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摘要:世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人类对于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由于部分人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过度使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环境教育是一条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文章直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策略
当前,世界各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此背景下,环境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地理教师,应利用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优越性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掌握环境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能够将习得的环保方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向身边人宣传环保理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研究了人类与地表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因此,环境教育的开展是优化地理教学成效,推动社会可持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现状
1.学生环保行为不突出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中生对于环境知识的了解较多,许多学生也表示了解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参与我国环境保护活动的意愿。可见,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强烈,对环境问题也较为关注,但没有将自身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环保表现不够突出。
2.环境教育落实不到位
尽管多数地理教师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引入环境教育,但高考压力下,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考点及知识难点,再抽实践进行环境教育。这样,地理课堂仍是以知识讲解为主,环境教育呈现出碎片化、表面化的状态,难以让学生掌握系统、深刻的环境知识。
3.环境教育缺乏新意
课堂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场所,出于安全或教学时间考虑,很少有教师会带领学生到户外开展实地教学,普及环境知识,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活动的教师更是极少。只讲授环境知识与理论而不组织相关活动,这样的环境教育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也就难以用实质性的行为落实环境保护理念。
二、指向环境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路径
1.学校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
学校的教育水平往往能从其教育观念中反映出来,只有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环境教育,改善环境教育效果,改变以往环境教育形式化、连贯性差的问题,助力教师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为此,学校要以实际行动展示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相关的监督机制,并利用自身影响力带动社会力量关注环境问题。
例如,学校可安排班主任定期组织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尽量以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普及环境知识,并为学生布置小组实践任务。由学生自由结组,根据保护环境这一大主题确定小组探究活动的主题,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收集资料,并做好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归纳的工作,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在班会中交流展示探究结论,阐述本组对于环境问题的同意看法,这样将比教师口头讲述理论知识更为有效。此外,学校也可邀请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价值,普及环境知识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更加现实的角度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以热点环境问题切入环境教育
高中生普遍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新鲜事物,尤其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中,新事物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地理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如雾霾、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渗透环境教育,易于学生接受且能优化环境教育效果。针对荒漠化这一热点环境问题,教师在“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一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荒漠化演变过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完毕后总结荒漠形成的原因,尝试对荒漠化下定义、以此培养其问题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接着,教师继续展示讲述荒漠化危害的影像资料,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加深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并产生了解治理荒漠化措施的欲望。此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一能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效用,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并丰富其环境知识,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
3.以信息化手段增长环境知识
传统地理课堂中,“黑板+口头讲述”是常见的教学媒介,尽管其具有经济适用的优势,但对高中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不少学生反映板书式教学枯燥沉闷,难以提升学习效率。鉴于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媒介,引入信息化手段,以更加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唤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当教学“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时,教师可以我国的煤炭大省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历程作为案例,促进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及过度开发能源造成环境危害的认知。教师可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观看能源开发的视频,并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过度开发能源后的真实地貌,指导学生探讨山西省因能源过度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在课下利用网络搜索、查阅资料等渠道完善自身结论。
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应先改善环境问题,而要改善如今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重点在于提升人们的环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实环境教育。高中地理课程中包含了较多环境教育元素,学校与教师都应重视环境教育的开展,改变当前学生环保行为不突出、环境教育落实不到位、教育方式缺乏新意等问题,通过以热点环境问题切入环境教育、以信息化手段增长环境知识等策略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塑造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激发学生践行环保理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洁.地理教材中的“人地关系”:分析框架与表现研究[J].地理教学,2021(06):4-8.
[2]申大魁.追求理解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