相当丰富。在目的语中的例句也很多,例如:“tθgε silkinsε on eʃεkkε jyk tʃiqar”(骆驼抖抖身,十条毛驴驮不动)、“tθgε qantʃε qoŋbolsa,jeθiriʃuntʃε”(骆驼有多大,背疮也多大)、“tθgini usulɣa salmaq”(直译“强要骆驼跳舞”,意译“赶鸭子上架”)、“tθgidεk bir-bir besip mεnzilgε jεtsε xop bolur”(像骆驼一步一步走到终点是最好)等。然而,在汉语中,骆驼就没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仅仅就是一个忍渴耐饿、吃苦耐劳、能长途跋涉的动物而已。
1.2.3 不同的动物词表达相同或相似的隐喻内涵
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表达相同或相似情感和感受时通常会选用自己脑海中与之相似或相近的动物形象,这样就会出现用两种不同的动物来表达同一种情感和感受的情况。虽然两种语言运用的动物词不同,但表达出的意思却可以相同或相似。
如在我们表达“胆小”的意思的时候,在汉语中通常会用老鼠来比喻,“胆小如鼠”“抱头鼠窜”等词都表示胆小的意思。但在目的语中,通常用鸡(tuxu)来表达,“uyriki tuxuniŋkidεk kitʃk”(胆小如鸡)“tuxu uyrik”(和鸡一样胆子小)等都是与汉语中的“鼠”的隐喻含义相同的。
在表达凶猛、威严、勇猛、权威的地位时,汉语中通常用“老虎”,“老虎”是百兽之王,长期以来,老虎就一直被人们赋予权力和力量的隐喻含义,一直被人们敬畏[5]。老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文汉字中的“王”字,意为统治者。但是在目的语中,恰恰相反。
在表达一个人愚笨、不聪明时,在汉语中,通常会用猪来比喻和对照,说“蠢猪”“怎么和猪一样笨”,在这里“猪”被用来体现蠢、不聪明的意思[6];而在目的语中虽然也会用猪来表达“蠢”,但大多数是用驴(eʃεk)来表达的,比如说:蠢驴(dyt eʃεk)、蠢得像头驴(eʃεktεk dyt)等。
在表达某人的眼睛好看的时候,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汉语中表示某人的眼睛好看时,一般会用“凤眼”表达,但是在目的语中,表达某人的眼睛明亮,眼睛大,眼睛好看时,都会用“bota kθz”(羔羊眼)、“qoj kθz”(羊眼)。
通过以上例子说明在汉语、目的语两种语言中,在表达同一种隐喻内涵或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情感时,由于对动物的感受和认知不同,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时候可以用同一种动物表达一个意思,也可以运用不同的动物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在这里的动物词语不仅仅是一个表示动物的语言符号,它代表了更多的、更丰富的内涵。
在汉语、目的语中,同一个动物词语可能含有同一种隐含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也可能含有不同的隐喻意义,甚至可能还是相反的意义,在表达同一种含义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动物词语来表达,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注意翻译的方法和翻译得是否通顺、正确。
第一,避免翻译时死翻、硬翻的情况。因为汉语和目的语中对同一种动物的喜爱、憎恶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首先考虑翻译的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不要直接将动物词语翻译过来,否则更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如:汉语中的成语“一箭双雕”,不可以死翻、硬翻,翻译成“一支箭射中两只雕”,目的语中有相同意思的句子“bir dʒrmida ikki paxtεk soqmaq”,意为“一个土块打下两只斑鸠”。
第二,要多考虑上下文的联系。结合上下文来考虑是否将动物词转换或者直接翻译成原来的动物词语,比如:在文章中出现“龙”这一动物需要翻译时,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巧妙处理。“望子成龙”不能译成“oɣliniŋεdʒdiha boluʃini ymid qilmaq”,应该译成“oɣliniŋalim boluʃini ymid qilmaq”(希望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若直接译为前者,对目的语读者来说简直是不能想象的。因此,想要使译文更加通畅、贴合原文意思,需要更加清楚地了解同一种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汉语、目的语动物词语的隐喻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汉语和目的语中动物词语都不仅仅是单纯地表达动物名字的语言符号,它们还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我们在学习目的语时,一定要重视动物词语在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更要注意,避免死翻、硬翻,导致翻译出的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在目的语的翻译中,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学习该目的语,让自身的水平更加完善和提高。从而达到在翻译方面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学习的路上少走弯路。只有了解和学习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更好地促进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团结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