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娜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互联网以其自身高效、便捷等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互联网中含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教育人员更好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创新提供莫大便利。在高校思想政治改革工作中,高校相关工作者应认识到互联网对课程优化、落实的积极促进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挖掘互联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弥补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1]。
互联网不断发展背景下,信息传递开始向个性化、多元化、快速化方向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契机,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多元化方向演变[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依赖教材为主线开展教育,其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而通过互联网支持,教师可以在网上获取到更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去学习,课堂资源得到补充,教材知识可以更好延伸,可丰富教材知识,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3]。例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为学生实时生成多元化信息内容,以网络技术为支持,实现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共享、分享、讨论,为教师创新课堂打下基础,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结合自己喜欢的内容,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再扩充”,其学习效果大大加强。
考虑到学生个性不同,其对学习的需求也不同,思政教育也要按照新时期学生学习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但是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教育教学重心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知识。而以互联网支持的“互联网+思想政治”,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结合线上、线下教育方式,以线上教育方式辅助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积极组织实践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方式,创建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的多元化[4]。
例如,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产生的电子邮箱、QQ、微博、微信等技术,可以借助此类平台,加快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吸收,也通过多元化的社交沟通软件,优化师生、生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吸收思想政治知识,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能力。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高校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不仅仅集中在校园中,也可以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工作迁移到线上,以现代技术支持,让学生线上打卡、线上提交作业、线上观看视频等,再结合传统线下操作,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网络信息动态。通过线上对学生的网络信息档案分析,继而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心理层面的教育和约束,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发挥高校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社交软件、网络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到一些疑惑,在结合其社交软件上发表的一些心情,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知晓具体情况后,可以发挥教师“亦师亦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不经意间提到问题,继而加强对学生正能量的指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减少学生反感沟通交流的情绪。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认知不足,政治课堂将互联网作为批判重点。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普及确实对师生校园生活及学习造成一定冲击:部分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何种信息,受不良信息影响,导致自身思想意志发生动摇。例如,部分学生盲目崇拜拜金主义,对事物及行为评价只是考虑自身利益,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精神空虚,不愿意为社会建设奉献、不追求人生价值[5]。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冲击,高校必须对原有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不仅关注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更多地以科学教育理念,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意义。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互联网的运用只停留在其知识传递功能,未将互联网充分渗透到政治教育中,政治教育和互联网未融合,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对互联网技术认知不足,多以批判思维看待互联网,及时使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有偏见,不愿拓宽互联网适用范围。受此理念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互联网,需教师先对信息资源筛选,之后才传递给学生。此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片面。
目前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导致高校教育面临重大压力[6]。高校教育已然从传统输出型教育方式转为需求型教育方式,结合社会环境要求,依托社会发生实际,培养专项人才。要实现需求型教育方式,单凭课堂知识传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社会接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影响,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发挥互联网优势,会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社会大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传递和分享速度大大增加,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在互联网当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然会被互联网替代,互联网将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新渠道。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社交、娱乐、新闻浏览方面,通过互联网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未和社会紧紧联系,导致互联网及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进度较慢,也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导致学生综合思想水平堪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将教育内容和时代发展相结合,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求。互联网作为开放性的平台,其教学资源丰富,在课程设计中需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此外,要对教学模式创新,打破思想政治课堂单一性现状,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将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依托互联网构建好线上的教育平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身的教学体验,多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堂,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资源,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学范围,以多样化的措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大趋势,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按照新课标教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工作需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坚持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发展。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自身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构建合理的线上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我党、国家的政策变动,更好的学习党中央的指导理念和社会政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而产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国家自信。
高校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学生更好使用互联网辅助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访问学校提供的校园网,在上面查询思想政治知识,可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探索、研究精神。
同时,学生通过线上的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也可体现出高校教育工作的民主化、实践化。在平台知识设计上,校方可针对学生特点、兴趣爱好,构架思想政治趣味性板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线上教育平台构建“交流角”,鼓励学生留言自己的疑问,鼓励其他教师、学生积极答疑、互动,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发送出来,敞开心扉的和教师、学生沟通,以此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困惑解答,必要的情况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可大大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水平,也为更好的落实思想政治教学做好铺垫。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有效的落实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国家“十三五”的政策方针,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大变动、热点时事发布到互联网教育平台上,让学生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及时发表并讨论,教师将学生的想法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育和学生的有效融合。
现代化教育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自身主动学习能力,以自身的思想政治领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促进学生长久发展为核心目标,教师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学生传递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探索,对思想政治内容有更好的认知和领悟。思想政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自身自信心也得到增强,愿意融入课堂中去。高校教师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教学时,要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以互联网技术支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学生按照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对知识有自身独特的见解,也可以在自身学习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教学的感受,教师按照学生的真实感受调整教学方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通过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对应的互动学习中可以得到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认可,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决心和毅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可以积极融入特色教育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学生加入高校的各项建设工作中去,从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学生有了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也愿意以互联网沟通的方式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自身校园生活也得到丰富。
例如,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小卫士”“优秀网络管理员”“我是网络教师”等活动,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参与竞争、参与评比,再以互联网匿名投票方式评选,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活动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从而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献计献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相关讨论小组、社团、协会中去,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高度思想政治共建,有伟大的抱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当中的渗透,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高校大学生在正确的榜样力量支持下,其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身思想品行提高,间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此外,高校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把握好互联网的新技术,可构建为学生、教师使用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吸引学生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去。例如,高校可以设置思想政治道德贴吧、积极推广名师大讲堂的优秀视频作品。也可以邀请理论素养较高的优秀青年到学校开展演讲,充分利用舆论的导向功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引导。高校也可以按照自身办学历史、特点、文化等,塑造出具有校园特色的品牌活动,在线上下线积极宣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迅速构成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品牌效益,提高高校发展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校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按照互联网时代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其综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水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