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迎峰
摘要: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高阶思维
近年来,群文阅读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其实现了由“读懂一篇”到“读通一类”的重大突破,成为统编教材背景下的“1+X”教学领域最有力的代表。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建设的逐渐完善和群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构建与统编教材同步序列发展的群文阅读教学体系就显得越来越迫切。由辽宁省教育学院和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共同开发的《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是一套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群文阅读教材。师生该如何使用好这一阅读教材?本文结合该教材的编排内容,对三、四年级的阅读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的编排特点
(一)用一组文章共同落实一个要素
三年级上册群文教材共12个单元,四年级上册共有11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议题。前8个单元中,有的议题指向统编教材对应单元的人文主题,有的直接指向阅读要素,但在阅读要素的要求上,二者又有明显区别。如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指的是课文中有特色的、不熟悉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而群文教材第一单元的议题是“有意思的拟人”,这是从有新鲜感的句子具体到特别的句式和修辞,是对统编教材阅读要素的深化。
统编教材是用一组单篇落实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每个单篇承载的教学任务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群文教材的单元是用一组文章共同落实一个要素。群文教材关注的角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与统编教材的要求有明显不同,这些都在说明群文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补充、拓展和提升。群文阅读基于统编教材的单篇学习和单元学习,但因其更多关注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教材体系下的群文学习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
群文教材的后四个单元是补充单元,其中最后一个单元是反映省情的地方特色单元,用群文阅读的独特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研究家乡,是这套教材的一大地方特色。
(二)单元思考题是师生群文阅读的路线图
群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5道思考题。这些题既是学生开展自主群文阅读的路线图,也是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参考。五道思考题,一般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与思考:
1.分别写了什么或怎么写的?
2.相同之处是什么?
3.不同之处是什么?
4.你总结发现了什么?
5.表达你的观点或模仿写一写。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6单元(童年的游戏)的单元思考题:
1.玩这些游戏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关注写了什么,寻找不同之处)
2.这些游戏分别是怎么玩的?找出关键动词与同学交流一下。(关注怎么写的,寻找不同之处)
3.童年的游戏带给了孩子无穷的乐趣,这些不同游戏的共同乐趣是什么?(关注异中求同)
4.从这组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把游戏的玩法写明白的方法?(关注总结发现)
5.有人说“童年的游戏无论输赢都是开心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本组文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再写下来。(关注表达观点与模仿写作)
二、《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的教学建议
群文教材的前8个单元与统编教材的8个学习单元在内容上高度关联,所以这8个单元可随统编教材单元教学同步完成,在统编教材单元教学完成后,对语文要素或人文主题进行整合、拓展、提升,这样与语文教材教学组合成“单元1+X”。后面多出来的几个单元,可以作为大单元对教材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进行补充,组合成“教材1+X”,也可以用来开展群文阅读能力检测。
(一)抓住三个关键点开展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的本质是高阶思维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划分为6个目标,其中的分析、评价与创造通常被称为“高阶思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这样阐述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之所以小学的群文阅读需要参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因為小学的群文阅读也是在为高中的任务群学习打基础。倪文锦教授指出:不从小学开始打好微观的群文阅读基础,宏观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恐怕很难取得实效。因此,群文阅读课堂教学需要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抓住三个关键点:
1.抓住比较阅读
在比较阅读中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与思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找出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找出差异之处),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表格作为阅读支架,提高阅读效率。比如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爱是什么”(见表1)。
借助表格的填写,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爱无处不在,在亲人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在人与动物之间。爱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可以用行动来体现,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藏在心里。
2.抓住整合阅读
群文阅读中,比较是方法,并非目的,目的恰在于获得整体上的认识。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异同点,进行总结、评判与创新的过程,即为整合。这个过程重点发展三个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三个观点:一是总结——原来是这样的;二是评判——这样对不对(好不好);三是创意思考——我会怎么做。怎样设计整合阅读呢?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
四年级上册群文教材中的这些问题设计体现了整合阅读的过程:
1.读了这组文章,你学会了怎样观察?(整合总结观察方法)
2.从这组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把游戏的玩法写明白的方法?(整合总结写法)
3.肖邦说过“爱国高于一切。”你是怎么理解“爱国”的?联系文中人物故事说一说。(整合理解“爱国”)
4.结合下面三句话,谈谈你读了本组文章后对“英雄”的新认识。(整合理解“英雄”)
