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探析

2021-03-07 03:3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

吴 琳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 艺术系,北京 石景山 100043)

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灵魂。通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各个地域的剪纸艺人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作方法。研究民俗剪纸艺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其本身的图形寓意,更重要的是挖掘剪纸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剪纸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彰显创新。

一、以吉祥主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幅作品都传达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象征意味。”[1]如表现信仰民俗的抓鸡娃娃、生命树、蝴蝶妈妈;表现节日民俗的“金玉(鱼)满堂(塘)”“福(蝠)到眼前(钱)”“连(莲)年有余”;表现礼仪民俗的“喜上眉梢”“鱼戏莲”“蝶恋花”“凤戏牡丹”耄(猫)耋(蝴蝶)富贵、五蝠捧寿等。

(一)信仰民俗

民间常用“抓髻娃娃”来表示招魂、送病。早在唐代,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记载“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我国著名艺术家靳之林先生认为抓髻娃娃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族徽,还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神女娲。按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脚步来看,最早的抓髻娃娃应该是对自然的崇拜。在民间,抓髻娃娃用途比较广泛,如用于保护之神的招魂娃娃,用于繁衍之神的喜娃娃等[2]。鸡谐音“吉”,在民俗剪纸创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娃娃手抓大公鸡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思想寄托。为了诠释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观念,民间剪纸艺术家会将娃娃创造性地变成新媳妇,并通过秩序井然的纹饰组合,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将鱼、莲花等形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祈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情感。

(二)节日民俗

金鱼,色彩艳丽、姿态万千,名字与人们追求的财宝——金玉谐音,因此在民间剪纸创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民间剪纸中常用金鱼和鱼缸、池塘进行组合,表现“金玉(鱼)满堂(塘)”的主题,传达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的寓意。在春节等节日中常用“金玉满堂”表达人们希望家中堆金积玉,富贵荣华的美好愿望。京派剪纸艺术家周爱军和海派剪纸艺术家王子淦的作品都以“金玉满堂”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两幅作品均运用折叠的技法,对金鱼又大又圆的眼睛和宽大的尾鳍进行夸张,但两幅作品风格各异,一幅形象刻画精巧细致,无论是眼睛、还是尾鳍,都具有极强的写实效果;一幅简练华美,高度概括,层次清晰;两幅作品分别传达出了南北方不同的剪纸艺术特色,如图1、图2。

图1 金玉满堂(作者:周爱军)

图2 金玉满堂(作者:王子淦)

(三)礼仪民俗

在民间,喜鹊被称为“报喜鸟”,以喜鹊为主体的吉祥图案很多,最常用的就是将喜鹊与梅花相结合。梅花五瓣,象征“梅开五福”,即:福、禄、寿、喜、财或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故中国人视其为吉庆的象征[3]68。在民俗剪纸创作中,各个地域的剪纸艺人通过不同的表现技法传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在色彩的表现上,不仅有单色、衬色、还有染色,蔚县剪纸艺术大师王老赏对两只喜鹊和梅花的造型进行简化与归纳,以艳丽的色彩、高超的晕染技法、疏密有序的布局,表现了双喜临门、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如图3。

图3 喜上眉梢(作者:王老赏)

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被尊为“圣物”,也是东方“最秀丽”的花,象征繁荣、祥瑞、福祉。又因“莲”谐音“连”,民间剪纸有“连(莲)生贵子”、连(莲)年有余等。安塞剪纸艺人常以《鱼戏莲》《鱼钻莲》《鱼摆莲》《鱼闹莲》《鱼衔莲》为主题进行剪纸创作,鱼喻男性,莲喻女性,鱼莲组合,表达男女结合,夫妻恩爱,常用于新婚洞房的装饰。安塞剪纸艺术大师白凤莲的这幅《鱼钻莲》,以流畅的线条完成了鱼和莲花造型的设计,将莲花嵌套到鱼的身体,以隐喻的手法表现生殖崇拜的主题,如图4。

图4 鱼钻莲(作者:白凤莲)

蝴蝶体态轻盈、色彩斑斓,在民间剪纸创作中,可以与多种类型的花卉进行组合创作,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被誉为“花王”的牡丹;婀娜多姿、傲霜怒放,被誉为“花中君子”的菊花;艳而不娇、不畏严寒,被誉为“报春花”的梅花。剪纸中花与蝴蝶的组合被称为“蝶恋花”,寓意甜蜜的爱情与美好的婚姻,成为婚庆民俗剪纸创作中的主要题材。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以蝴蝶侧面的视角表现其灵动的体态,通过稳、准、巧的刀法,呈现了一幅疏密相间,繁中有简,虚实相生,静中有动的蝶恋花作品,如图5。

