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融合路径的研究

2021-03-06 13:54王慧丽刘守君张志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王慧丽 刘守君 张志佳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0192)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明确讲到,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这无疑是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总体要求。而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不仅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而且要覆盖教育的全科目。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也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尽管学校体育自身就具有德育的功能,但是新的时代,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学校体育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思政教育的理论内涵,拓展其思政教育的价值功能,完善其思政教育的实践形态等。在此基础上,以形成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合力,从而强化立德树人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实践根基和育人动力。

1、立德树人对学校体育变革的要求

在体育教育体系中,学校体育是基础,它肩负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本质上而言,学校体育“育德”与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相一致的。但是就当前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实现来看则显得有些欠缺。于是不管是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是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学校体育都需要进行变革。

1.1、学校体育需要提升思政教育理论内涵

按照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学校体育不仅要与思政教育进行无缝对接,而且还要更新其教学理念,调整教师的专业结构,以为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注入活力和动力。在此,首当其冲的则是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下,提升学校体育的思政教育理论内涵。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要配合学校思政教育的总体导向和要求,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并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社会的自愿精神。还要明确其中的立德指向,使得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中,掌握身体运动规律与本质,通过身体教育去践行德育。

1.2、学校体育需要拓展思政教育价值功能

尽管学校体育一直发挥着育人的核心功能,但是纵观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其育人功能不免显得有些狭隘,从而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基于当前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学校体育不仅要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德育功能,而且还要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建设学校体育思政课程。

通过课程的手段,将学校体育的“立德”功能与“育体”效能与思政教育的价值理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并且着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德性方面的培养。首先,强化学生在体育技能习得中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坚韧毅力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其次,深入学生道德伦理,公民精神,安全习惯等德行的教育。再者,致力学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

1.3、学校体育需要完善思政教育实践形态

据目前学校体育践行思政教育的形态来看,主要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即以体育项目为基础,开设的体育课程,一般根据学校自身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来开设。第二课堂,不管形式或者内容上,相对第一课堂都更为丰富,包括学生体育赛事,学生体育俱乐部(或者学生体育协会),体育嘉年华等等。就此来看,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多是建立在现有的课堂基础上,即在体育课教学或者活动中融入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于是容易流于形式,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这就需要学校体育不断挖掘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展开更为深入的融合,从而完善思政教育的实践形态。

2、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在促使学生群体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更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而这就是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即它是由体育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本质决定。基于此,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举措,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2.1、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我国的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这是历史和国情所决定的,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升华,它已经成为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期,这种优良传统不但不能抛弃,更要创新进而继承和发扬。体育赛场上,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哪一个国人不为之骄傲,不为之感动落泪。故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不仅有体育精神,更有爱国精神。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涌现出不少名人,不仅包括运动员,而且还有教练,更有管理人才等,而他们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那么学校完全可以把这些素材编辑成册作为体育课程的教辅材料,也可以将这些名人的事迹制作成短视频,在体育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甚者,在体育课堂上,还能给学生播放体育赛事,与学生分享赛场上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精彩瞬间等。以这种方法不断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然能够得到培养。

2.2、学校体育能够磨练学生自强不息的毅力

经过几代人的奋勇拼搏和努力,我国走向了体育强国的道路,并且正在向着体育大国的目标迈进。尽管如此,但是“东亚病夫”的耻辱依旧不能忘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场所,其所需要的必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自强不息的品质则是面对竞争社会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素养。任何一个体育技能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汗水,甚至泪水。它还需要承受身体的苦痛(因为训练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反应,有时还会受伤等),有时甚至还有精神的折磨(因为练习了很久,始终没有进步或者其他)。而学校体育,则是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将这些所谓的代价降到最低。即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下科学地掌握某项体育技能,并且这一习得过程是相对轻松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如果学生受到挫折,则要对其信心进行重建。反反复复,从而让学生磨练成自强不息的品格。