A.自古英雄出少年。B.自古英雄多磨难。C.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5.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整合评判机器人的发展)
6.有人说“童年的游戏无论输赢都是开心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整合评判游戏的快乐)
整合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理解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能够俯下身倾听来自学生的见解,在学生间的对话中发现它们理解的程度以及理解的问题所在,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引领。
3.抓住读写结合
群文教材因与统编教材无缝对接,所以大部分单元都是围绕读写要素开展结构化阅读,这必然决定了“以群读为入口,以习作表达为出口”的学习路径。单元思考题中的最后一题为我们设计读写结合做了示范,比如:
1.只要依据充分,故事结局就有很多种可能。从这组文章中选择一篇,续编一个不同的结尾,看谁的最有创意。(三年级《一边读,一边猜》)
2.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请你用学到的方法把你的发现写出来,写出这种声音的特别之处。(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
3.从下面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用对话的形式表达,试着写一写。(三年级《故事中的对话》)
A.小螃蟹生气了,大家来劝它。
B.马上就到元旦了,学校要举办“才艺展示活动”。
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
(二)在比较整合阅读中开展策略单元的教学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中出现了特殊单元——策略单元,与之相对应的群文教材的单元该如何围绕“策略”开展群文阅读呢?首先,教师要对课内教授的阅读策略掌握情况进行巩固与应用,其次可以让策略的学习更丰富一些。如:四年级《在阅读中学会提问》。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包括针对全文提问、针对部分内容提问、针对课题提问、针对写法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以及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教学群文《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一单元时,我们可以在复习中从不同角度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比较整合阅读过程中体会提问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用“怎样的”来提问。如:他是个怎样的班长?(对文章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提问)
2.用“为什么”来提问。如:外婆为什么不告诉她答案?(对故事情节中现象存在的原因的提问)
3.用“值不值、对不对、好不好”来提问。如:布菲耶这么做值不值?(指向批判思维的提问)
4.用“后来”来提问。如:后来他会向同学们澄清自己吗?(指向发散思维的提问)
5.学会提问是打开阅读理解之门的金钥匙。把以上问题归类后,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一份“提问助理解”小妙招。
这样处理,在多角度提问的基础上丰富了多词语、多形式提问,实现了提问角度、提问方法、提问形式的衔接与整合。
三、群文阅读能力的测评建议
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该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教师可以模仿单元思考题出检测题,或者是直接使用单元思考题进行测评;如果是期末测评,可以与期末考试中的阅读题进行整合考查;可以采用多片段文本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在单篇甚至是单段落阅读中进行检测比较、整合的能力,比如:
阅读片段并回答问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黄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個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肩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这个片段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对稻田、丝瓜架、西瓜地的描写,教师可以把这个片段想象成由三个句子组成的微型群文。怎样进行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呢?这是一道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的客观题。
题目:关于“稻田”“丝瓜架”“西瓜地”的描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都写出了色彩美。
B.都使用了动词。
C.都采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D.都写出了方位。
从这四个选项中的“都”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需要运用求同思维进行阅读检索的题目。通过对三部分的对比阅读检索,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在对稻田、丝瓜架和西瓜地的描写中,确实都写出了色彩美。比如:金黄的稻田、金黄的花、碧绿的西瓜地;都使用了动词,比如:一起一伏、唱歌采蜜、躺在、抚摸;确实都写出了方位,如:远处、稻田的边缘、丝瓜棚旁边。错误的一项必然是在考查同中求异的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写稻田使用了比喻,而写丝瓜架和西瓜地则使用了拟人。虽然这道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比喻和拟人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色彩描写、动词使用、方位词的使用,但该题是在这些基础知识之上同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这样考查整合阅读与读写结合:
1.写稻田、丝瓜架和西瓜地,表达的情感是()。
A.丰收的喜悦。
B.对乡村傍晚的景色的喜爱。
2.这种情感的表达,从下列()句子中最能看出来。
A.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B.夕阳的余晖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写稻田、丝瓜架和西瓜地,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从哪个句子能看出来?”对这两道题做出选择需要用整合阅读,把这三个景物的描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是一幅乡村傍晚美景图,虽然这里有西瓜地的丰收的喜悦,但这种喜悦依然来源于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这种喜爱最能从“夕阳的余晖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第3题是在整合阅读的基础上,继续考查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总之,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师对中年级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检测既可以选择多文本组合式,也可以选择单篇阅读或片段阅读,检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倪文锦.群文阅读的基本方略——以《人物描写一组》为例[J].语文建设,2020(7).
[2]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M].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