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教育儿童,是“养育儿童的场所”。当前,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环境创设对于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班级主题墙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与价值,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的意义,从创设内容、创设主体、创设形式、更新频次、创设材料五方面对幼儿园大班主题墙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是教育资源的一种,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选择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内容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认知特点,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在创设主体上要以幼儿为主,师幼共同参与,让幼儿与墙面进行有效的“对话”;在创设过程中要及时更新墙面;在呈现方式上要注意墙面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在创设材料的使用上要避免单一。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多方参与,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幼儿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通过行动促进自身发展,这是幼儿园环境教育价值的体现。
(一)创设内容
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主题墙是主题课程内容的集中展示区域,是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习思考的平台,也是师幼互动、家园合作的一座桥梁。在主题活动“标志的世界”“中国娃”“种子的秘密”“可爱的动物”中,大班主题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般来说,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一致的,大班幼儿能够从主题墙各板块了解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的进度,获取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教师在主题墙上展示幼儿的作品,能够让大班幼儿与主题墙进行互动,使其体验作品被展示在墙面上的成就感。主题墙的创设内容虽然与主题活动的相关知识有联系,但创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活动目标,内容不够完整。
(二)创设主体
当前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大多是教师主导、幼儿辅助,家长很少参与其中,良好的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应当是幼儿、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努力的过程。有学者提出,在环境创设中,我们要重视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学者提出,在环境创设中既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要关注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在布置班级主题墙的过程中,教师会询问幼儿想要展示的作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审美判断,选择作品。大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发展,对主题的布置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参与意愿。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可以提高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度。但是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在实际的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基本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参与的机会较少。
(三)更新频次
在大班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墙面更新的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一致,幼儿能够从墙面获得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更新墙面时,通常会选择较为亮丽醒目的字体和色彩,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还会展示幼儿的作品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照片,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体验自豪感与喜悦感。笔者统计了大班不同主题活动持续的时长和教师更新墙面的次数,制作了更新频次表(表1)。
主题墙的墙面需要更新,更新的内容要符合当下开展的主题活动。从表1可以发现,教师对主题墙的更新不及时,墙面有较长一段时间出现空白现象,教师没有根据主题活动的推进及幼儿的发展需要调整更新周期,导致幼儿不能及时获取墙面上的知识,从而降低了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度,使幼儿减少了与墙面的互动。
(四)创设形式
从墙面的呈现结果看,墙面整体布局合理,色彩搭配科学,能带给幼儿视觉上的享受,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氛围。大班主题墙多以实物与图片为主,文字作为辅助。
班级主题墙的呈现形式以静态的、平面的为主,动态的、立体的墙面较少。在主题墙的布置上,教师会展示幼儿的绘画、剪纸、照片等。主题墙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可操作性,这导致幼儿对墙面的关注度降低,与墙面的互动次数减少,无法使主题墙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通过访谈一些教师发现,班级主题墙呈现形式单一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时间精力花费多,提供材料较少,创设难度增加,教师的购买能力有限等。
(五)创设材料
材料是幼儿与主题墙互动的物质基础,是体现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离不开材料的支撑。有学者提出,幼儿园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挂图,第二类是剪贴作品,第三类是照片,第四类是涂料,第五类是实物或废旧物品。
当前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材料大多是教师和幼儿收集的,材料类型以原材料为主,成品类型的材料较少,教师和幼儿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主题墙的创设材料一般有纸质材料、黏土、刺绣、粘贴画等,数量丰富,但这些材料中展示类的材料居多,可操作类的材料较少。同时,材料的收集途径也较为单一。
首先,主题墙的内容是主题教育活动目标的反映,幼儿需从墙面获得新的知识。因此,主题墙的创设内容应贴合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丰富主题墙的内容。
其次,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应居于主体地位。在大班主题墙的创设中,幼儿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逐渐提高,且参与意愿较强。幼儿可以与教师共同规划墙面,帮助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剪贴工作。
最后,主题墙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主题墙内容的更新有助于提升主题活动的质量,改善幼儿的学习状态。长期固定不变的墙面内容,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总的来说,幼儿园主题墙环境创设的内容要与主题活动内容一致,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在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应成为创设的主体;更新频次能够体现主题活动的进度,教师应根据主题活动的推进,弹性调整更新周期;在创设形式上,教师应多呈现动态的、可操作性的墙面,提供多样化的创设材料。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