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超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所谓篮球意识,实际上就是篮球运动员在进行篮球相关的实践活动中,练习技战术、学习篮球理论知识以及参加比赛的所有过程中,大脑进行积极思考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够将篮球运动规律性正确反映出来的能力和特殊技能。也就是说,当篮球运动员在长期实践篮球运动时,会潜移默化的积累并提炼出一种正确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反射性运动,而这些运动的综合即为篮球意识。作为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其必须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及球员的实际特点,将一个相对完善的篮球学习计划制定出来,不断激发学生们的整体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精妙的实战配合,对比赛进行精彩的讲解,同时通过众多篮球明星们带来的影响力来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渐真正的热爱这项体育运动,基于自身的热爱而愿意主动将自身的篮球意识和篮球技能进行有效提升。
篮球意识指的是,经过系统且长期的练习与培训,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争取到自己准确且主动的行为与策略的能力,也是一种特殊的灵活运用战术、技术以及生理机能创造自觉、能动的心理活动,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有助于提高篮球意识。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直接反映了其正确的行动方式,篮球意识具有支配性作用,通常一个运动员的正确篮球意识,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以及比赛时,利用潜意识对自己进行支配来完成较为合理且正确的行动,应变时机把控得很好,且能够根据已发生或者预判将要发生的情况,及时整理出新的应对策略与行动,将自己与全队的特长有效且完美地展现出来。篮球意识还具有能力放大以及触动作用,高度意识可以将谋略的运用、篮球战术以及技术全面放大,有利于对全局比赛主动性的把控。运动员通常情况最先需要意识的是攻守的态势,根据情况判断有利于自己行动的信息,利用正确的判断,成功完成定向与预见的作用。
目前主要可以将篮球的理论知识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篮球各项技术的口头表达以及语言理解,第二就是篮球技术外的一些相关的常识和见解,其中包括对一场篮球比赛的客观评价以及球场的宽度长度究竟是多少等。在普通高校学生的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篮球相关技术,同时能够将各项篮球技术的基本重点表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篮球相关的理论常识知识,甚至有七成的学生都是一种零基础的情况,甚至连NBA和CBA都能够混为一谈,有些学生还会觉得姚明是在CBA打比赛。以上种种情况都表明,如今的普通高校学生都十分欠缺篮球相关的理论常识知识。
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篮球意识,扎实的篮球基本技术尤为关键,只有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篮球技术的基本要领,体育教师才能够基于此对技术进行讲解,同时做到晓之以理。由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平均年龄基本为19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其身体条件发育十分良好,但问题就是运动协调能力普遍较差。不仅如此,每个班级内既接触过篮球同时又喜欢篮球的学生更是不到一半。作者就曾经在新生入学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简单的对初入高校的学生进行测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中距离1min定点投篮以及全场运球。测试结果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中距离投篮平均每人成功2个球,全场运球平均每个人5s,以上数据都表示高校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相对低下。
通过篮球比赛的形式,即可由参赛者在比赛上的表现来判断其篮球意识的高低,而且观赛者也可通过对这场球赛进行评价来对其篮球意识进行评估。在普通高校中,学校基本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校级的篮球比赛,在此作者也非常建议学生去参加。作为校方,通过定期组织这些课外的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篮球比赛等机会,体育教师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篮球意识。需要注意的是,篮球比赛应该配以专业的裁判员以及正规的解说员,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当比赛过程中每次出现犯规时,两者都可以对情况加以说明,使学生对其中的道理更加明确,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都包含在编教师和外聘教师,但由于在职制度的不同,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和心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会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正聘教师相比,由于外聘教师其没有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得过且过的教学心态,因此也不会重视实际的篮球教学效果。且由于外聘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很难长期培养学生们的篮球意识。但正聘教师由于相对稳定,因此流动性较小,且与学生接触时间更长,对每一名学生更为了解,会更加利于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篮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安排是否安全合理将会直接对学生的篮球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会采用类似于专项课的做法,即每周会安排每个班级进行为期2h的体育课,但这种体育教学制度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连续2h的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多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篮球技能进行更为牢固的掌握,同时教师也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有助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地安排;但另一方面,过长的体育教学时间容易导致学生中途分心,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同时一个星期进行一次体育教学,对学生篮球技能的练习和复习也十分不利。
一个人的素质可以从文化理论的程度反映出来,而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不仅要通过肢体对相关的篮球技术进行练习,同时也是学生利用自身大脑对外界的语言和文字转化理解为个人的一个行为。在篮球理论知识中有很多人体结构等专用名词,因此想要提升篮球的理论知识,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学和生理学的相关知识。作为教师,可以将一些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在非技术训练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讲解。作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订阅杂志、报纸等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选择,基于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整体水平。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好篮球技术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较差,且由于还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也不宜对学生施加过大的运动负荷量。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需确保每个星期都为学生进行一次弹跳性、力量性以及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包括跳绳、负重跑、推杠铃以及绳梯等训练方式。
作为篮球意识的奠基石,只有真正将基本功练好,同时将篮球技术上升至理论阶段,同时不断在理论中实践,才可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篮球意识。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篮球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先对球性进行熟悉,之后再带领学生学习投篮、传球、运球、断球、快攻、防守步法、抢篮板球等各项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相关的运用原理进行有效讲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实际上,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效果与学校条件的好坏也有直接联系,如果篮球教学的场地不够,那么篮球教学也将无法正常开展。此外,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场地器材,则也将有助于学生们篮球意识的养成。关于体育教师,学校可以对当地的应聘方式进行调整,确保每一位教师均为编制内工作,这对于长期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同样十分重要。在课程的安排方面,可以将原有的一星期一次课调整为一星期两次课,总时段控制在3h以内,如此有助于学生重复训练篮球运动技能,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同时,校方可确保每周进行一次篮球对抗赛,将学生的篮球意识及篮球技能进行充分锻炼,鼓励学生观看球赛,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评论球赛的意识。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对篮球有进一步的了解,篮球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篮球爱好者篮球意识的高低可从球场外的评论和球赛中的表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们的篮球意识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能够积极鼓励并耐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学习中来。通过加强篮球理论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基础技术训练及基础训练以及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发展条件,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学生的整体篮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