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萍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文学传播进入新的形态,如数字化传播、实时交互、信息共享等,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应当创新传播工作方式,根据受众的实际诉求,创设针对性的文学传播工作计划,实现古代文学的现代传播预期目标。
据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都没有得到广泛传播,而是单纯地在图书馆中进行存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其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优势,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完全可以将它们传输到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下载和观看。但是这些文学作品经过多次传播后很可能会出现内容被篡改、形态被更改等问题,例如,网络上出现的李白恶搞形象,而且有些网友会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诋毁,这些问题都会对文学作品传播造成阻碍。另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经常会对作品进行改编,例如,将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但是这种改编需要改编人员有着较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否则就会导致改编效果不尽如人意,传播这样的文学作品也会给观众留下比较差的印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古代文学作品一定正确、全面认识新媒体作用,不仅要看到其带来的优势,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新媒体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在相关内容进行多次传播后,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且网络用户对古代文学的消极评价,可能会对文学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如一些用心不良的网络用户,对李白、杜甫、岳飞等古代名人进行诋毁、恶搞,直接影响到古代文学的传播工作。
新时代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工作开展时,应当创新传播形式,不断提升文学传播的可行性。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应当包容一些批判性意见,但对意识形态严重错误的观点应当进行坚决反驳,并进行合理禁言,避免对不知情的其他受众造成影响,不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
古代文学作品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就要注意对其具有的意义和内涵进行大力宣传,新媒体时代也不例外,而且因为新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影响范围,受到更多的人关注,更是要注意这一点。所以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古代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宣传作品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学价值。另外,将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传输到网络平台的时候也要注意进行筛选,以免有些宣传不良思想的作品混入网络进行传播。
新媒体时代,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古代文学作品传播进行结合。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时期就可以实行,这样既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小学阶段,还可以为学生了解古代文学打下良好基础。当然等到初中和高中时期仍然要实施这种教学方式,让古代文学真正扎根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为学生介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改编效果比较好的一些古代文学影视剧,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欲望的目的。
古代文学要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就要注意提升自身影响力,强化自身号召力。为此,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门宣传古代文学作品的网站,在网站上展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展示方式一定要注意多样化,以此来帮助广大民众更全面的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民众在自媒体上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当然这种改编一定要具有严谨性,即可以让古代文学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具有的号召力也会有所增加,自然就可以实现传承和宣扬目的。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形式。以往受众接触古代文学时,主要通过纸质书籍进行阅读学习。现代受众更喜爱利用手机开展碎片化阅读。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传播载体与受众,可使得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学得到迅速传播[1]。
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普通受众的学习了解,发挥出古代文学的时代文化影响力。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时,核心的媒体领军企业,应当肩负起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开设受众人数较多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短视频账号等,相关政府单位可联合文学院推出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类型的软件,通过多种方式的传播,使得受众正确了解古代文学,并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避免受到错误影视剧情节的影响。
当前进行纸质书本阅读的人已经很少了,移动阅读已经代替了纸质阅读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阅读方式,相比于纸质阅读,移动阅读不仅更加方便,而且不会出现书籍受损问题,人们只要在手机或平板上下载阅读软件就可以随时进行阅读。如果可以将古代文学作品上传到这些移动阅读平台上,这样人们就可以随时阅览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为了增强人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举办一些带有奖励的阅读活动。在将文学作品上传到移动阅读平台上时,应尽量选择那些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没有太大阅读难度的文学作品,如果作品具有一定难度就要进行注释。各个阅读平台也需要注意提供完善的阅读配套服务,以便让读者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使得读者可以体会到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例如,阅读平台可以提供朗读和视频讲解服务,还可以在平台上设置讨论区,以此来调动人们的阅读热情,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上古代文学作品。
传统古代文学传播时,主要通过书籍记载、口口相传等方式,使得传播的效率较低,且导致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遗失,造成中国古代文学的损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古代文学传播的全新载体。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网络平台传播形态的出现,使得传播效率与范围得到极大地扩张。
互联网平台传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旦出世,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传播,让更多的受众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网络平台传播时,应当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对意识形态错误的言论进行及时修正,避免错误言论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应当坚守文化阵地、突出文化自信、完成文化认同,引领受众正确的接受认知古代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更多文化精髓,不断提高受众的文学修养与个人素养[2]。
4.3.1 借助微博进行传播
