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的专业指向性研究

2021-03-07 03:3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素描结构专业

曹 司 胜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一、当代高等教育设计素描的课程价值与实践

(一)素描课程价值的“本质还原”

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创的学院派素描,被称之为“迪赛诺”(Disegno),有设计与草图的意思,瓦萨里在《大艺术家传》中认为,“迪塞诺”是绘画、雕塑和建筑三种艺术达到的源头。由此可知,为艺术创作而作的设计与草图才是素描的本来功能。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与包豪斯设计教育兴起,素描单一作为绘画基础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被打破,而设计与草图的课程功能成为艺术家践行现代设计的基础教学方式,具备草图表达能力更是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设计素描就是设计意图的表达与表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我国近代引进的西方绘画的学院体系却是烦琐的、刻板的,与之相匹配的素描教学体系有其科学完备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是偏离,即偏离了素描之最本质的价值与功用。正如徐冰先生所说,美术界这么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在主题性、风格化以及民族性等浅表层面上对素描的意义进行讨论,这种无关痛痒的讨论并没有涉及素描最本质的内容,往往陷入一种偏狭而又空洞的模式与所谓的系统之争之中。“几年来,虽然美术界有过九次关于素描意义的议论,但基本上停留在民族性、实用性、线面造型等表层现象上,未能触及本质。这种狭隘的理解自然不能深化对素描本质的理解。而一味提倡系统训练、不进行深入思考则难免陷入空洞而烦琐的模式中,成为固定的、封闭的老调重弹。任何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都可能被偷换为一种空泛的样式。”[1]素描对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来说是“他山之石”,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良”,素描的训练方法与评价标准就是相对于“写意”传统的“写实”,这种基础教学的体系与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后来高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严格而又系统的素描训练是素描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与其教学目的相关联的,即为艺术创作而服务。因此,一方面需要肯定传统素描教学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正本清源,厘清与“还原”素描本来的价值与意义,即不能违背了素描作为表达、构思工具性的原初价值与意义。如果说传统素描以造型再现和审美表现为主要目的,是为绘画服务的“设计”,那么设计素描课程概念的建构,强调的就是为未来的设计而服务,它显然不能因循传统素描为绘画所作草图的目标定位,而是要体现其专业指向性,为未来的专业打好基础。当然,与传统素描一样,设计素描也是一种为意图与目的服务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因此基本功绝不能放松。素描的基础价值如同中国画中的笔墨的概念,如果不能有效地表现意图与目的,设计素描就等于零。设计素描涉及作者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表达能力、设想能力的训练。设计素描既具有基础性,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指向性。专业指向性规定了形式基础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设计创新思维与应用性思维是设计素描中最核心的导引,专业指向性也决定了设计素描展开的方式,包括结构、空间、透视、构图、光影明暗与质感肌理的表达,如对设计素描教具、学具进行试验性改革研究。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教具(静物、石膏像等)适合对于明暗光影的观察与学习,对于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教具的选取上要考虑艺术设计各专业特点。如工业设计专业注重对象的内部形体结构,可以选用透明材质的模型教具,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力;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将不同风格样式的服装道具作为表现素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造型训练,从而达到设计意识培养的目的;而动画设计专业则可以增加速写与卡通化的表现,更加主动地对造型与画面进行处理,打破具象写实以及单一的三维视角,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等等。

(二)当代高等教育设计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设计素描在基础教学执行中曾经遇到的阻力与困难比较多,教师不太情愿转换自身作为绘画教师的身份,缺乏对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勉为其难接受课程,但习惯性地按照绘画类专业的素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与未来的专业教学对接错位,显然不适应设计思维、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另外,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设计软件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取代了传统的对徒手绘画能力的需要,高效、便捷,这是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所在,但过于依赖图像技术,也会制约创造性思维与灵感的及时与即兴表达。

因此,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需要从认识层面改变。为设计服务,强调课程的专业指向性,重视学生从专业视角与审美感受出发,将视觉经验赋予联想进而转化为一种创造,既能有具象表现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在抽象的审美意识上能够得到训练,提升认识美、表现美的冲动与欲望,增强设计思想与观念表达的美感。