图5 蝶恋花(作者:张永寿)

通过对中国民俗剪纸题材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域的剪纸艺人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各自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他们在继承中国民俗剪纸艺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也能够对民俗剪纸艺术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象征意味进行诠释与创新。

二、以完整构图表达独特艺术魅力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的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地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4]。中国民俗剪纸艺术多以动植物为创作素材,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传递剪纸的吉祥寓意,常以对称、均齐,圆满的构图形式将动物和植物置于同一圆形或方形画面中,以表达其完美无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团花剪纸的构图形式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距今有1 400多年历史的北朝时期高昌国用土黄色纸张剪制而成的莲花团花剪纸、莲鹿团花剪纸、莲猴团花剪纸、莲蝶团花剪纸、莲轮团花剪纸[5]。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题材都是佛教信仰中常见的象征物象和纹样,反映了高昌信仰佛教的习俗。

五幅团花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然后在单元上剪镂纹样,展开后得到的若干对称的形纹构成的图案。团花剪纸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发散,从里到外分布排列不同主题纹样,层次清晰,造型饱满,为进行现代剪纸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构图形式。

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为了更好地助力冬奥会,传播中国优秀的剪纸艺术,石景山区非遗中心举办了“剪雪花 迎冬奥”非遗传承助力冬奥交流体验活动,1小时内完成了21 182朵雪花剪纸作品,创造了“1小时内团队完成最多的纸雪花”吉尼斯世界纪录。让中国的剪纸艺术第一次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舞台。

雪花是按照团花的构图形式,将图案设计在一张经过折叠数次,具有6张纸厚度的三角形纸张上剪刻完成的。在进行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以如意纹为主要创作元素,结合水滴纹、圆点纹进行设计,整幅作品通过阴刻的技法,呈现了一幅造型完整、寓意丰富的现代雪花剪纸图案,如图6。在进行雪花创作的过程中,很多设计者会以阳刻的技法,表现雪花晶莹剔透的图形美感,如图7。设计者同样以如意纹为主要创作元素,结合水滴纹、月牙纹进行设计,通过反复折叠,幻化出了一幅表现中国民俗文化中“金玉满堂”主题的现代雪花剪纸,使剪纸艺术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图6 如意雪花(作者:吴琳)

图7 金玉满堂雪花(作者:秦妍妍)

(二)喜相逢的构图形式

喜相逢的构图形式来源于太极图,太极图代表着中国的阴阳融合变化的观念,中国民俗剪纸艺术常用喜相逢的构图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圆形被认为是所有图形中最优美的图形,给人以婉约、流畅和圆润的艺术美感。如果说团花体现的是圆的“静”态美,那么喜相逢所体现的就是圆的“动”态美,喜相逢的构图形式,体现了既对立统一富于整体性,又变化无穷富于变化性,呈现动静结合的视觉感受。

中国民俗剪纸常以凤凰为主要题材,通过喜相逢的构图形式来表现繁华、富丽、丰满的艺术效果。湖南剪纸艺术家秦石蛟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对喜相逢的构图形式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折剪技法。用四分法,先折剪两只凤凰的双翅,打开后再剪颈部和胸部,再将颈部和胸部扭转成同一方向对齐折剪头部,再将凤尾羽的末端部分与躯体部分剪开,扭成同一方向对齐叠剪凤眼,最后单剪尾羽[3]28。喜相逢的构图形式应用广泛,剪纸艺术家在表现“金玉满堂”主题时,会将金鱼、荷花、荷叶、水草等形象互相对置在一个圆形中,通过饱满的构图,荷花与荷叶左右呼应的动态美感,设计出一幅幅既层次清晰,灵动协调,又富于变化的喜花图案,如图8、9。

图8 喜相逢双凤图(作者:秦石蛟)

图9 金玉满堂(作者:张吉根)

(三)自由式的构图形式

自由式的构图形式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将多个形象组合于一个画面,为了达到布局均衡合理,富有整体美感的艺术效果,会结合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等形式美法则进行构图,使画面呈现生动、活泼、多样的艺术特色。自由式的构图形式因其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深受剪纸艺人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场景设计中,剪纸艺术人经常会通过自由式的构图方式,打破空间的限制,将更多的场景重构于同一画面。

陕西剪纸艺术大师华月秀擅长将不同时空的景物有条不紊地安排在同一场面当中。在《做年饭》这幅作品中,作者将农家磨豆腐、捣年糕的场景置于同一画面,作者通过简练的线条、疏密相间的布局,夸张风趣的造型,衬托了人们欢欢喜喜迎新年的喜庆气氛,如图10。又如《扭秧歌》这幅作品,作者将陕北大秧歌里最有代表性的打伞、扇舞、吹唢呐等动作表现的惟妙惟肖,扇舞表演体态轻盈,唢呐吹奏厚重有力,打伞动作协调呼应,如图11。

