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另一重心理世界
——“理想化形象”的自我建构

2021-03-07 11:58宋诗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太爷理想化阿Q

宋诗歌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一直以来,人们就十分熟悉阿Q 及精神胜利法,且总是将阿Q 与精神胜利法联系起来。但是在学术界的探讨中,总是将阿Q 的心理防卫当作被动式的,包括自我欺骗、忘却等,而忽略了阿Q 心理防卫中主动建构的部分,即使有所涉略也是极其笼统的。因此,该文将从阿Q 主动建构心理防卫的部分分析探讨阿Q 自我建构的“理想化形象”。

1 “理想化形象”建构的心理基础

1.1 心理防御机制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概念里包含了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是人为躲避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而进行的心理调整,在当中,弗洛伊德又将人分为了3 种阶段:本我、自我与超我。在3 种阶段中,超我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超我具有自恋和自我理想的状态,因此该状态又被弗洛伊德写入了神经症理论中[1]。早在19 世纪初,克尔凯郭尔就曾在《基督徒激情》中对该状态进行了阐释,这样的形象仅出现在离现实及其遥远的幻想中,而想象力所呈现的形象也仅仅是理想状态的,而非现实的[2]。一般而言,这个形象是主体在进行理想化形象建构时的一种希望,希望自己能成为和这个形象一模一样的人。但主体看着这个形象却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从哪儿来。随着研究的成熟和发展,逐渐丰富了理想化形象的内容,安娜·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的前提,即否认[3]。通过不断否认现实来逃避焦虑,尽管在理性思维中能够区别现实与幻想,但是在主体的情感深处仍然将注意力和重心放到幻想中,通过在幻想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以此战胜现实客观中的不愉快。根据以上可知理想化形象这一状态,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发现。在以往学术界对阿Q 做法的探讨中,大多认为阿Q 属于被动防御。对于阿Q 的麻木、健忘和消极等状态,笔者认为阿Q 在防御中更多处于“理想化”的状态,自我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形象,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然而这种方式在阿Q 身上极易被忽略。在笔者看来,阿Q 的精神胜利法中,理想化形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2 理想化形象在阿Q 精神胜利法中的应用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究竟是不是患有精神病症,这点我们无从得知。判断精神病症患者主要是看这个人的生活模式是否与时代公认的行为标准相一致。在未庄,虽然阿Q 的行为与未庄人有极大的不同,或者可以说未庄的文化和未庄人容不下阿Q。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有不同的人物表现。虽然在未庄生活的阿Q 与未庄人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但如果阿Q 生活在思想解放时期,那么阿Q 的行为举止就没什么不同了。因此,阿Q 并不算是神经病症患者。但是在某些时候,阿Q 又有着异常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在阿Q 的心里和眼中,王胡和小D 并不如他,因此当怕平常总被自己洗涮的王胡开始轻看自己时,阿Q 内心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因此对王胡动手了。这也表明阿Q 是一个能在有限范围内采用妄自尊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而在未庄被黄辫子打了之后,阿Q 自我催眠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以此来逃避自己不如黄辫子的现实。在未庄生活期间,由于阿Q 头上有一块癞疮疤,总是被别人开玩笑、嘲笑,因此阿Q 总会主动对自己认为比较弱的对手挑架。如果赢了对方,则内心认为“我终于是个能够自轻自贱的大人物了”,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在未庄赛神的晚上,好不容易赢了很多钱的阿Q 钱被抢走了,甚至还挨了打,这时的阿Q 感受到了失败的痛苦,在用儿子的说法无法安慰自己后就自己打自己,随后“心满意足”的休息了。一般来说,常人大多不会采用自己打自己的方式来安慰自己的,但是阿Q 这样做了,而且是在自我意识下完成的动作和思考。基于此种种,表明在阿Q 的心中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存在于幻想中的自己能够延续他的生命,而阿Q 采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心理防卫机制中理想化形象的使用。

2 “理想化形象”建构的方式

2.1 阿Q“理想化形象”的原型

阿Q 常年在未庄不受人尊重和重视,甚至没有体面的工作和形象,因此在阿Q 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一个体面的人[4]。但是阿Q 不知道,真正的体面并不是靠物质撑起来的,而是需要有能接受平凡、普通的坦诚,以及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波折时能始终保持坚韧柔软。换言之,真正的体面在于既改变了生活的本质,又有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心态[5]。但事实上,阿Q 并不具有体面的人生。在未庄,无人知道阿Q 的姓氏和籍贯,唯一知道的就是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想到了阿Q。在未庄,没有人把阿Q 当朋友、当家人,阿Q 对未庄人而言只是无关紧要的人。阿Q 之所以想要体面的生活,很大程度受未庄赵太爷影响,在未庄似乎只有赵太爷一人能够真正做到有体面、 有尊严且被认可。因此在阿Q实际构建的理想化形象中,基本是按照赵太爷的形象想象的。