2.3、学校体育能够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

学校体育的教育,与其说是专项技能的指导过程,不如说是内在精神的滋养过程。即通过体育的手段,达到精神教育的目标。顽强拼搏作为体育精神的核心要素,自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而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体育课堂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课后自我训练的过程中,更体现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此外,不管是从影响全世界的奥林匹克精神来看,还是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女排精神来看,其都蕴涵着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都可以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典型素材,尤其是我们的女排精神,它就真切地萦绕在我们每个学生的身边。就此来看,学校体育在学生顽强拼搏意志的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会被学生带到其生活以及日后工作的方方面面。

2.4、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校体育不仅包括体育技能的传授,而且还包括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竞赛。篮球、足球、排球这是学校体育中最为常见的集体项目。而集体项目的核心就是团队意识,离开了团队协作的集体项目是缺乏灵魂的。学校体育中,不管是课堂上的教学竞赛,还是每季度的校级竞赛,无疑都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起到一个强化作用。其实在集体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也都在传递着团结协作的精神。故集体项目所承载的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即便是单人进行的体育项目,往往也是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如网球,羽毛球,乒乒球中的双打,尽管是两个人之间的协作,但是也体现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此来看,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沁润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这一精神的滋养。

3、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不仅仅是某个学段的责任和使命,而是应该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即小学中学和大学。此外,每个教育阶段,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也存在差异。如,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形成比较协调,且逐渐进入到分化阶段,道德认识能力也相对和谐。中学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水平趋于稳定,学生的道德发展趋向成熟,道德认知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自身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就此来看,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在小学阶段,则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初步建立其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中学阶段,则是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体育品德。在大学阶段,以体育课程的手段使学生自觉地体悟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并能将这一精神带到未来的职业之中。整个教育阶段有一条主线也是核心内容贯穿其中,即爱国主义的教育。

3.1、发挥名人的榜样和示范效应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民众所展现出敢于斗争,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即是中国精神。在这之中,也不乏振奋和鼓舞着国人的平凡英雄,如,钟南山。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他从小就喜欢各种体育项目,并且曾经因为体育成绩突出,作为北京医学院的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对于他来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坚持的事情。尽管年迈八十,钟南山还坚持去健身房练力量。这一次,因为疫情,钟南山再一次出现在广大人群面前,他身上的优良品质和体育精神所带来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此,应该予以宣传,发挥他在大众群体中的示范效应。坚持体育运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宝贵品质,如勇于担当、大义凛然、实事求是等。还有其他诸多为了科学事业而勤勤恳恳奉献一生乃至牺牲生命的科学家们,这些优秀者的事迹以及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都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的典型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3.2、注重大学体育的衔接作用

大学生群体,其心智虽然已经发展成熟,但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表现出不稳定,多向性、反复性和可逆性等较为复杂的特征。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将被带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即大学生在其大学学习生涯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将伴随其一生。故大学阶段,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尤为关键,且意义深远。而大学体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强体质完善人格的路径来实现“实践育人”;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体育思想、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个体”进行引导、感化、激励的路径来实现“学科育人”。前者即是体育课程育人,它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内和课外,后者即是氛围育人,不仅包括体育课程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包括整个校园的体育氛围。那么,大学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则可以从体育课程建设,教师能力发展,体育仪式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打造等4个方面来推进。大学里面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来说,主要是寻求内在性的高质量发展,由“工具性”教学向“知识性”教育转向。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下,大学体育教师作为德育的核心主体,其也需要不断学习来加强自身的德性修为。体育运动本身就蕴含着仪式感的要素,大学体育课程中纳入仪式教育,可以借助体育仪式中的特定场景、程序、道义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校园体育文化打造即可借助校园品牌赛事、活动来营造,也可以校园中标志性的体育建筑为载体进行开发等。

4、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体育由于自身就蕴含着德育的要素,从而使得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表现出独特的先天优势。学校体育应该发挥和利用好这个“先天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格局、有情怀的时代新人。同时,学校体育也应该借助这一契机,从众多学科中脱颖而出,在未来学校教育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和更多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