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在当今国际形势多变而中华民族正处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文化自信担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断学习领悟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才能感受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根基力量。但是在新疆边远地区,文化自信的培育与确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入扎根人民,充分运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娴熟的技能,才能切实做好从民间挖掘文化素材、培育文化人才的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根文化,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学艺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承载体,文学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响应时代召唤,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崇高使命。
剪纸纹饰用于刺绣挂包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是人民群众朴素真挚的生活创造,劳动人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广阔的舞台。千百年来,人们借助民间文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凝聚记忆,留下大量的宝贵的民间文艺遗产。世代相传的民间文艺百花园里,有古老的神话、壮丽的史诗、动人的传说、智慧的故事、悦耳的歌谣、优美的长诗等等,它们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并不断发展,让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多彩。挖掘、保护、传承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正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自信。
以神话故事为例,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中华文化的展示是广视野、多层次的。有表达善于创新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有表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其他还有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人物和故事无不承载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它们历经时间的冲刷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表达了探寻求索、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而且弘扬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更加坚定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在新疆,流传着举世闻名的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它们是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口头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宏大的叙事结构,跻身于世界英雄史诗之列。这些作品塑造和歌颂的人物都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保护家园安宁,不畏艰险和生死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形象,他们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这些英雄故事同时也深刻细致地描述了普通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2014 年至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重要的会议中都高度评价了《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这三大史诗,称它们“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以上民间文艺代表作品在宏大的叙事之中,在神话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将中华民族朴素的文化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凝结成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基本、最朴素、最真挚的体现。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我陶醉,也不是靠自我想象生发出的主观臆断。相反,文化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引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人类进步为主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时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土、紧扣时代脉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依托一些地区的特色民间文化,新疆的一些县市也先后被命名为“民间文艺之乡”,如托里县被命名为“中国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之乡”“中国哈萨克族阿肯之乡”,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被命名为“江格尔文艺之乡”,阿勒泰市被命名为“哈萨克族歌舞之乡”等。这些“民间文艺之乡”的建设,使当地特色文化得以整体性保护与梳理,并促使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提炼,不仅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同时,培育了地方文化品牌,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阿勒泰市“哈萨克族歌舞之乡”授牌仪式
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当代生活,体现当代精神。以英雄史诗《玛纳斯》为例,作为活态的民间口头文学,它既有玛纳斯奇(擅长演唱《玛纳斯》的艺人)的口头演唱,也有以多语种出版发行的印刷文本,还有被改编成歌剧在国内外演出的形式。黑龙江富裕县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建起了《玛纳斯》长廊、《玛纳斯》广场、《玛纳斯》博物馆等,广泛收集《玛纳斯》的各种资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举办的“《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更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将《玛纳斯》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既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了史诗《玛纳斯》,又增强了各民族间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爱国爱家的情怀,同时也使史诗《玛纳斯》进入到一个多渠道、创新型发展的新时期。
这些都是对民间文艺的优秀因子创造性的提炼,是民间文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呈现,以开放多元的形式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一体多元”中华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文化涵养滋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润泽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使大家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新疆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它不仅是对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积淀了新疆各族人民最深沉的思想精神。新疆的民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千年。近几十年来,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积极推动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全面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留民间文化珍贵记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启动的被称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出版工程,到新世纪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共同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都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文化的创造活力,推动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千人齐唱《玛纳斯》
千人大培训 剪纸场景
新疆是中国史诗的重要发源地、集散地,是民间文化的富矿区,也是民间长诗的故乡,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间文化的宝库。《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既是实现我国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立意深远,也是让新疆的民间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史诗《玛纳斯》《江格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间“达斯坦(长诗)”,以及哈萨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说唱)”等相继被列入出版计划,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润泽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导下,传统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进一步受到重视。“千人大培训”是自治区文联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文艺人才的专项培训项目。新疆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借助“千人大培训”的平台,致力于将民间文艺融入基层百姓生活,让精美的民间文艺作品进入千家万户,滋养百姓心灵。如民间刺绣,即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新疆,更是诸多民族的代表性民间艺术,在群众中普遍流传,举办各民族民间刺绣艺人培训班已成为“千人大培训”的亮点。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一些民间刺绣爱好者已经可以将刺绣作为一项职业,民间刺绣甚至形成一种文化产业。这些举措既延续了中华文化基因,又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质,于无声中润泽了百姓生活。
中华文化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在“润”字上下功夫,潜移默化,使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受到浸润和洗礼。我们要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自觉克服浮躁心态和功利意识,扎根人民、汲取生活滋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创新,守护民间文艺根脉,铸牢民间文艺之魂,努力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民间文艺事业定能得到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