(三)高等教育设计素描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绘画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改革在专业美术学院展开的比较早,如广美油画系所提倡的多维、多观、多觉与多象的概念,标志着“现代美术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建立素描基本功教学的新秩序”等观点推动了素描课程的研究与实践[2]9。而设计素描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编写的《设计素描》教材,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美术专业院校对于设计素描课程教育的新思考。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开始实践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对中国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综合性大学如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也积极进行设计素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1987年冯健亲著作的《素描》是中国最早探索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之一;而王中义等人编著的《从素描走向设计》中认为描绘对象的基本能力、结构分析能力、明暗表现能力、构想能力是现代设计素描实践教学基本路径;周至禹编著的相关设计素描教材,如《造型基础/形态解析变体》《造型基础/形态表象研究》《造型基础/形态结构分析》等,打破了传统素描表现的程式与壁垒,极具实验性与先锋性;顾大庆编写的《设计与视知觉》是一部关于建筑设计的造型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指向性非常明确。设计能力即是创造能力,解构与重构,联想与意像的表达与呈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方法之一,单德林等编著的《设计素描》设计素描课程案例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既重视基础教学,又重视创造能力均衡发展,是较为全面的设计素描实践;南京艺术学院的邬烈炎先生对设计素描教学强调写生及其变化创造,写生培养的是观察、体验、分析、表达的能力,变化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实验成为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陈立勋主编的《新概念素描》、尹传荣的《设计素描》、林家阳的《设计素描》等都是设计素描教学的优秀教材。

二、基于设计素描的专业指向性特征,构建设计素描的系统课程模式

当代中国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已然成为一种共识,全国各高等院校一方面通过对素描的“还原”,重新认识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意义,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门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的课程,积极探索设计素描教学的各种可能性。设计素描作为一门课程,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加强设计素描作为专业方向学习的基础课程价值,即加强其专业指向性特征的认识。林家阳先生说,设计素描是一种创意行为,素描课程的价值在于对设计师思维视觉化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间接地转换为创造性生产力,设计素描教材的实用训练中应加强应用性的训练,在影视、广告、插画、工业产品、服装、建筑、动画等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关联[3]5。设计素描是表达设计创意最直接的方法,实用性与艺术性缺一不可,专业指向性更为重要,如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意识以及准确的造型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需要关注到现代图像影像以及多媒体叙事方法;而环境艺术专业则需要在空间、透视、色调等方面加强表现与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够非常轻松而又严谨的在平面上展开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布局。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的“素描”既是艺术史的经典作品,同时也是“设计草图”,他用素描进行科学研究,将创意思想与发明创造予以视觉化,素描成为他思考与表达的工具。可见,素描的功能性不仅仅是再现与模仿,而是表达与创造,在不同的专业指向性设计与表现的同时,加强抽象意识与情感表达的训练,树立设计意识。主动去认知与创造,从研究物象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中获取一种洞察力,展现出较为主动的造型能力,同时也符合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构图、结构、明暗,提高素描表现的能力与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

对设计素描的造型语言研究而言,当代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的设计与构架,即以对画面结构进行表达的结构形态造型训练,以精微写实的明暗表现技法的精微形态造型训练,和打破思维定式与创新性思维训练为目的的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从而实现设计素描课程中的多元统一以及设计意识的表现,构建出较为全面与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达到设计素描的表现与应用目标。

