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圆,郑逸琼
(舟山市定海区中心医院 康复医学科,浙江 舟山 3160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我国新确诊的脑卒中患者约为130/10万,致残率高达70%[2]。早期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由于医院的资源缺乏或者自身经济条件只能在医院进行急性处理,然后恢复期回到家中。康复是一个长期、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康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后期生活质量,是社会和医疗资源的长期持续需求[3]。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ICF)理论为基础的个人康复计划,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考虑到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提高患者的参与度、整体生活水平和功能,对中风患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4]。本研究以ICF理论为基础,探讨个性化家庭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舟山市定海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或脑血管出血(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采用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病程<6个月,生命体征稳定:(2)经颅脑CT或MRI诊断;(3)有意识;(4)60~80岁;(5)出院后患者未住院并积极参与家庭康复,愿意配合随访;(6)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认知障碍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活动性肝病、肝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及失语患者。160例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出院后分别接受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和常规康复,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居家康复
1.2.1 康复前准备 出院时,研究人员认真分析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状况,强化指导家庭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在家顺利实施。
1.2.2 家庭康复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功能和爱好、工作特点、居住地和自身要求,通过康复组会议制定家庭康复的个人方案,包括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按时休息、适当锻炼、预防感染、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等方面。嘱患者保持思想放松、情绪稳定,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服药日志,教会患者或家属在小册上记录服药、饮食、作息、自我感受等情况,便于医护人员跟进和了解患者情况,康复医生或临床医生定期上门(每两周一次)评估患者的病情,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方案,主要远程居家自理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恢复训练指导,定期复查。家庭康复方案以安全为前提,但并不排除个别患者发生意外,如脑卒中复发。如果发生意外,立即停止康复训练,到医院就诊。
1.3 评价指标
1.3.1 服药依从性 根据患者记录的服药日志统计其出院后6周内每天服药次数,汇总后按公式计算服药依从率(实际服药次数/本应服药次数×100%)。依从性分为优良、差两档:≥90%为优良,<90%为差。
1.3.2 病情控制相关指标 晨起前自测血压,取近1周内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平均值;出院1周、出院6周分别在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BP<140/90 mmHg、HbAlc≤7%、LDL<1.8 mmol/L为达标。
1.3.3 生活质量相关指标 出院时和出院后6周,测定患者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ment,FCA)、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包括饮食、洗澡、护理、换衣、控制排便、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采用功能综合评价量表(FCA)评价患者的广泛功能,包括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分18个小项目,每项1~6分共108分。90分以上为正常,72~89分为轻度障碍,54~71分为中度功能障碍,36~53分为重度功能障碍,19~35分为极重度功能障碍,18分为完全功能障碍。采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项内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2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服药依从性和BP、HbAlc、LDL达标率 出院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90.0%)高于对照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6,P=0.006)。出院前,2组患者的BP、HbAlc、LDL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周后,观察组BP、HbAlc、LDL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出院前后2组患者BP、HbAlc、LDL达标率的比较[n(%)]
2.2 生活质量相关指标 出院前,2组MBI、FCA、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周,观察组的MBI和FCA、SF-36评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前后的MBI和FCA、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脑卒中造成患者残疾而影响日常生活的并不少见,目前的康复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5],目的是改善肢体运动。目前,国内的康复方式大多以固定模式为主,且类型有限,只考虑对患者身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个性化欠缺。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家庭康复方案,发现个性化家庭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个人需求等方面来进行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计划,是当前经常会使用到的国际化评估和分析模型,可以作为临床需求评估的工具,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临床实践[6]。ICF模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各因素分析来实现康复,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临床实践,并有助于制定康复方案[7-8]。在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增加患者的参与度,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康复后参与自己的事业[9]。Faria-Fortini等[10]也证明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是多活动和参与。与传统的家庭康复相比,个性化的家庭康复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患者不同的功能水平、爱好、个人诉求和生活环境,制定康复方案,提高针对性和患者积极性;节约劳动和经济成本,解决我国康复人员严重短缺、社会康复资源和能力不足的问题[11];医师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提高家庭康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12]。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过程可以促进家庭康复的发展,解决出院后患者的康复问题,是我国康复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13]。良好的家庭康复指导和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家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4],也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5]。
本研究实施个性化的家庭康复计划,通过直接沟通和专业培训的形式,提高患者的认知、心理和实践能力,通过调查了解患者和家庭成员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然后进行护理、教育,使他们的思想放松和稳定。康复过程中,让患者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增加运动锻炼。在制定目标时,本研究首先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意愿,然后考虑患者的客观评价结果,结合患者的家庭环境,同时考虑患者的其他环境因素和专业需求;任务完成后,根据目标来对症下药,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治疗目标。此外,还成立了进一步的干预小组,出院前就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况进行评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保证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结果表明,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BP、HbAlc、LDL的达标率,可提高MBI、FCA、SF-36评分。
综上所述,个性化家庭康复指导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持续康复辅助治疗方法,基于ICF理念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可以更充分地根据患者的个性制定更合理的训练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康复效果[16],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