由于受赵太爷的影响,在阿Q 的内心中,一直认为自己姓赵,在未庄赵太爷因为宗法的缘故,受人尊重和认可。因此,对阿Q 而言,“赵”是一个可以代表身份和体面的姓氏。在未庄,赵太爷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拥有丰厚的财富和知识,能够有剥削他人的可能性,在未庄,没人认为赵太爷会做错事,即便错了也不会认为他是错的。现实中的阿Q 与赵太爷的形象完全是相反的,因此,在阿Q 的心里,认为自己只有和赵太爷一样姓赵,才能像赵太爷一样拥有权力和体面,受人尊敬而不是任人欺负。然而在未庄,阿Q 并不具备姓赵的资格,甚至被赵太爷排斥在外,在未庄没有了容身之所,因此对阿Q 而言,拥有理想化形象能够直接帮助阿Q 解决问题。而阿Q 所构建的形象是出于阿Q 想达到的一种目标,想要成为和赵太爷一类人的想法。当现实生活中自己软弱无能时,阿Q 就会幻想自己是幻想中理想形象的样子,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时也就没那么痛苦了。当阿Q 把自己变成了幻想中的形象,才为其赋予了生活意义,否则对阿Q 来说,生活十分艰难,且阿Q也会难有斗志和信心继续生活。

2.2 阿Q“理想化形象”的具体内容

在鲁迅笔下的阿Q 确实也认为自己姓赵,随之而来的是自尊自大,轻视别人。在文中当阿Q 说自己和赵太爷是本家,都姓赵时,被赵太爷打了,且在赵太爷问阿Q:“你真的姓赵么? ”的时候,阿Q 没有做声。虽然旁人并不清楚阿Q 是否姓赵,但是阿Q自己是清楚的。只是在阿Q 心中已然将“赵”当作了自己的理想姓氏,但这并不是阿Q 真实的姓氏,因此在赵太爷问阿Q 的时候,阿Q 无从回答更无从反驳。在围观的未庄人眼中,赵太爷有绝对的决定权,赵太爷能够决定阿Q 姓什么,而阿Q 却没有决定自己姓什么的权利。因此,在未庄人得知阿Q 因为说自己和赵太爷是本家而被打时,在这些人中有人说即便阿Q 真的姓赵,阿Q 也不能随便说,因为赵太爷在场。说这样话的人实际上和阿Q 也是同一类人,内心充满了奴性的扭曲,与阿Q 相比,至少阿Q还有对生活和自我的憧憬和幻想。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序言中可以鲜明得知,如果阿Q 有实质性的本名,也就不会有序言的唱片介绍,也正因如此,阿Q才能够幻想自己姓赵,宣扬自己姓赵。

除了姓氏之外,阿Q 还认为未庄人对自己存在些许认可。一方面是他脸上的癞疮疤未庄人都能看到,且大家都能关注到;另一方面则是阿Q 认为自己在未庄还有一点地位。前文已谈到,阿Q 内心一直认为王胡和小D 不如他,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与王胡产生冲突时,阿Q 并不怕王胡,甚至会主动挑起与王胡打架,并且抱着一定要赢过王胡的想法,对于和王胡的比较,不论是打架、地位还是身上的虱子,阿Q 都一定要让自己赢过王胡。除王胡外,还有一个让阿Q 看不起的人,就是小D,在阿Q 看来,小D的地位甚至比王胡还要低,因此面对小D“抢”了自己饭碗的事情,阿Q 难以将这口气吞下,认为小D取代了自己在未庄的地位,而如果小D 完全取代了自己,自己在未庄将完全没有立足之地。因此在未庄,阿Q 极力地想要证明自己存在,哪怕在未庄被欺负,那也算是他在未庄存在的证据。鲁迅先生文中写到,阿Q 和小D 打架后,阿Q 已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东西了。但在笔者看来,阿Q 只想在未庄有一个属于他的容身之地,能够被未庄人认可、接受和在乎,在未庄哪怕被欺负,他也必须得是那个被欺负的对象。

2.3 阿Q“理想化形象”的现实需要

要想被认可,就需要别人的尊重,而实际上文中阿Q 真正被尊重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于这些尊重中并不能完全区分是真心尊重还是假意的尊重。在文中阿Q 面对一个老头子的称赞“你真能做呀”,阿Q 表现地十分欢喜;在阿Q 因为说自己和赵太爷是本家挨打后,一些未庄人开始尊敬阿Q,这个尊敬背后更多是看在赵太爷的面子上,也都以为阿Q 真的和赵太爷是本家,对阿Q 不尊敬就意味着打赵太爷的脸;描写较多一次尊重,源于阿Q 从城里揣着钱回到未庄,并说自己看到杀革命党头的事情,此时未庄人眼里真正迸发出光彩,尊重阿Q。当赵太爷改变了原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阿Q 交谈时,阿Q 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好像自己真的活成了和赵太爷一样的人,甚至比赵太爷还要威风。因此阿Q 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权势和钱财,更多的只是想获得他人的关注、认可和尊重。而革命仅仅是阿Q 用来帮助改变自己在未庄人眼里不值一提地位的一种方式。在阿Q 的炫耀中,其在城中的经历和革命让未庄人尊重他,但如果这样的方式无法引起未庄人的关注和认可,阿Q 只能回到自己建构的“理想化形象”中,幻想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关注、认可和尊重。