微博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其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受众非常多、影响力也比较大,随着其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有着大量粉丝的微博博主和人数众多的微博群。在新媒体时代,完全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宣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成立古代文学微博讨论群,通过微博群进行古代文学相关话题的探讨和分析,还可以借助古代文学博主的力量进行古代文学宣传。
通过微博进行古代文学宣传不仅可以通过图片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让更多的人都能正确认识古代文学作品。可以说微博对于传播古代文学有着很大优势,例如,微博博主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改编,改编可以采用一些艺术表达方式,如为文章内容配上背景音乐,将文字改编为视频等,这样既可以让文学作品变得更具生动形象性,还可以达到引导人们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的目的。微博传播方式是新媒体时代最有效的一种传播方式,而且可以起到改变人们对古代文学固有认知、凸显传统文化价值的作用[3]。
4.3.2 借助论坛进行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论坛已经成了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之一,所以论坛也可以成为宣传古代文学作品的渠道之一。通过论坛进行传播对于传播形式没有什么限制,但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观看,最好是采用音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可以在论坛上针对央视改编的《西游记》影视作品进行讨论,对其中具有深意的一些场景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读者就可以更深刻的感受《西游记》具有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当前很多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都会通过论坛进行宣传,就是因为讨论可以实现和读者的交流互动,而且宣传方式比较多样。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改编古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剧都没有忠于原著,而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商业或娱乐元素,这样改编出来的作品已经和传统文化发生了脱离,这种现象需要进行制止。
古代文学的受众较广,但仍以学生为主要群体,因为学生在学业时期,拥有大量的时间接触古代文学,成年后文学学习的时间则会被极大地压缩。多数个体接触古代文学时,主要基于影视节目,进而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但在视频媒介传播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将脱离原有的理性主义形态,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加入了很多感性主义形态。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应当合理开展视频媒介传播,契合现代受众的生活与情感,进而达到预期受众的审美需求。
如对中国四大名著进行现代传播时,央视总台将其文学作品拍成影视剧,通过视频创作的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形象化、直观化,有效提高了受众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促使更多受众了解古代文学。在实际影视作品创作时,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出现对古代文学进行随意更改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古代文学的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为此,在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必须对古代文学演变的影视作品进行有效甄别,传播经典优质的影视作品,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发展[4]。
4.5.1 搭建传播平台
在教育领域开展古代文学传播时,为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传播优势,应当进行古代文学传播平台的搭建,围绕学生的实际诉求,开展针对性的古代文学传播,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真正意义上完成传播,充分引领学生们的意识形态、 文化价值观、 民族认同感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预期古代文学传播效果。
如对中国四大名著文学作品进行传播时,为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思考,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在线上教育平台开辟专属的“名著专栏”,并上传相关专家学者的讲解视频,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对名著进行解析,促使学生对古代文学著作进行深度思考,推动古代文学的传播。
4.5.2 丰富教学内容
为培育学生文学创新思维,应当在古代文学传播时,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对课内外的文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如网络教育资源、媒体教育资源的融入,发挥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必须对教学工作模式进行主动创新改革,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合理利用现代教育辅助工具,如手机APP、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等,打破传统文学传播模式的约束,不断提升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时代效能,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学认同感与自豪感[5]。
4.6.1 戏曲传播
戏曲是一种原始的古代文学作品表现形式之一,戏曲的核心是戏本,而戏本的创作则是文学作品传播的方式之一。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时,可将戏曲传播作为抓手,推动戏曲的现代化传播,创新戏曲表现的形式,如利用现代舞台技术,对戏曲的整体艺术性进行包装,提升戏曲的艺术感染力,为受众营造文艺意境,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播预期目标[6]。
如著名的京剧曲目《天下归心》进行表演时,可对《左传》中的历史故事进行艺术表现,利用现代舞台设计,对古代的战争进行模拟,使得戏曲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得到升华。在现代舞台的表演形式下,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喜爱,为受众带来一场饕餮文化盛宴,推动古代文学的声音媒介传播。
4.6.2 音乐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作为核心组成之一,在对古代诗词歌赋进行传播时,可创新诗词歌赋传播的形式,如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采取音乐传播的形式,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接受,提高古代文学的整体传播效果[7]。
如央视总台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依托新媒体传播载体,面对广大的受众输出传统文化,促使受众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在节目创作中,以诗词歌赋作为创作核心,通过音乐演绎的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在慷慨激昂、源远流长、荡气回肠的音韵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进行展示,引导受众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学习了解,增强受众的文化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8]。
综上所述,文中对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析。笔者从多个视域入手,解析古代文学传播路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新媒体时代,古代文学传播途径非常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自媒体、移动阅读进行传播,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音乐传播,还可以通过戏曲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应当契合时代发展潮流,迎合人民群众的精神诉求,创新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方法,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高质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