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婷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城市建设中的语言景观以文字的形式无声地展示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语言景观”这一概念最先由Landry&Bourhis(1997)提出,他们将语言景观定义为“公共设施如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一个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后期,由于语言景观的跨学科特征,国内各界学者开始逐渐关注语言景观方面的研究,特别2015年以后,与语言景观相关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学者们在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有对语言景观理论的研究,例如尚国文、赵守辉(2014)论述了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有与城市相关的语言景观研究,例如邱莹(2016)根据标牌的分类调查研究了上饶市的语言景观状况;也有少数民族主题和语言景观相结合的研究,例如徐红罡和任燕(2015)研究了纳西族的语言景观。文章将从语言景观的角度对旅游景区展开实例研究。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净月神秀”之称,被人们列为“吉林八景”之一,因而选择其为调查对象。2021年9月,研究者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田野调查,以手机拍照的方式搜集语料。依据Backhaus的个体法,文章将计量单位确定为具有明显边框的语言标牌,并将研究样本数量确定为“一张照片是一条语料”。同时,同一景区内,完全相同的语言景观单元视为一条语料。根据此研究界定,研究者共收集了350条有效语言景观。
文章将从标牌的语言形式中的语码数量、语码类型组合和各种语码间的优先关系等视角来具体分析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语言景观,探究标牌语言间的互动及其背后蕴藏的权势关系。
文章依照Lai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单语、双语和多语标牌:只出现一种语言的标牌为单语标牌,涉及两种语言的标牌是双语标牌,出现三种及三种以上语言的标牌视为多语标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标牌语码数量具体见表1。
表1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标牌语码数量情况
如表1所示,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搜集的350条语言景观中,单语数量为133条,其使用情况占比最大,比例为38%。然而,双语标牌占比30%,多语标牌占比32%,由此可见,双语和多语使用情况占比与单语使用情况占比相差不大,这说明标牌语码数量分布较为均衡,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标牌的多语现象较为显著。这一现象也显示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全球化趋向较为明显。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生态的多语态势也有助于该景区内各项体育赛事的发展,例如净月潭森林马拉松赛和净月潭瓦萨国际森林定向赛等国际赛事。
标牌语码的组合方式可以看出各种语言权势关系的博弈。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标牌涉及五种语言。标牌语码组合类型多样,其中,中文与英文以单语的形式出现。中文单独出现次数为127次,占比36%;总出现次数为344次,频率高达98%,这说明中文在所有标牌中处于主导地位,语言权势地位显著。在所有外语中,仅英语单独出现,单独出现次数为6次,占比2%,且英语还以“中文+英文”双语的形式出现(出现频率为25%)和以多语组合的形式出现(出现频率为32%),因此,英语出现的总频率为59%,这明确了英语的强势外语地位,也体现了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过程中语言制定主体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避免了单语使用可能产生的语言权势霸权的情况。同时,以中文和英文为代表语言的多语的使用也符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的要求——5A级旅游景区标识系统都应包括中文、英文和其他两种外语语种(自行选择语种)的四种语言,具体落实了公用空间语言政策。
标牌上各种语言排列组合的先后顺序和语言信息的凸显程度是语码取向的主要研究内容。语码取向可以显示出各个语言间的主次关系,从而反映出它们在特定语言社区内的社会地位。
依据Scollon R&Scollon S W(2003)对优势语码的定义,总体来说,中文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标牌中的优势语码。例如,在该景区内的多语标牌中,与其他语言相比,中文字体最大,且凸显程度最高,这说明中文是优势语码。景区的语言景观采用中文作为优势语码是符合情理的,既便利了当地的语言服务受众群体,又符合当前我国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最重要的,这显示了对中文权势地位的肯定。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标牌的语码取向也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在一块题名为“净月潭大坝记”的解说类标牌中,所有文字排列顺序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种顺序与中国古代书写顺序相一致。除此之外,在具有多语的地点标牌中,优势语码中文都位于所有语言的右侧,这种顺序安排彰显了对中国传统书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净月潭主题文化驿站也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大特色,这类标牌着重为游客讲述长春的历史,以此来向游客展示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深化游客对长春市的认识。同时,这种设置也是对2016年的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5A景区要营造景区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提升景区整体文化程度”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
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的缩影。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景区的语言景观基本落实了公共空间语言政策。但是,该景区的语言景观存在一处失误——英语翻译不统一。两块标牌均是翻译中文词汇“卫生间”,但是它们的翻译分别为“Restroom”和“Toilet”。如果这两块标牌的英文翻译能够统一,那么公共空间语言政策与具体落实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语言是文化的具体化呈现形式,而文化又赋予语言意识形态。语言景观以文字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通过带有“和”字与“诚”字的宣传牌,游客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以诚为本”的优良传统;繁体字与简体字的碰撞呈现了中文的演变史;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书写顺序使游客领略了中国古代的书写文化以及文化驿站体现的长春的历史文化。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区特色文化与景区自然景观相结合,语言景观中突出中国特色,既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加强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语言景观采用中文作为优势语码,显示了中文的强势语言权势。通过语言景观弘扬中国文化,这种文化自信彰显了对中华民族身份的强烈认同。如今,中国文化元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文化融入生活是最好的文化继承方式,也是我们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
整体上看,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语言景观状况良好,既符合国家公共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规定,又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研究发现,多语的使用使得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呈现出国际化态势;中文作为优势语码显示出了中文的权势地位;与此同时,景区致力于通过语言景观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历史文化,极具中国特色,显示了对我国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对中华民族身份的强烈认同。同时,文章可以侧面反映长春市5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语言景观现状,希望可以为旅游景区方面的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