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
——以“使用电子邮件”单元为例

2021-03-04 08:26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达电子邮件儿童

◎ 周 纯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要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20 年3 月启动全市中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上海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开展在线教学视频课资源建设工作时,笔者参与了“使用电子邮件”单元的备课工作。该单元在线播出后,我们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都是发给空中课堂在线虚拟人物“信息小达人”的。对这些“意外”的电子邮件的阅读,引发了笔者对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要基于儿童立场的思考。

一、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坚持儿童立场的策略

(一)走近儿童心理,以结构化问题引导

儿童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无论在线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学目的是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教学的初心。与线下教学相比,在线教学活动的高失控感源于其反馈的不确定性。在线教学要守住初心有效达成教学目的,除了与线下教学一样,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把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关键内容予以梳理、重组;还要想办法降低在线教学活动的失控感,探索更结构化、多样化的基于问题引导的学习情境设计,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临场感。

“使用电子邮件”单元的5 个课时,以在线虚拟人物“信息小达人”与教师互动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单元。虚拟角色“信息小达人”具有显性的学科特征,隐含两层含义,一是类似信息科技课代表,是学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学生学科学习的小榜样;二是这位“虚拟”学生是“屏中”教师和“屏后”学生沟通的桥梁,与“屏后”学生一起学习解决系列问题。整个单元的教学围绕“电子邮箱”和“电子邮件”这两个核心概念,我们设计了16 个主要问题(见图1)。

图1 “使用电子邮件”单元核心概念和主要问题

围绕这些主要问题,对于单元中每节16分钟左右的课,教师设计了若干个具体问题,如图2 所示。本单元第一课时“小小邮箱多奇妙”设计了13 个具体问题,约一分钟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紧紧围绕单元核心概念展开,用明确化、结构化的问题将教学细化,为学生“导航”,让学生始终参与到在线教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思考中。

图2 “小小邮箱多奇妙”具体问题

将在线教学的核心概念细化成基于问题引导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好奇”是儿童重要的心理特点,将知识巧妙地转化为问题,保持问题的连续性,学生从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到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带着问题,对基于核心概念的问题进行有层次的深度思考,好奇心能得到进一步满足,学习的成功感、知识能力也伴随增长。

(二)关注儿童行为,用同伴式互动体验

在线教学活动的高失控感源于其反馈的不确定性,这种反馈不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时,如果能感觉自己正参与同伴式学习交往,学习会更加投入。“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线教学可遵循孩子“好动”的行为特点,“投其所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对话式或同伴讲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想一想、练一练、试一试等体验活动中获得好动的满足,增强学生同伴式学习的临场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支持学生通过在线教学高效探索知识。

在“使用电子邮件”单元的第一课时“小小邮箱真奇妙”中,教师、“虚拟”学生、“屏后”学生三者互动流程如表1 所示,有“虚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虚拟”学生与“屏后”学生的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小达人”,带着“屏后”学生一起动脑、动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通过与“信息小达人”对话,让“屏后”学生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能在每个环节中积极思考,对在线教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与参与感。

随着单元教学的开展,“信息小达人”意外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有学生交流技术学习的疑问、有学生分享学习的喜悦等内容。从学生的邮件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同伴式互动学习中,对学习知识充满了“好奇”,通过“好动”充满兴趣地完成教学学习内容。

(三)尊重儿童思维,伴进阶式知识生成

小学生对在线教学的使用需求更多是在课后延伸和拓展等方面,在线教学在缺少了教师点名、签到等要求之后,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在线学习中真正进行知识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儿童的年龄特点而言,面对长时间的在线教学可能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致使不能很好把握重难点,知识习得碎片化、不连贯。因此,在线教学活动的高失控感源于其反馈的不确定性,还包括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习得与教学预设之间的落差,学生知识建构难度较线下更大。当前许多在线教学以其“短、精、趣”的特征,来解决学习者碎片化、泛在化的学习习惯,但许多教学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还多停留在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前三层上。如何面向“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目标达成?可以针对儿童“好学”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通过“认知—思维—分享”三层进阶式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与反思,在应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成知识能更高层次迁移转化建构的目的。

“使用电子邮件”单元每个课时针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认知—思维—分享”进阶式学习过程(见表2),首先是教师通过问题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然后学生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试一试等方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师生互动讨论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基于“认知—思维—分享”的层级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思维能力、分享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电子邮件知识结构。

表1 教师、“虚拟”学生、“屏后”学生互动的流程

表2 “使用电子邮件”进阶式学习过程

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限于习得知识,更多是聚焦于生成知识的关系,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生成知识结构,在分享时分析评价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作用,在这样的解决问题中思考、分析、总结问题,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二、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的启示

(一)解读儿童,确定设计的现实起点

当读到“信息小达人:你好!我想和你交个朋友!祝:身体健康!你的粉丝——ZQX”等时,很庆幸能看到这些“意外”的电子邮件。从学生的文字里,笔者感受到儿童的单纯、本真,加深了对儿童容易“好奇”“好动”“好学”的理解。小学在线教学要有效达成目标,减少反馈的不确定带来的失控感,要从教学设计的设计之初,解读儿童心理、儿童行为、儿童思维,基于儿童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精准把握在线教学设计的现实起点,分析学生认知存在的片面或不足之处、学生思维可能的难点之处,提高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对接儿童,构建设计的内容框架

儿童立场的落地生根在于实现教学设计与儿童的精准对接,从而构建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让教学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儿童的应用需求,激发儿童的思维需求,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对接儿童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结构化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在体验活动中融入学生喜爱的元素(如虚拟伙伴),带领学生通过具有临场互动感的活动,在“认知—思维—分享”进阶式过程中学习知识,培育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确保学习效能。

猜你喜欢
小达电子邮件儿童
有关旅行计划的电子邮件
留守儿童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六一儿童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有奖问答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