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如何开展科学运动与健身

2021-03-06 11: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状况科学运动

(沈阳科技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7)

引言

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无数象牙塔中莘莘学子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条件,更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完美体现。因此,帮助大学生解决运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培养科学运动与健身的正确意识,是每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和愿望。

1、科学运动有关研究

1.1、科学运动定义

科学运动是指在科学理论(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运动处方)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健康情况进行的能够提高自身生理机能和素质,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

1.2、科学运动作用

(1)科学运动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科学运动对于还在成长期的中学生,可促进人体分泌生长激素,可加强骨细胞的血液供应,使人体长高。一年的体育锻炼能使男生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cm,女生多长2-3cm。经常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cm左右。

科学运动时,人体新陈代谢作用要比安静时增加10倍,甚至20倍,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呼吸加深,膈肌和腹肌的活动量增大,膈肌和腹肌的大幅度活动对胃肠起了按摩作用。运动后,人体从外界摄取更多的物质从而补充营养所需,消化系统的工作增加,膈肌与腹肌产生的按摩作用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此反复,有利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提高。

(2)科学运动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科学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同时促使大脑分泌“快乐素”即内啡肽,缓解疲劳。但内啡肽一般只能存在2-3天,如果停止运动,内啡肽的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分泌。所以要使大脑不断分泌内啡肽就应进行体育锻炼。

2、高校大学生运动的特点

在高校大学生运动过程中,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高校大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明确高校大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不明显到明显的过程,是由量到质积累的过程。青少年身体技能的差异在进行运动过程中要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与强度,要基于高校大学生身体结构以及机能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变化为基础,根据高校大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高校大学生运动过程中,要基于高校大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开展。在进行高校大学生的运动过程中,要分析青少年的早期可塑性为基础有针对开展,在运动过程中要利用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手段,深入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合理开展。

3、高校大学生运动训练内容

高校大学生运动过程中,为了提升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运动过程中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运动特征,明确不同运动内容的不同要求,根据高校大学生运动特征合理选择,其主要可以分为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性训练以及灵敏性以及协调性训练几点,其具体如下:

3.1、力量训练

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力量运动过程中,要重视发展的快速力量,在运动过程中保障训练强度适宜,要通过动力性的力量练习为主,在后期可以适当的加入专项力量训练,在运动过程中要保障负荷适宜。对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要重视力量运动比重,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群体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高校大学生力量训练可以通过负重、深蹲等方式进行运动。

3.2、速度训练

高校大学生运动过程中速度训练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运动速率。人反应速度的灵敏时期多数在9-12岁区间中,在这个时期进行反应训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提升孩子的反应速度。在训练过程中要避免超负荷训练,要根据实际状况适当的训练,通过改善肌肉力量的方式提升速度素质。

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速度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活动性的游戏方式进行运动,通过短跑、接力跑以及跳跃、体操等技巧性的方式进行旋律,在运动过程中要改善运动的环境以及条件,进行小的间歇性训练,通过短跑等方式进行训练。

3.3、耐力素质训练

在高校大学生时期,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很适合有氧耐力训练,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刺激高校大学生群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在一般状况之下在可以通过有氧耐力训练,训练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心肺功能;在专项耐力敏感器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在高校大学生耐力训练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灵活性的游戏以及球类活动,通过长时间的竞走等方式进行训练,可以适当的进行匀速的持续跑、强度间歇跑等等。

3.4、柔韧性训练

通过合理的柔韧性训练会增加柔韧性。在进行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柔韧性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各个部位的阶段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融合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配合,要适当的调整训练幅度与次数。

3.5、灵敏性以及协调性训练

在这个阶段进行灵敏速度运动训练过程中要与其他素质配合训练,在运动过程中要通过专项工作结合训练,在进行高校大学生灵敏度以及协调性训练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技巧性以及集体跳跃性的训练。

4、提升高校大学生运动训练科学性的有效模式

在高校大学生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状况探究合理的训练模式与手段,在实践中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4.1、重视沟通与交流

在高校大学生运动过程中,要基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运动计划,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强化运动,基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训练人员要了解运动员的实际状况,了解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沟通,分析心理特征,制定完善的对策与手段,并且与高校大学生共同参与后续的运动计划的制定,进而提升运动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在制定计划要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高校大学生的基础能力,了解心理特征,要充分的尊重高校大学生的各项权利,在基于个性特定以及能力水平为基础,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与手段,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运动的科学性。

4.2、观察指导,合理融合运动计划

运动方式就是在运动活动中,提升运动能力与水平,完善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手段。正确的认识掌握不同的运动方式,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主要功能以及特点,可以完成不同运动的不同训练任务,可以科学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运动能力。根据不同运动内容、分析高校大学生的运动特征规律与特征,合理的进行科学运动,可以提升运动质量与效果。

在运动计划的实施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及时掌握高校大学生的实际运动状况,根据高校大学生运动中的具体状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训练质量。

4.3、深入反思,检查运动计划

在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在运动过程中要针对运动活动及时反思,重视运动过程的范围,根据实际状况给出针对性高校大学生的运动意见,在训练接受之后要及时反思,将反思结果及时传递给高校大学生,进而为后续的训练工作开展以及完善运动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支持。

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运动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具体的特征运动基础以及心理特征等因素,合理反馈分析,提升训练方案的针对性,进而在实践中提升训练质量与效果。

4.4、积极反馈,科学评定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及时精准的反馈信息内容,这是保障科学运动质量的关键。在进行青少年训练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与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指导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要根据不同项目运动的特征、分析学生的运动基础以及心理特征,根据实际状况科学评价计划内容,要提升训练质量与效果。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的基础能力,自身也要具有一定的执教能力,在教学中要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之下合理开展运动活动,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保障高校大学生的的合法权益,基于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几点开展,要根据实际状况有针对的选择训练方式与模式,才可以真正的提升科学运动的质量与效果。

4.5、完善运动处方运用的科学性、可行性

运动处方参考运动者的年龄、性别、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因素而严格制定出来的。自身具有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科学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运动处方参照数据分阶段的对高校大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处方依据运动强度、技术动作难度、运动时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进行变化。彻底摆脱以往单一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同样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思想。评价体系的阶段化、多样化、纵向化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课堂兴趣、参与度。

5、结束语

在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中,要充分的尊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根据实际状况合理开展,明确运动方式与手段,基于实际状况探究科学的运动模式与手段,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身体技能以及生长发育状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开展,进而在根本上提升运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状况科学运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不正经运动范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科学拔牙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