(一)结构形态造型

自然界的物象形态丰富,美蕴藏于这些形态丰富的自然形态之中。但是,除了这些自然形态之外,人工形态之美的结构逻辑与秩序也是令人着迷的,这些美的造型形态具有外部的造型结构、材料,与内部的功能构造形态,体现了一种技术美学的特征。形态的律动节奏与结构连接,西方现代艺术史的未来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正是源于这种结构形态的构成之美。例如,自行车的写生练习,车轮、座垫、车架等具像造型在造型形态空间中简约为矩形、三角形、椭圆、圆形等抽象几何造型,点线面的抽象结构显然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与价值。观察与表现是基础素描教学的根本问题,需要有从具象形态中概括出一种抽象形态的表现能力,需要透过物象表层去探寻内在的本质构造,需要能够超越表面的描摹与再现技巧。结构具有本质的、内在的、空间性的特点,有的物象结构比较明晰、强烈,但是更多的情况下结构会比较微妙和复杂,因此不只是需要敏锐的感觉,更需要建立在理性的理解基础上,以解剖学、透视学为依托,推敲物象的组织结构关系,整体观照,主动表现与创造,不仅要深入研究物像本身的内在结构,更加应注重画面的空间结构,因为形体是空间中的形体,正负空间或虚实空间的构成关系是结构训练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了对于物象形体结构的理解,才能跨越平面与立体的界限,才能谈得上对于形体的解构与重构。因此,结构形态的训练,可以从线性结构形态与明暗结构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图1 结构形态造型

1.线性结构形态

利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结构。素描的线性结构就是要利用线条作为表达的语言形式,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线性结构素描就是国画白描与结构素描。契斯恰科夫体系的素描教学先入为主的建构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素描基本样貌,即通过“体块”去理解与观察对象,先分出三大面,再一步步地深入塑造,空间感与体块感甚至成为衡量一件素描作品好坏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之一。但是对于线性结构的探讨,即将体块的转折转化为线条的结构穿插,利用线条去研究对象形体本身的基本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素描表现方法中,相对于冷冰冰的客观的体块塑造,线条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线条有疏密、轻重、曲直,归属于形体,通过组织与穿插表现形体,线条成为表达最为自由、轻松的艺术语言形态。线条能通过透视表现空间性,在平面性与装饰性表现上更加游刃有余。利用线性结构表现对象,不追求对于物象的准确再现,而是对于对象的造型与结构关系进行理性分析与表现,对这种结构关系进行推敲,强调物象的结构线、中轴线、延伸线、切面线等,甚至可以使用圆规、尺子等工具进行图绘,线的轻重、长短与虚实之间的穿插关系,以及作画过程中的痕迹也可以作为一种语言表现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 线性结构形态造型

2.明暗结构形态

明暗法与线条一样,是素描表现的基本方法,一方面,它是素描进行具象表达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明暗的层次变化,建构一种黑白灰的抽象结构关系。可见明暗不仅仅是再现与塑造的手段,在结构形态的意识与观念下,画面空间的审美建构并不仅仅只有透视,还可以运用形状与明暗来表现。可以成为画面空间结构表现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种对比、疏密、大小、方圆,分割、重组、结构画面,重构一种画面的美感秩序;具体表现方法有:第一,借鉴立体主义的绘画理念与表现手法,进行多视角观察,从而将所获得的造型形态进行重新组织、拼接,创造性地构建画面结构关系;第二,在整体上遵循与强调光影与明暗,但是这种光影明暗显然并非是一种三维立体的表现与表达,相对于体积,物象之间的造型关系与结构对比关系才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构成之美、结构之美,相比较传统素描将明暗作为再现与逼真对象的技巧,明暗结构则是通过明暗互补的方式,对画面进行空间的平面化与结构性表述,节奏与韵律等抽象美的归纳显然取代了细腻写实的技巧。传统素描将素描中的黑白灰抽象关系纳入到空间透视的造型秩序中,但是从平面装饰的空间造型来看,弱化体积、忽略焦点透视,而加强几何形状、点线面、疏密关系、黑白灰的节奏变等抽象意识的表现与表达,因此需要改变观看观察的方式与方法。打破一种具象写实造型形态观念的束缚,发现和体验造型形态的结构之美,设计与实践一种黑白灰韵律的审美结构,如将画面中的黑色进行集中,可以获得一种集中、强烈、收缩的视觉感受,而如果将黑色分布在画面的四周,则可以使画面中心的折白色与灰色造型更加突出、发散、膨胀;黑白灰通过形状的变化,相互融合,会产生一种韵律感,黑白灰的层次变化越明确,秩序感越强。