在文中,阿Q 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把自己当成了理想中的赵太爷,因此他对未庄其他人过分尊大,又自我轻贱。阿Q 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十分强大,但相对应地,在现实生活中阿Q 却无能为力。阿Q 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同样强加到别人身上,以此让自己靠近理想中的自己。在阿Q 的世界里,认为自己在未庄是有地位的,他一直坚信不疑。为了能够安慰自己,阿Q 不断地做出努力,让自己相信幻想中的形象就是他本人的形象。因此阿Q 不论自己处于哪种环境,只要能让别人关注自己,认可自己,尊重自己,阿Q 就会努力去做。在文章《大团圆》章节中,阿Q 被穿上白衣服,坐上有警卫的车时,得意扬扬,即便在意识到要被砍头,也能找到方法安慰自己。对阿Q 而言,只要能找到方式使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等,阿Q 都会愿意做。

3 关于“理想化形象”的思考

对阿Q 而言,理想化形象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阿Q 在幻想的世界中成了一个体面的人。通过幻想,帮助阿Q 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是一种极其理想化的状态。然而我们也应该思考理想化形象背后带来的影响。越是内心焦虑的人一旦陷入幻想就越会难以自拔,长此以往会导致分不清理想和现实,让幻想者越来越相信幻想中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使幻想者越来越难以接受生活中的自己。

3.1 “理想化形象”具有功利性

“理想化形象”实质上具有功利性,但普通人如你我能够在幻想和现实中做到平衡,也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过美化,但我们清楚现实和幻想的区别,也会努力在现实中实现幻想的事情[6]。但是阿Q 与你我不同,阿Q 在现实中没有途径能真正使他成为幻想中的自己,因此阿Q 既不能也不愿意从幻想中真正走出来,对阿Q 而言,从幻想中结束意味着自己在现实中面对的都是不愉快和痛苦,因此为了保持幻想的形象,阿Q 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出努力来维持。当阿Q 因为勾引赵太爷家的女佣吴妈被打和扣押全部财产后,阿Q 反而觉得自己十分轻松自在,因为他们打醒了真实的阿Q,只有在被打后,阿Q 清楚知道现实中的自己没有资格娶妻生子、没有籍贯和被人认可的姓氏,阿Q 才能自然而然的回到自己理想化的状态中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实则又可怜又可悲。因此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进行广泛的使用,虽然在阿Q身上看到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中的痛苦和获得满足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当现实与幻想出现分歧和冲突时,就会出现二者的内部冲突。在文中,值得庆幸的是,阿Q 并没有一直保持“理想化形象”直到老去,而是有一个对他而言最“圆满的”结局。

3.2 “理想化形象”作用有限

“理想化形象”并不总能发挥作用。虽然阿Q 在幻想中使自己逃离了现实的不愉快和痛苦,但是阿Q 本我、 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在每次的内部斗争中都会产生更大的裂痕,使阿Q 越来越认可幻想中的自己,而对现实中的自己越发不满,虽然阿Q 自身无法意识到这是一种自发行为以此来调整进而达到某种妥协,以自己的幻想来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当幻想和现实中的形象差异越来越大时,自我建构的形象也就越不真实,形象背后的恐惧也越大。阿Q总会因为未庄人开他头上的癞疮疤的玩笑而发怒,但阿Q 的动怒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不善言辞的人阿Q 就采取怒骂的形式,对力气小的阿Q 就采取动手打人的形式,甚至在未庄人开玩笑或者笑看阿Q时,阿Q 也会采用报复性的话“攻击”对方,以此来阻止对方进一步的开玩笑和嘲讽,而阿Q 的这种傲慢无礼、 暴躁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理想化形象的一种方式。

3.3 “理想化形象”的现实意义

哪怕“理想化形象”对阿Q 有负面的消极影响,甚至这些消极影响存在不可逆性,但这样的形象都是阿Q 为了保护自己而自我建构起来的。因此,理想化形象的现实意义在于使当事人能在幻想时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愉快的、 有价值的和被人认可与尊重的,虽然幻想不切实际,但是却十分美好,因此也是有积极的一方面。对平凡人而言,善于利用理想化形象,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看清理性和现实的差距,并努力使自己在现实中逐渐摆脱自己的无力感和软弱。理想化形象是防卫机制的中一种方式,对解决现实痛苦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其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使幻想者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因此要给予合理利用。如果通过建构“理想化形象”能够使当事人快乐,那这样的方式也未尝不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时候逆向思考能让自己更快乐!

猜你喜欢
太爷理想化阿Q
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阿Q和老A
客从何处来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阿Q故事新编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去镇上喝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