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美娜
摘要:千百年来,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将经典文化传承下去,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开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古诗词象征着古人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修养,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从小学阶段出发,强化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整体质量,尽可能使学生的古诗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有助于保障我国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质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古诗词中字句的应用都直接体现着诗人对于中华文化以及语言文字应用的成熟度,古诗词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诗人情感,也体现着诗人的文化素养,只有对古诗词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才能真正对中华文化进行弘扬。
古诗词中的各种字句不仅包含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并且古诗词具有极为丰富的韵律美和情感元素,其中的平仄押韵和对仗工整,在应用过程中展现了中华文化语言的美丽。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中华文化中古诗词的特点,能让小学生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抱负,要尽可能规范学生对古诗词的应用,这样能够有助于促进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古诗词涉及的题材较为丰富,如送别和爱国等。为了对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行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对古诗词素材进行累积,并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情感和知识。这样能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深入地理解。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策略
1.创设丰富意境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改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其次,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春夜喜雨》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夜雨的意境美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天夜雨的视频,配合降雨“哗哗”的声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夜晚降雨的意境。然后配合“江船火独明”的图片,使学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根据视频、声音、图画创设的意境,教师再次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内容,使学生可以深入地分析古诗表达的情感,进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内容。古往今来描写春雨的诗句有很多,除了这首《春夜喜雨》,还有《约客》《临安春雨初霁》等古诗,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首为学生进行对比讲解。通过课外拓展,可以增加学生的古诗积累,也能加深学生对教材中古诗的感悟和理解,进而提升古诗教学的质量。
2.组织群诗欣赏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版块,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共读共识,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古诗词都是有主题的,有时候单独学一首(篇)古诗词,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把握古诗词主题,领会诗人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多篇诗词教学,把同一作者、同一题材或者同一类型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这样既可以达到多篇教学的目标,完成诗词的积累,了解诗人的表达,又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进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1)从表达手法入手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从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古诗词的精妙手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自主阅读能力与写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古代生石灰的开采,以及生石灰转化成熟石灰的过程进行一定了解。然后再引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从《竹石》《梅花》等古诗词入手,让学生对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有更深的认知,让他们了解不同“物”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代表性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创作之巧、手法之妙。
(2)从情感共振入手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思想的理解称得上是古诗词赏读的灵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赏读教学时,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的方式,借助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手绘诗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然后,教师再出示相似的哲理诗,利用群文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哲理诗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哲理诗的思想情感理解得更透彻、写作手法领会得更深入,让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关注思维培养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推测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有些古诗词在字面的精妙处可停下来,发现“柳暗花明”;而有些诗文是不能仅仅从字面表层推测,需要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分析作者意之所向,从上下文出发推断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联结文章所述的事实、人物的对话动作、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来番“山重水复”,通过辨识提取、抽象分析、聚合联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以《芙蓉楼送辛渐》为例。学生可以按照“具象体验—情境关联—推断意图”的策略来学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欣赏秋雨江南的视频,再围绕“送别”这一话题想象王昌龄与友人分别时所谈所做,最后自主探究出送别诗“先写景然后抒情”的表达范式,拓展相关送别诗。
4.注重课后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精心选编的内容,尤其对于具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古诗词内容,更是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同时,古诗词的内容也都涵盖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内心情感,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也在内容中构建了古诗词的情境。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意境中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进而尝试体验作者创作古诗词背后的情感经历,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讲解古诗词创作者的情况及作者创作古诗词的意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对古诗词的自主理解进行对比,并分析出其中的差异和共性,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自主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及时改正。但也应注意,学生也会在分析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是不正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评定,对于其中具有逻辑思想的想法加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古诗词教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有思维深度的学习,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岳永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神州,2019(33):215.
[2]项瑞涛.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神州,2019(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