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芳,谭文惠,何东红,叶莉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510315)
结肠镜检查是将装有摄像头的内镜,由肛门至回盲部,通过对人体结肠、直肠部位的黏膜状况进行观察,可直接、有效地对结直肠疾病进行筛查、诊断,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1]。然而随着放大内镜、窄带内镜、色素内镜及共聚焦激光内镜等结肠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临床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仍无法忽视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作用[2]。有研究表明,肠道准备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患者结肠镜检查效果,否则会降低疾病检出率,延长结肠插管时间,增加检查时的不适感。大量临床实践证实,9%~67%的患者在行结肠镜检查前仍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肠道准备要求,极易引起肠黏膜损伤和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降低检查效果和满意度[3]。据心理学家指出,共情是个体对他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如同亲身体验一般的情商能力,尤其在服务性行业中,该能力的高低可对服务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护理专案是指医护人员对特定的困难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并以分析控制达成预定目标的干预模式。为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护理专案联合共情护理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影响,为提高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质量,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老年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因大便性状改变、便秘、脓血便等症状,需进行结肠镜检查者;②年龄≥60岁者;③具有一定认知、理解能力者;④愿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肠梗阻、中毒性巨肠或广泛腹腔粘连者;②伴有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伴有精神障碍者;⑤中途退出或临床资料不全者。将2019年1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6例、女23例,年龄60~89(76.79±6.92)岁;受教育程度:文盲25例,小学及初中39例,高中及大学5例;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20例,与子女同住27例,与子女、配偶同住18例,独居4例。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4例、女29例,年龄59~87(74.36±8.15)岁;受教育程度:文盲24例,小学及初中43例,高中及大学6例;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23例,与子女同住31例,与子女、配偶同住15例,独居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居住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发放肠道准备健康手册,检查前为其做好环境、心理护理,使其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优质的睡眠质量,并指导患者禁食、服用相应药物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专案联合共情护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根据对照组的情况定于2019年7月~8月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分析现状制定新方案,2019年8月开始实施护理专案联合共情护理新方案。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高资质的专科主任、主管护师各2名、本科学历以上的3名护理人员共同组建,经共同参加护理专案与共情护理的专家讲座培训后,以每周会议讨论形式,分别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共同查阅相关文献的实践研究,并将查阅结果进行汇总,最终结合本院患者个体情况与实施监督,制定干预计划,中途可根据突发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以确保护理质量。②护理专案实施过程:a.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现状分析。时间较长、方法繁琐:由于老年患者整体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较低,故均无法自行进行全程肠道准备,且因长期便秘而引起的腹部胀满,一时无法迅速饮入2000 ml水,若强行完成极易出现呕吐、贲门撕裂等现象[4]。护理方案欠完善: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已逐渐减退致使胃肠蠕动较慢、而直肠顺应性较强,从而降低肠壁肌敏感度,造成寄存宿便且质硬等现象,导致无法与药物迅速融合,因此,仅为患者提供口服导泻药物,已无法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肠道清洁判断欠合理:临床护士大多主要通过观察粪水颜色评定肠道清洁程度,而老年便秘患者对容量性刺激敏感度较弱,导致通常毫无便意,造成检查过程中才发现粪水较多等现象,而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展。科室相关设备欠缺:由于科室均未设置肠道准备房间与相关设施,患者通常都在家中进行肠道准备,因此,极易因肠道准备知识掌握不全或依从性较差等原因,导致产生错误的肠道准备方法而影响结肠镜检查。b.专案执行计划。针对以上现状分析,研究小组分别进行以下执行措施。制定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宣传教育册:为老年患者制定带有彩色图片的“专属肠道准备宣传教育手册”,并对前来预约的患者、家属进行全面指导,必要时要求其进行复述内容,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其内容分别包括饮食和药物两大类,如检查前2 d需进食面条等半流质、易消化食物,禁食西瓜、蔬菜等带有种子或有色食物,肠道检查前3 d与6 h分别口服缓泻剂、相关导泻药物,兑2000 ml温水,在0.5 h内饮完。设立“肠道准备区”:使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中完成肠道准备,并对肠道准备不合格的患者采取顺时针按摩、边服药边结合走动、上下楼梯等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肠道清洁度的自我检测:指导患者观察粪便是否伴有粪渣,则为肠道准备未达标,需临时更改检查日期或加服泻药,若呈淡黄色或清水样即肠道清洁度合格。不良反应处理:患者通常因服药速度过快而产生呕吐恶心或头晕头痛现象,医护人员可嘱其暂时休息再服药,并指导患者含服糖块以缓解症状。③共情护理实施过程。临床通过对患者疾病感知、生活事件、居住、经济状况及应对方式等一般资料收集,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为其展开心理测评,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分别进行以下阶段的共情护理措施。a.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充分关怀。以换位思考的共情态度、以亲切交流的方式鼓励患者阐述自身病情感受与内心情感,并置身于其情景中的状态适时给予反应,并不评判是非,使患者获得安全感,提高护理依从性。b.舒适服务。检查前,密切关注患者相关的用药史,并进行相关服用指导。