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升语文素养

2021-03-03 14:33吴丽玲
考试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

摘 要:文章对初中生写作现状进行思考,探寻解决学生写作困境的途径,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阅读走向写作,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写作现状;名著阅读;写作提升;以读促写的途径

当今初中学生惧怕写作,不会写作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困境。学生习惯借网络之力,东拉西扯,毫无创造,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素材,无从下手;学生兴趣缺失,应付了事!作为从小就接触的语文学科产生此等怪象,值得我们去思考,造成此等怪象的原因。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感情理解尊重不够,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作文实践,无异于闭门造车;再者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技法缺乏合理的引导,没能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写作指导存在随意性和无序化的弊病;同时在批改作文时又惯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缺乏欣赏肯定的意识和态度。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素材的贫乏,生活体验的缺乏,兴趣的缺失造成写作困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或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学生的生活体验十分狭隘,没有生活,没有素材,写作失去了源头,如何有不绝的清流?也有部分学生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可在写作时依然是难以下笔,胸中似有千言,下笔却无只字,阅读量的积累无法转换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完成质的飞跃。有人认为读书破万卷待时机成熟下笔就如有神助,但这个时机的成熟时间也依赖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所以引导学生汲取名著经典的精华,探求经典名著的写作技法,将阅读量的累积转变为写作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从阅读到写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转变过程,树立大语文观,意识到“读写听说”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综合整体,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将读与写变得和听与说一样简单自然轻松。这是一个过程,必须要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真正提升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可以说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而作为阅读素材中的精华——名著,无疑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能够汲取其中的养分,必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飞跃式的提高。写作有技可学,有法可依,有规则可以借鉴学习,我们在精读课中所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很多,但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没有写作实践的话,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写作能力,所以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好领路人,将名著中的写作技法渗透到我们的写作实践中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体悟锻炼内化成自己的写作能力,名著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写作方法,而且传世经典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已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值得我们去品味借鉴模仿。

那么如何找准突破点,将名著阅读与平时的写作实践有机联系,巧妙融合呢?

一、 依托名著,学会讲述故事,训练谋篇布局的能力

在部编要求的必读名著中《西游记》《水浒传》都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传世之作,这种小说分回标目,段落整齐,回目内内容相对完整,又与全文情节勾连,它由宋元话本小说和说话艺术脱胎而来,作者扮演说书人的角色,十分擅长设置悬念,将故事情节处理得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单线组合纵贯,多线穿插交织的叙事技巧运用十分自如,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关注回目名称,关注情节的构思特点,每天将阅读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训练学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再利用课前五分钟,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复述故事则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掌握情节,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复述清楚生动。这需要学生在前一天做出充分准备,对学生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何安排材料的详略,如何突出人物的主次,如何安排复述的层次,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同学,如何更加准确地表现主题,这些都是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将得以较大程度的提升,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可以看到学生对情节的处理日见准确而生动,对人物的把握日见细致而鲜明,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当然汲取名著营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作的素材获取上,而应当化用为资源,在尊重名著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也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让自己的思考创新与名著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少年儿童其思维特点是富于幻想,好奇求异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所以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对名著情节进行想象改编、续写,激发学生精读作品多向思维的热情。我们曾经组织“大话西游”名著阅读比赛,学生在立足原著的基础之上大胆改编西游故事,创造出许多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彩故事,结构文章驾驭素材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语言表达诙谐风趣,紧接地气,深受同伴欢迎,激发了共读名著的热情,这种自主的阅读获得的不再是单纯的情节,更多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艺术特色的鉴赏,这样我们的名著阅读悄然向写作提升转化,实现了质的变化和飞跃。

二、 借鉴名著,学会刻画人物,训练学生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经典作品中,人物是作品的灵魂,只有塑造出传神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才足以使作品经久不衰。经典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进行刻画,既展现人物的衣着服饰、言谈举止等外在形态,又呈现人物心理、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同时还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打动读者的艺术形象。以老舍《骆驼祥子》为例,祥子在小说开头,老实、健壮、勤奋、坚忍,然而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堕落为麻木、潦倒、自私、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对祥子的外貌,尤其是心理进行了细致传神、入木三分的刻画,突出不合理社会制度如何将人异化为兽的主题;小说中的小福子为生活所迫卖身为娼,不堪凌辱上吊自杀;老马祖孙辛苦劳作却填不饱肚皮……老舍以真实的视角对小人物的生活进行真实描述,展现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气息。在阅读这本名著时,可以作专题精读,学习其技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不太起眼的小人物,去写他们的生活,表现他们的人生,看看小人物的幸与不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名著,获得启示,提升写作内涵。再以《水浒传》为例,可以说它最突出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小说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上,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形象,其中的林冲、武松、李逵等人可谓家喻户晓,长期活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小说大胆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也不避讳人物的缺点不足,展现出人物真实的人性,在具体的艺术再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手法的成功运用突出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金圣叹评《水浒》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它大量运用景物描写,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浓郁的性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及至草料场火起,山神庙真相大白之时,对林冲的动作、心理进行精彩描写,生动展现其由隐忍屈从到坚决反抗的性格根本性变化,在赏读名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样的细节,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为自己的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曾经尝试精读《水浒》名篇,并学习其人物塑造方法,迁移到习作《他》(运用描写手法刻画班级一位同学)。在这次的写作活动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反复品味名著的写法,尝试写作并在小组之内修改润色,力争将同学的个性表现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树立写作信心,是一次从阅读到写作实践的成功课例。当然不同的名著其养分不尽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其中一点,读有所悟,這样我们的名著阅读便能由浅入深,真正读到一些本质的东西,学到一些内在的东西。

三、 感悟名著,学会思考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归根到底,读名著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文化,反思自我。读名著最重要的是把握作品内涵,让作品中的营养因子像种子一样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存在于深层记忆中,滋养人生。所以引领学生品味名著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形成文字表达,深化阅读成果也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把握情节这种浅层次上,而缺乏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读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内涵、语言特色等深层次地理解作品,使学生摆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表层,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里层,甚至达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深层。教师可以将作品主题进行分类,诸如成长与成功,苦难与毅力,人性中的美与丑……缩短经典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经典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也可以提供一些名家书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提炼主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从宏观角度赏读作品,提高学生整体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打破窠臼,突破惯性思维,真正进行浸入式阅读,努力挖掘名著深刻内涵,获得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写出更独特的阅读感悟。

将阅读与写作整合起来的过程是一个文字整合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名著作为宝贵的资源,除了在技法上提供给学生一些可借鉴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从中汲取营养,帮助学生精神更好地成长,从而从源头方面真正成为学生写作与思考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之道:思辨性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28):4-7.

[2]俞平.以生活为基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语文素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30):71-73.

作者简介:吴丽玲,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影视、学生与名著的桥梁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浅说
高考背景下的名著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