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斌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极有利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知识视野的开阔,有助于学生们知识经验的积累,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探索多样化途径,深入研究渗透策略,整体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高效化推进而言非常有利。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性分析,仅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巧妙渗透;探析
引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师摒弃传统观念,耐心指导学生阅读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小学生真正喜爱阅读,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人,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新时期的语文教育特色尽显,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都将变得异常顺利。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以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占据课堂主导地位,既忽视了小学生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也使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变得十分形式化、表面化。教师观念落后,选择应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十足,学以致用所学知识,得以身心的健康成长。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毫无意义,极大地限制着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性发展,需要改善弊端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注意拓展教学深度、教学广度等,让所有学生主动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信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传承人[1]。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确保阅读教学的过程精彩纷呈,内容吸引学生关注,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大胆地想象,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他们的阅读经验转化为个人能力,知识视野不断开阔的过程,也会是能力水平得以稳步提升的重要过程。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
2.1强化教师认知
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负责人”,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也是不断传承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人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该有着正确的认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地位,通过提升教学水平,主动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扮演好“引导者”这一重要的角色,更好地服务小学生,使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懂得更多的道理,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素材,可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故事、图片以及动画等,进行统一整理,可以将传统典型设计成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还可以拓展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播放小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进行学习,不断地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
2.2挖掘阅读材料
语文教材文章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包含着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3]。比如,讲授《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将一些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如大家都知道的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情感,使用讲解故事的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可以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2.3开展诵读活动
经典的阅读作品大多蕴含着巧妙的表达手法,在朗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朗朗上口。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使用诵读方法,让学生诵读经典之作,通过多次的朗读来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4]。比如,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进行朗读示范,以便于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的内在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互相朗读,然后互相指正其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注意的是,强调让学生“自读”,而所谓的自读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己朗读,教师则在一旁观看就可以,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方向,为学生提供朗读方法,帮助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阅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革命战士临危不惧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由此可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次地朗读文章,可以更好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4汉字趣味教学
语文属于语言类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主要学习的科目,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的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伟大象征,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教师可以通过汉字的书写的教学,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汉字的文化之美,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要不断的加强汉字的书寫训练,能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不断的提升语文的素养。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汉字演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汉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搜索一些相关的趣闻资料,能够深刻的体会汉字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的讲解,使得学生深入的体会其中汉字的意思,通过文言文的默写加强汉字的深刻体会。
2.5引导深度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其部分课程的文本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5]。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其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小学生在对课程中的文章进行深度学习时,就必须对其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启蒙学习工作。比如,讲解《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在对其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一些我国春节的习俗以及春节的由来等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语文阅读知识面。小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时,可以开阔眼界,从而达到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的高效。
结束语
总之,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更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十分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得以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后成为优秀人才,努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随即拥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李长东.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J].才智,2020(05):197-197.
[2]黄妹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43-44.
[3]马志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20(28):115-115.
[4]王秀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J].学周刊,2020(26):55-56.
[5]丁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20(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