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杨
摘要:人类是群居型动物,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都需要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幼儿是人生的起始点,在此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将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趋向。在此情景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能深度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教学出发,研究分析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合作意识
引言:
幼儿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各方面的可塑性都比较强,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在幼儿群体中渗入合作意识的教育观念,为幼儿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达成合作,从而解決困难。劳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需互相配合、团结互助,因此从劳动教育中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是教师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现下幼儿合作意识的现状分析
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今中国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只孕育了一个孩子。独生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颇高,家长亲人几乎都对其百依百顺,呵护关爱。久而久之,独生子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无论何时何地,都将自己放在主体地位。而这种畸形的思想观念在幼儿脱离父母的那一刻,就会逐渐显露其弊端。
据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表示,绝大多数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都难以适应幼儿的生活环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个人的习惯已根深蒂固。其中独生子的情况最为严重,因个人的主观意识强烈,导致活动时无法融入到幼儿的群体之中去,也无法和谐地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时,此部分幼儿将面临着落单的局面,这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此长久,幼儿的性格会逐渐变得孤僻、不善言辞、自卑,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更甚严重者,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建构适宜的时机
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基本以游戏活动为主体内容,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因此,幼儿教师将劳动教育的教学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的游戏类型丰富多样,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教学的主旨内容,设计适宜的游戏,在满足幼儿需求同时亦能达到自身的教学目标。
教师主要是从劳动教育中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那么教师选取的游戏应是需要幼儿们团结协作才能完成[1]。例如,“搭房子”的游戏就十分符合这一教学主题。首先,教师先将幼儿们分成三人一小组,然后让幼儿们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比赛,最先搭好房子的小组获胜。幼儿个个积极踊跃,干劲十足,可却在搭房子的过程中状况百出,显得手忙脚乱。这时,教师在旁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幼儿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幼儿在作出相应的调整之后,有的幼儿专门负责搭建屋顶,有的幼儿则负责送材料,幼儿们一个个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在经过搭房子的劳动比赛之后,幼儿们通过前后的差距对比,纷纷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集体劳动教育,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人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环境的创作对幼儿的学习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影响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集体就是一个团体,教师完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让幼儿在群体劳动中来收获心得,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2]。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教室布置的活动,让幼儿们集体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将教室装扮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在装扮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因为装扮意见的不统一逐渐争吵了起来,但最终双方都在协调下慢慢平复了下来,最后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幼儿们发现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想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否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最终完不成任务。于是,在教室装扮中,幼儿们自主地便进行了配合,有一起画画的、有一起剪窗花的、也有一起挂气球的,幼儿们在劳动中其乐融融,切身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就感与归属感,无形之中便产生了合作意识,加深自我对合作的认知。幼儿在享受了合作带来的成功之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就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合作意识
团结合作旨在通过多个人的默契配合、互帮互助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幼儿园的学生年龄普遍性偏小,自身的实践能力也相对低下,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是被帮助的对象,所以对于幼儿而言,与他人之间能进行良好的合作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基于此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耐心细致地观察,寻找出班级中行为习惯、自立能力较强的幼儿,比如午休过后会自己主动穿衣服、会主动就餐的幼儿。教师再指导这部分幼儿去帮助那部分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让幼儿体会到被帮助的温暖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教师需告知幼儿当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最后,自立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自主地学会生活劳动技能,由合作实现了共赢。通过这种传递、互相影响的方式,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最强大,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都将会被打败。
教育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教育的理念需逐步渗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幼儿个人的成长,根据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引导幼儿合作、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学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需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首先,教师应先帮助幼儿理解“合作”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何为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教授分析,比如在集体大扫除时,学生们共同打扫干净教师是合作;在玩玩具的时候,如果自身与他人都钟意同一款玩具不能争抢,而是应与他人分享,这是合作;当他人遇到困难使,自己能帮助的尽量帮助他人,这是合作。合作是一种优秀的相处方式,因此教师还需让幼儿了解合作中不能随便告状、辱骂他人、与他人发生冲突。如意见发生分歧,大家相互之间应进行良好地沟通,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幼儿对合作的概念和合作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之后,在学习与生活中也就会更加注重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合作,幼儿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喜悦,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合作能力[4]。
四、结束语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幼儿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但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耐心地对待幼儿,细致周到地处理问题,多反省,多思考,寻求多种方法与途径来更好地引导幼儿。同时,幼儿的意识、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一时,一蹴而就,需根据幼儿个人的学习发展来循循善诱,纠正指导,提供给幼儿一定的个人成长空间,真正有效实现幼儿合作意识的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商宝莎.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J].智力,2021(18):177-178.
[2]薛璇璇.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31):109-110.
[3]张诗兰.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幸福家庭,2020(19):69-70.
[4]李雅燕.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J].科技资讯,2020,18(16):130+132.
284550170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