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巧 代琳 何春感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共生理论互惠共生,互相依存的本质上,阐述了共生理论及对共生模式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共生模式主要分为組织共生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分析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体教融合最后选择的理想模式是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
关键词:共生理论;体教融合;模式
前言: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同年在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三十七条措施。可见,体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基于共生理论下的共生模式出发,探索体教融合共生模式,以期能够为促进深化体教融合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1理论阐述
1.1共生理论
“共生”(symbiosis)一词源于希腊语,而生物界广义共生概念是德国Stras-bourg大学微生物学家Anton de Bary(183l-1888)于1879年在其专著《共生现象》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是指由于生物生存的需要,它们之间必然按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2]。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逐渐成熟,成为了一种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新视角。
1.2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在针对于体教结合出现的弊端基础上提出的,体教融合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周文青认为“体教融合”就是竞技体育后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3]。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2共生系统解析
首先是共生单元,指的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的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4]。在体教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是连接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物质条件,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是构成体教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其次是共生环境,共生环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通道,是一体化互惠依存关系稳定发展的平台,正向环境促进共生形态良性运行,反向环境则阻碍其共生发展[4]。第三是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相互结合的方式。反映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
3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体教融合模式解析
3.1共生行为模式
共生行为模式体现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的单边交流向多边交流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是单多向递进的过程。体教融合即是学校资源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合作,也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两个主体之间的合作。按融合递进程度可以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互惠对称模式喝对称性互惠共生四种模式。
3.1.1寄生模式
寄生共生单元形态不产生新能量,由寄主向寄生者转移能量,存在单向交流。寄生不利于寄主的进化。这种模式不产生新能量,一方只是单纯的能量接受者,另外一方是纯粹的寄生者吸取合作伙伴的资金
3.1.2偏利共生模式
偏利共生模式指的是对一方有利而对一方却没有利,但是关联度比寄生模式较高一点。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身体健康,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完善人格的作用。
3.1.3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非对称互惠共生产生新的能量,存在多边的双向机制和交流,同时同类存在差异,异类存在双向的多边关系。在体教共生模式上,主要呈现的是非互惠对称模式,这个模式体现在体育和教育之间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分配不平等,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不平衡。
3.1.4互惠共生模式
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指的是产生新能量,存在双边双向交流和多边多向交流;进化具同步性。是一种共生主体之间以彼此的生存和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共生关系模式。主要特点是具有多边交流机制,进化具有同步性。体教融合正是体育和教育的多边交流,“以人为本”在培养人的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通过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整合、互相协同、融合获取共生在该模式下提高学互惠对称性共生模式是体教融合追求的长期的稳定关系,具有多边双向稳定的交流。
3.2共生组织模式
共生组织模式体现的是共生单元由单一向多向、由低级向高级演变逐渐的完善的过程。可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四种模式。
3.2.1点共生模式。点共生指共生单元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一方面发生一次相互作用,共生关系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只是单方面的交流,具有不稳定性。只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产生相互的作用,体教融合的共生模式指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某以特定的时间段产生的一次相互作用形式。只注重短期的成果,会提供双方所需要的信息。
3.2.2间歇共生模式。间歇共生指共生单元按照某种时间间隔、在某一或少数方面发生多次相互作用,共生关系仍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但是比点共生关系稍稳定。在不连续的时间内体育和教育合作,共生关系比较单一,这两个部门很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技术的流动,使得本身的发展变慢。
3.2.3连续共生模式。指连续共生共生单元在一封闭时间内连续、多方面相互作用,共生关系较稳定且具必然性。如体育中考,学生在连续的时间的三年时间内一方面进行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一方面也学校文化知识。虽然与其他部门也有联系,但是在在会进行封闭的训练。
3.2.4一体化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在一封闭时间内形成具有独立性质与功能的共生体,全方位相互作用,关系稳定且具内在必然性,是体教融合比较适合的组织模式,是指体育部门和教育围绕共同的目标,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形成共同一体化管理体系在体教融合的发展中构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协同体,处于一种互相吸引、互相依赖彼此的共生关系,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进步的一种状态,在保留各自的优势下形成一体化共生模式。
3.3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体教融合模式选择
首先通过对共生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分析可知,体教融合组织共生模式较为理想的是一体化共生,在共生的四种行为模式中,对称性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的一致方向,是共生关系中比较有效、比较理想的类型、且稳定性最高。其次,从共生系统统一进化的规律看,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体教融合共生行为模式的最终目标。再次,从共生组织的组织程度来看,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共生关系中较为理想的模式,是体教共生的终极目标模式,是体育和教育共生单元达到全方位相互作用,各单元之间达到多边多向交流,稳定性较高,因此,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比较适合体教融合,夜蛾是未来体教融合发展的趋势。
4结语
综上,文章基于对共生理论中共生模式的探讨,对称性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是体教融合较为理想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双方的交流、配合和共同进化都达到了较为稳定的状态,也就是体育部门和教育的交流和协同配合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各方面的机制和交流较为完善,这个模式比较适用于体教融合当中。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9-21)[2021-01-21].http://www.gov.cn/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2]AEDOUGLAS.Symbiotic Interactions[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
[3]周文青.体教融合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4.05.
[4]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8:9.
作者简介:张巧巧,1997年12月,布依族,贵州黔南,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