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相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理变化和不适反应,协同其进行相应处理,并给予患者舒适的服务,如协助患者取最佳体位、操作时不适感提前告知并指导缓解方法、温柔恰当的言语安慰鼓励、搀扶患者上下检查床、接触患者时动作轻柔等使其感到舒适满意[5]。c.家庭支持。由于老年患者在肠镜检查前的准备过程中,通常伴有焦虑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首先对其心理变化表示理解与劝慰,同时为其讲解负性情绪引发的负面影响。同时,家属或陪护者的鼓励与陪伴,对患者对抗病情、肠道准备的信心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需引导家属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告知其患者的心理问题,寻求家属的协助。同时,家属疾病认知与行为习惯可促进、协助与监督患者肠道准备过程,并通过支持及理解的形式增强患者肠道准备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肠道清洁度: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6]评估,该量表是对患者左右侧结肠与横结肠3个肠段的肠道准备进行测评,可分以下4级评分标准:0分(Ⅳ级),肠段内有固体粪便存留,肠道准备质量极差,无法看到结肠黏膜;1分(Ⅲ级),伴有不透明液体、残留大便、无法具体看清结肠黏膜;2分(Ⅱ级),存有少量污斑,可正常的观察结肠年膜;3分(Ⅰ级),并无其他不透明液体、大便存在,结肠黏膜清晰可见。评分越高的人数越多表示该组护理效果越好。②肠道准备依从性:采用本科室自制调查表评估,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肠道准备期间的饮食、服药及运动方面的依从率,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满意度:项目小组成员参照卫生部颁发 2019 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编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经头脑风暴整理包括肠道准备、知识教育、不良反应处理、护理态度及知情权选择5项,每项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2.1 两组肠道准备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肠道准备情况比较
2.2 两组肠道准备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准备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与节奏的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将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以每年140万的发病率、且伴有69.4%的病死率逐渐影响生存质量,逐渐引起医学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7]。肠镜检查可直观地发现结肠息肉、结肠占位、溃疡等病变位置与范围,成为临床目前可重复性最高、简单易行、最常见且结果可靠的检查方式[8]。然而为更直观、清楚地对人体肠道黏膜进行观察,使其不被泡沫、粪便等物质掩盖而造成遮蔽病变、污染镜面、粪水堆积等后果,致使肠镜质量遭受影响[9]。为避免患者因二次检查带来的痛苦感受,引发焦躁、烦闷等负性情绪,且内镜检查者易失去操作耐心,在不确定肠腔走向的状况下盲目进镜,造成肠道出血、穿孔等不良事件[10],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因此,护理方案对临床结肠镜检查尤为重要。据有关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次数、肠道准备方案、便秘、不良反应均为肠镜准备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11]。故本研究在“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专案联合共情护理干预措施,对特定的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主题进行分析与控制,充分利用科学、规范的措施与理性态度解决现存问题,以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目前,临床对肠道准备方面的教育多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或利用视频、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肠道准备信息,以降低患者对教育时的知识欠缺[12]。然而老年患者作为该疾病的主要人群,因缺乏对现代科技技术的掌握而未能接受相关信息,而电话形式受医疗工作时间的限制、环境嘈杂等因素影响,且老年患者听力、认知及理解力较弱,导致无法完全了解医护人员的教育内容。因此,本研究利用护理专案护理模型,对临床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现状展开分析,随后分别针对性地执行带有彩色图片的“专属肠道准备宣传教育手册”、 肠道清洁度的自我检测图示等措施,使老年患者更便利地获取相关信息,及时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准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以上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认知、理解能力,降低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发生率,避免二次结肠镜检查。
有关调查发现,40%的患者皆因肠道准备不充分导致重做,分析原因主要因护理人员对肠道准备的服药监督、知识教育等方面未达满意水平,且患者对该准备不够重视、理解不足等原因导致依从性较差。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立“肠道准备区”、不良反应处理及积极引导家属或陪护者对其进行鼓励与陪伴,增强患者对抗病情、肠道准备的信心。相关研究表明,若患者一次性大量饮水,其恶心、头痛、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14]。因此,本研究采取肠道检查前3 d与6 h分别口服缓泻剂及相关导泻药物,兑2000 ml温水,并可在0.5 h内饮完,且针对不良反应现象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准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以上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因药物服用引发的耐受度差、因在家中进行肠道准备而缺乏肠道准备知识致使影响肠镜检查结果,故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疾病感知、生活事件、居住、经济状况、应对方式及心理测评结果分析,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因肠道准备过程较为烦琐、恐惧等原因,产生烦闷、焦虑、焦躁等负性情绪。据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若想产生互相信任、依赖等人际关系体验,共情可通过感知自身与他人的情绪,准确评价、识别他人情感状况,使对方感受自身独特性被他人争取理解而产生深切满足感,因此,双方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发展[15]。本研究以共情为护患关系的切入点,采取以换位思考的共情态度,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充分关怀、邀请结肠镜检查成功的患者会友,以病友激励互助的形式增强共情反应,深入了解患者疾病护理与情感需求的共情体验,积极引导家属或陪护者给予患者鼓励与陪伴,促进、协助与监督患者肠道准备过程,增强患者肠道准备信心[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以上护理措施可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通过设身处地地理解、尊重等共情体验,引导家属的陪同鼓励,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