图10 做年饭(作者:华月秀)

图11 扭秧歌(作者:华月秀)

三、以意念的造型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

中国传统剪纸是以意念造型的,即意象。所谓“意象”,就是意念中的形象。剪纸的造型是制作者借传承的传统观念,以丰富的主观想象和虚构,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客观物象和事象纳入到自己的意念秩序中,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意念中的形象[6]25。中国剪纸艺人对于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简化与归纳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从外部轮廓开始,先剪大样,再细化内部装饰,因此要对物象进行简化,并归纳出主要的造型特点。剪外轮廓是作者高度概括复杂物象的基本功,在剪纸创作中十分重要。这种不打画稿直接在纸上剪出纹样的技法,民间剪纸艺人称为:冒剪。冒剪的前提是要认真观察物象特征,记住大的结构特点和各部位的大致比例,这是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技法。

被誉为“神剪”的海派剪纸艺术家王子淦的作品刀功精湛、技法娴熟、形象生动。作者在剪动物时,以月牙纹为主要纹样,根据动物不同的身体结构进行变换组合,特别是对动物眼睛的处理,以月牙纹方向的巧妙变化,刻画出动物生动传神的神态特征。作者通过秩序化的归纳整理,对公鸡身体与尾羽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将月牙纹进行长短、疏密、曲直的变化,呈现出了一幅简练、纯朴、华美的艺术作品,如图12。

图12 鸡 (作者:王子淦)

(二)夸张与变形

对物象的合理夸张和变形,是作者表达自己意念中的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安塞剪纸艺术大师曹佃祥剪的《金鸡》,民谣云:“鸡年吉,鸡年利,富贵花开满门第。贴在屋里大吉利,子贵孙荣传百世。”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吉祥寓意,曹佃祥将鸡的尾部进行了放大处理,通过对锯齿纹、水滴纹的巧妙组合,将尾部变形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朵层次清晰,疏密相间,营造出孔雀开屏的艺术效果,别具美感,如图13。又如《好斗的公鸡》这幅作品,曹佃祥对鸡的眼睛、嘴、鸡冠进行夸张,使公鸡斗架的特点更加明确,而次要的不影响主要特征的部分,则根据其结构特点把翅膀变成祥云的造型,尾巴变成了盛开的花朵,强化了公鸡斗架时的神态特征,如图14。

图13 金鸡(作者:曹佃祥)

图14 好斗的公金鸡(作者:曹佃祥)

(三)替换与重构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是求全、求美的艺术,因此在表现物象之外,会以新的形象替换原有形象中的部分内容,重构出一幅意念中形象。甘肃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的剪纸《华族始祖神伏羲》,题旨是表现原始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追溯生命之源。作者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放大夸张蛇身,运用替代、重构的手法将牛角、人面、蛇身置于同一画面,营造出了一幅构图饱满、超越时空、气势恢宏的画面,如图15。又如《御龙登天》这幅作品,祁秀梅刻画了一位头戴羽冠帽、两肩长翅膀的神仙骑在龙身上,这位神仙是华夏始祖黄帝。作者将龙头、龙身进行高度概括,夸张了羽冠帽的形象特征,将龙身、人面、翅膀重构于同一画面,反映了作者的图腾崇拜、祖先信仰等观念,如图16。

图15 华族始祖神伏羲(作者:祁秀梅)

图16 御龙登天(作者:祁秀梅)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中的简化、归纳、夸张、变形、替换、重构等造型技法为现代剪纸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造型形式,北京剪纸艺术大师徐阳在中瑞建交60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剪纸艺术走向国际文化交流与创造之路,在瑞士采风的过程中,创作完成了《瑞士牧童》等作品。作者通过对牛的造型的简化与归纳,夸张了牛角、牛眼等能够体现牛神态特点的部分,创造性地将牛的身体一分为二,中间替换了一位头戴帽冠,手拿烟袋,鼻尖高挑、身穿民族服装的牧童形象,画面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借助现代图形创意的方法,将正面人物与侧面人物进行巧妙组合,营造出了一幅令人遐想的艺术画面,重构了一幅具有瑞士风情特色的艺术作品,传达了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意象造型的无穷魅力,如图17。

结 语

对于现代剪纸艺术创作者,不仅要掌握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中如何塑造“形”的技法,更要在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其“意”的内涵,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和创意构思去呈现民族精神,阐释当代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创造现代剪纸艺术的新典范。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
剪纸欣赏
剪纸
美妙的剪纸
纸的艺术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爆笑街头艺术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