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下的小学“双语微演讲”活动初探

2021-03-07 03:05:42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奚倩雯
天津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双语表达能力听众

■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奚倩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而演讲则是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反观当前小学语文和英语教学,存在重视字词、阅读、写作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常常会出现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口语表达内容干涩单一,能力停滞不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品格的塑造与形成。鉴于此,我们将碎片化的时间重新整合,将学科融合,整合通融国际视野、地方特色、校本理念、学生特点,寻求最适切的“微演讲”主题、方式与评价方式。通过对不同学段和层级的学生访谈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愿意表达,但害怕上台,缺乏表达的技巧与自信。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为所有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舞台”?我们进行了热烈的思维碰撞,开启“双语微演讲”实施的初步构想。

一、创新时间:充分利用碎片化

在不影响国家课程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将“双语微演讲”活动放在英语、语文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后,演讲者走上讲台开始演讲,“微演讲”能够快速让班级安静下来,提前进入上课状态,演讲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也能反哺学科,为学科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但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课前两分钟的“碎片时间”过于短暂,还不足以充分表达。于是,我们又开始利用午间阅读前的“碎片时间”“听、说、读”相互融通,碎片化时间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创新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双语微演讲”活动内容的选择,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按照不同的学段制定,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自然到科技,从学校到世界,都可以成为学生演讲的主题,并且每月更换一次主题,开展“我与社会”“我与学校”“我与家人”“我与假期”“我与湿地”“我与科学”“我与阅读”“我与创造”“我与世界”等主题鲜明的演讲活动。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英语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鉴于此,低中年级的英语“微演讲”以书本内容的模仿和情景再现为主,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后,高年级学生再进行主题演讲,倘若一下子拔高“微演讲”的难度,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是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

三、创新形式:“微演讲”不仅仅是演讲

(一)多样形式,激发兴趣

演讲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旨在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归根结底,演讲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如果学生每一次的口语活动都是上台讲,就会感到无趣与乏味,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创新“微演讲”的形式,运用演讲、儿歌、猜谜、讲故事、小导游、新闻播报、辩论、诗朗诵等不同形式,结合不同的学段特点,有选择有梯度地进行日常训练。以“我与学校”为例:低年段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校园中最熟悉的一处景点;中年段以诗歌朗诵的形式介绍校园中最喜爱的一处景点;高年段以信件分享的形式说出想对母校说的话。同一演讲主题,低年级的学生一边播放校园图片,一边做小导游,分享自己最熟悉的校园角落;中年级的学生,尝试朗诵自己改编或创编的诗歌,歌颂校园中最喜爱的一处景点;高年级的学生,临近毕业,分享自己《给母校的一封信》,情意满满。

(二)双语融合,趣味十足

每位学生每学期可申报两次中文演讲和两次英文演讲,任课教师根据所选择主题,提前安排好学生的演讲时间,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六年小学时光,学生将有48次的上台演讲机会,这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品格的形成大有裨益。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还鼓励其进行双语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既用中文,又用英文,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用双语互动,教师再评价总结时也使用双语,这是一个有趣的挑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常是捧腹大笑又收获颇丰,既感受到了中文和英文表达上的差异,又获得了口语表达的乐趣与自信。

四、创新评价:为演讲增加“调味料”

(一)多元结合,提供舞台

任课教师们搜集学生演讲过程中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演讲完毕后以一段话的形式反馈给家长,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演讲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学生演讲能力的提升。每周“跨班级讲坛”,挑选各班的演讲小明星,走到别的班级中,既锻炼胆量,又增加自信,还可以分享创意的演讲给更多的伙伴;每月“我的舞台”展演,各班择优推荐学生到学校“我的舞台”上演讲,面向全校同学进行演讲;同时通过学校公众号、年度才艺秀等平台,更多元展现学生的“微演讲”。

(二)指向明确,量化要求

在“微演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演讲的基本要求不了解,上台随意讲几句话就草草结束,学生的个人演讲水平不同导致“双语微演讲”的课题实施面临挑战,经过教师们的反复讨论,我们从演讲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创新性提出具体要求,并设计成评价表,将具体演讲要求以争章表格的形式强化给学生,学生在前期准备时就能时刻对照,同时争章的形式特别能激发学生演讲的积极性。

“双语微演讲”活动量化评价表

通过评价表的指引,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进步:演讲声音变响了;演讲内容变完整了;演讲时可以加上了手势和动作。学生开始追求演讲的创新性,有的在演讲内容上进行创新,例如,在介绍“我与家人”时,将家人比作了各种动物,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引导听众猜他的家人,收到了较好的演讲效果;还有的在演讲形式上进行创新,将家中的智能机器人带到了演讲中,听众们兴趣浓厚,热火朝天。通过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让评价更加多元化。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评价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小听众们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创新的金点子。学生们不断创新思维、创新知识,逐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与课题的目标完全契合。我们相信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也相信创新的“双语微演讲”课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品格,帮助学生展现自信优雅的气质,获得面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与自信。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探索,升级与优化“双语微演讲”课题活动,且思且行,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双语表达能力听众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