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3-04 10:32翁晓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司汀甲磺酸丁苯

翁晓坚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出现短暂的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现象。眩晕是患者在出现后循环缺血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身体虚弱,如在发生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时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脑梗死现象,危急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甲磺酸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本次实验对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作价值,具体实验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自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8~7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9~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皆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症患者;两组患者皆未患有脑梗死等其他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用药皆不存在过敏现象。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572,规格:4 mg)进行治疗,患者服用3次/d,2片/次,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增减服用药物剂量,最大日剂量不得超过48 mg。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汀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0.1 g×24支)进行治疗,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内给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剂量25 mg/次,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给药2次/d,静脉滴注时需采用PE输液器。甲磺酸倍他汀用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速度、临床疗效、LPA、AP、PL、IPL水平。其中血流速度包括LVA、RVA、BA;临床疗效分为完全治愈、显效、无效,完全治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完全消失,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明显得到改善,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并未得到太大改善,同时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完全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对比(,cm/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对比(,cm/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PL、IPL对比 观察组患者PL(5.9±0.2)ms、IPL(2.1±0.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3)、(1.8±0.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L、IPL对比(,ms)

表3 两组患者PL、IPL对比(,m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LPA、AP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LPA、AP水平分别为(0.9±0.2)、(1.8±0.3)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2)、(2.3±0.2)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患者出现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栓塞以及穿支小动脉病变等[3]。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后循环缺血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身体体质、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等因素[4]。患者发病后可出现眩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5]。临床目前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甲磺酸倍他司汀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症,据相关文献显示[6],甲磺酸倍他司汀可促进患者体内血流量的增加,改善大脑以及小脑组织的血流量,以此达到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临床广泛使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物,用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可阻断由于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改善患者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以及血流量[7]。在临床相关研究中,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可在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脑内缺血症状,提高患者血液流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8]。

本次实验针对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IPL、LPA、AP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实验数据证实,对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血流速度以及改善LPA、AP、PL、IPL水平。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治疗,相较于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司汀甲磺酸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烷基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