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措施

2021-03-06 03:03施秀梅综述韩布新审校
武警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军队心理健康护士

施秀梅,王 瑞 综述 韩布新 审校

军队医院特殊职能任务多,工作强度大,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执行救治任务的保障,且军队医院护士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1]。因此,护士心理素质已被列入军事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有研究发现,目前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容乐观[2]。尽管军队及医院已采取多种心理支持及干预措施,但提升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仍是当前紧迫问题。笔者对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的关注,为有效改善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1 心理健康现状

1.1 国外概况 国外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研究以特殊救护环境下的应激反应为主。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特殊救护环境下,军队护士普遍有系列应激反应,如角色转换困难、无助感、失控感、挫败感、部署后适应不良等[3];严重者甚至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4]。此外,国外研究亦着力探索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照顾战俘引发的伦理要求与情感冲突;照顾严重伤员及面对伤亡时的无助、自责、质疑自身护理能力;有孩子女护士照顾战区受伤儿童时的情感卷入、分离焦虑;以及随时会失去生命的危险,都直接影响了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3]。角色冲突会引起或加重护士的负性情绪,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5]。有研究发现,美军参战护士认为与孩子、家庭分离是他们共同的消极情绪,也是某些护士不得不因家庭义务离开军队的主要原因[6]。

1.2 我国现状 我国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症状;心理状态研究工作方面包括同情心疲乏、职业倦怠等;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生活方面也有涉及。多项研究认为,我国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低于全国护士水平;各因子中,焦虑、强迫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军人及护士常模[2,7]。台湾学者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测量军队医院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医师和其他专家严重[8]。工作方面,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均紧密相关[9];同情心疲乏可描述身心耗竭状态。研究显示我国军队护士职业倦怠感总体较强,且聘用护士高于整体水平[10]。军队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急诊岗位、工作年限、是否遭受言语暴力及接受心理调适培训影响同情心疲乏[11]。我国军队护士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均不容乐观,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关系融洽者。ICU护士家庭功能中重度障碍高达43.55%[12],且发现隔离区护士面对突发传染病毒时,家庭支持有助于其减少消极态度[13]。由此发现,军队护士应获得家庭更多的支持,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4]。

2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以往我国对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主要采用团体咨询,对象为心理正常的护士群体,旨在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5,16]。目前,心理健康干预对象扩大为心理正常和临床确诊患有心理疾病的军人护士[17-22],采用门诊、正念冥想、在线教育培训等形式丰富的方法。参照国外较系统的救援与战争心理健康干预措施[3,23,24],进行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干预。

2.1 团体咨询 (1)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 以医患/护患等人际关系为主题,参与者从自我、他人及旁观者角度表达想法和感受。通过此方式使军队护士工作压力减轻,心理问题症状得以解决[15]。(2)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包括教授理论知识、与参与者辩论、训练其认知行为等。干预可缓解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16]。

2.2 咨询辅导 (1)正念或冥想均被证实可有效减轻压力。通过参与正念减压,75%的美国空军女护士倦怠和压力水平得到改善[17];冥想亦对医护人员心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8]。(2) 以健康诊所形式补充和替代医学保健门诊(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 ,提供耳针、临床指压和零平衡服务。有研究发现,接受服务的美国军队医护人员,90%以上压力减轻,超过50%可改善情绪、睡眠、同事关系[19]。(3)护理者支持项目(care provider support program,CPSP) 为军事医护人员提供1 h课程,培训其应对技能;培训30 d后职业倦怠感明显减轻[20]。

2.3 心理治疗 (1)行为激活疗法(behavioral activation,BA) 被用于治疗军事人员抑郁症,增加其生活中的回报感,激发护士参与日常活动;研究显示BA与CBT具同等疗效,且费用更低;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好[21]。(2)应激情境自我训练和教育(delivery of sel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stressful situations,DESTRESS) 可有效治疗军人早期PTSD。其方式为PTSD军人持续6周,每周3次登录网站,完成家庭作业;获取PTSD、抑郁症及幸存者内疚等教育信息;学习控制愤怒、促进睡眠等技巧[22]。

2.4 救援及战中心理支持 研究显示,英美等国在国际战役中,均提供了先进、系统的预防性心理卫生保健[23]。 (1)部署前: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非正式访谈。前者确保军队护士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能够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并有效预防。后者旨在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访谈者可以是领导或专业心理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筛查难以预测心理健康,反而会损害心理健康,因此不建议部署前做正式心理健康筛查[23]。(2)部署中:设置现场心理健康小组,为军队护士提供心理支持。采取非正式汇报、临床督导会议、心理谈话小组等干预措施,给予护理人员讨论个人感受的机会,以表达、处理情绪并获得同事支持;专业的心理及精神病学支持,帮助军队护士应对敏感问题,解决心理创伤,处理潜在负面心理影响;并协助军队护士寻求社会支持,如通过社交媒体让军队护士和家人沟通,得到家庭支持,抚慰情绪等[3、24]。(3)过渡期:提供第三位置减压(third location decompression,TLD)、战后压力管理(post operational stress management,POSM)、“重返社会培训”等心理支持,以帮助军队护士认识部署部队经历的一切,为其回家做准备[23]。(4)部署后:组织事后面谈,帮助军队护士寻求亲友支持;提供心理咨询等正式的心理健康支持[3,23]。

2.5 丰富研究方法 我国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研究,多以SCL-90做定量研究。但学界对该量表的适用对象及范围存有较大异议。研究显示以SCL-90调查研究护士心理健康的文献数量多,但结果各不相同。研究者认为此类研究较难客观准确反映当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25]。相比较,国外则以定性研究为主;战创伤救护及应激反应主题较多,尤为关注预防及干预措施;研究群体常为“医护”整体,较少独立研究护士。后续研究需丰富研究方法,可增加质性访谈,深入多维探索我国军队护士的真实心理世界;谨慎选择量表,使用者应具备心理测验能力,使用成熟恰当常模,精准分析测量结果;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以提升理论深度,揭示影响机制;客观准确反映我国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思路和依据。

2.6 关注婚姻家庭因素 以往研究多聚焦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方面的心理状态,关注到家庭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军队护士的家庭心理、婚恋心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极少。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缓解护士抑郁症状,但军队护士的家庭功能不容乐观。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我国军人婚恋问题较为突出[26]。但以往研究局限于比较不同婚姻状态军队护士的心理健康差异,如未婚者心理状况好于已婚者,已婚已育者焦虑症状更严重[2]。因此,军队护士心理健康研究需关注其婚恋状况与婚姻家庭心理,如恋爱择偶观、婚姻质量等;婚恋辅导重视修复性因素,可开展关系增进、冲突应对、伴侣交流等技能训练,提高我国军队护士婚姻质量和家庭支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2.7 重视教育和培训 尽管军队及医院提供了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但 “有心理问题等于懦弱”的观念普遍存在[23]。研究发现,美国空军护士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存有偏见和障碍,多数者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会导致领导和同事降低对自己的信心,领导对自己的态度会有所不同[27]。国内研究亦显示军队护士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并希望有机会接受心理知识培训[28]。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改变我国军队护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理性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是实施心理干预的前提,唯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有可能。与普通群体相比,军队护士身兼军人和护士的双重使命与职责。研究显示,应急任务中,准备仓促,信息不明、执行任务时长未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共存[2],而不确定因素会加剧心理应激反应[29]。

综上所述,我国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军队及医院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识别、预防、自助及求助能力。应从多角度探讨影响因素,多维度比较群体差异,重视心理干预并追踪效果,全面探索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途径;促进军队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和卫勤保障心理能力的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军队心理健康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