图3 明暗结构形态造型

(二)精微形态造型

张道一先生说,素描作为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彩描”来说的,色彩是丰富的,也是令人愉悦的,但五色而令人目盲,色彩也会影响到形体的表现。“任何物象,在光的作用下都呈现出一定的色彩,无疑在表现上更加上一层困难。为了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人们便在特殊的情况下或某一个作画阶段,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主要是黑、白、灰)来塑造形体。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由此而成一种艺术的样式。”[4]10素描通过明确、强烈的单色造型易于把握对象,其艺术形式又具有独立、鲜明的审美性质,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造型的基础。沃尔夫林在其代表著作中提出了绘画表现观看对象有两种方式,即图绘的与线描的,线描是指用明确的线条来表现形体与对象,而图绘的表现方法则是自文艺复兴之后艺术技巧的一次重要进步,同时也是人们视觉结构秩序的一次深刻革命,明暗调子在再现与写实性的表现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上。如果结构形态的训练强调的是线与面的抽象结构关系,强调画面黑、白、灰的抽象形式,那么精微形态训练则是通过对物象质感的精微观察与表达,在艺术技巧与艺术观念上,体现一种艺术实践与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图4 精微形态造型

精微形态造型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光影变化规律的塑造与表现,另一个是利用明暗的造型(黑白灰)表现形体与空间。不同物质表面具有不同的肌理质感,对于物象的丰富性进行描绘是精微素描的重要内容,从课程训练的方法上,可以对在“画面空间”进行完整地研究与推敲,形体空间融为一体;也可以略去“背景”,这样物象的质感与明暗层次与“空白”的背景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质感、肌理与明暗形态的表现能够锻炼对于光影的变化规律的塑造与表现能力。

图5 精微形态素描

(三)创意形态造型

物象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几何形态、有机形态、偶然形态,对这些形态的再认识与再创造,或者说对这些形态赋予主体的某种意识与观念,创造与想象,是创意形态造型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运用素描的方式来表现创意与想象,是视觉传达专业最主要的思维训练方法。比如,通过对形体的虚构与变形,将原来的物象造型进行转换,看似违反客观真实,实则在明暗、质感、构造等因素方面,能够呈现出一种视觉的“合理性”。利用物象形状的特异、大小的特异、空间的特异、肌理的特异、方向的特异、色彩的特异表现,如异态空间表现,我们置身的空间是客观真实的空间,作为设计素描对空间的表现,可以打破这种客观的真实空间,呈现一种异态的甚至是悖论的空间,这种训练是一种对想象力的表现能力的训练,对素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6 创意形态造型

三、结 语

设计素描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的建构上已经有了许多相当成功的创新案例,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也有很多转化为生产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应用课程,设计素描教学在创新探索的同时更需要“还原”其教学的基本价值与意义,设计素描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其专业指向性的问题,即服务于未来专业方向而进行“设计”或“草图”的基本能力。因此,建构设计素描教学的多元课程模块,即以对画面结构进行表达的结构形态造型训练,以精微写实的明暗表现技法的精微形态造型训练,和打破思维定式与创新性思维训练为目的的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从而实现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多元统一以及设计意识的表现,制定出较为全面与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达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设计素描的训练也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其基础性与应用性,也应该增加其表达性的情绪因素。正如徐冰先生所说,素描不是获得绘画表达基本能力的唯一手段,但可能却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1]。广义的素描是“格物致知”,是从揣摩、思忖到实现的心灵之旅,是一种人文素质的训练;而狭义的素描就是一种能力训练,训练从现实多维向平面二维的转换能力,训练一种艺术审美能力,训练一种“物化”艺术品的技术手段。因此它需要手头上的功夫,更需要一种脑力的“设计”。素描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5]。为现代艺术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除了培养必要的表达与表现设计构思的技能之外,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培养,一种对未来所从事专业的态度与方法的训练。设计素描有其基础性、应用性与专业指向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审美性与艺术性,而专业指向性与艺术性从来都不是矛盾的,如何进行结合、平衡、体现,才是设计素描教学所要反思与积极探索的。

猜你喜欢
素描结构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武汉素描
素描
论结构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跟踪导练(一)4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