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珺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教师要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农村,具有丰富、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笔者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条件,为幼儿营造了自然、生动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围绕季节的更替,笔者带领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如“好吃的荠菜”“植物的秘密”等,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自主发现、动手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幼儿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鸟语花香的春天,田埂上、草地里长出了许多荠菜,幼儿对荠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好吃的荠菜”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荠菜的外形、荠菜的营养价值等。为了丰富幼儿对荠菜的认知,笔者设计了多个调查表,引导幼儿自主调查荠菜的生长位置、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荠菜的气味、荠菜的营养价值等。笔者将幼儿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张调查表,并请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开启了幼儿寻找荠菜的旅程。在与荠菜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一边观察荠菜,一边和伙伴合作完成调查表。
围绕“荠菜”这个话题,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幼儿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介绍“荠菜”的相关内容。有的幼儿说:“荠菜长在我家门前的一块草地上,在来幼儿园的一条小路上也长满了荠菜。”有的幼儿说:“我家屋后的小河边也长了许多荠菜,它是绿色的,有长梗子,叶子滑溜溜的。”有的幼兒说:“荠菜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紫红色的,它的叶子摸上去毛毛的,开着白色的小花。”还有的幼儿说:“荠菜有叶绿素,多吃对我们身体有好处。”
在“挖荠菜”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挖荠菜,为幼儿提供了方便袋、剪刀等工具,引导幼儿分散寻找荠菜、挖荠菜。有的幼儿大喊着:“老师,快来看,这儿有好大的荠菜。”有的幼儿向笔者展示:“老师,这是我挑到的荠菜,多不多?”有的幼儿提醒伙伴:“这个树下有荠菜哦!”在亲身体验中,幼儿知道了荠菜的生长环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收获了活动的快乐。在“荠菜品尝会”的主题活动中,笔者和幼儿去除荠菜的根部,用清水浸泡荠菜,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制作了荠菜馅儿的馄饨。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周边的教育资源,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及时跟随季节的变化,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亲身实践,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季节活动,幼儿亲近了自然,在自然中学会了探索与发现。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年龄小,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感性、具体的。因此,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引导幼儿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探究,发展幼儿个性。
昨天下了一场大雨,幼儿在花园散步时发现小径上爬着几只小蜗牛。“快来看,小蜗牛!”“这只蜗牛迷路了,找不到家了。”“不对,也许它是饿了,出来找点吃的东西呢。”幼儿一边交谈一边捉住小蜗牛,把它们放到自然角的一个透明玻璃花盆里。他们围着小蜗牛,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西西指着小蜗牛说:“你们快看,蜗牛头上长了两个触角。”平时善于观察的阳阳说:“这两只触角一个长一个短。”“为什么会这样?”班里的“智慧达人”小鱼儿说:“我知道,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图书馆一起看书,爸爸告诉我,蜗牛长的触角能分辨方向,短的触角能闻气味。”“蜗牛身上有壳。”“蜗牛有脚吗?”“蜗牛没有脚,它一动一动地走路。”“蜗牛有脚。”幼儿开始争论起来,美美拉着笔者的衣服开始求助:“老师你说,蜗牛有没有脚?”笔者笑着回答道:“蜗牛有没有脚,我们一起来看看就知道啦。”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确实有脚,他们对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咦!你们看,这儿白白的东西是什么?”阳阳疑惑地睁大眼睛说。幼儿纷纷议论起来,“蜗牛走过的地方就会有这样的白线。”“这个白白的东西是小蜗牛的唾沫。”“不对,不是的,这是蜗牛的汗珠。”笔者告诉幼儿:“这个不是唾沫,也不是汗珠。蜗牛是靠身体蠕动往前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黏液是为了使身体在蠕动时更润滑,这样在爬行时就不容易擦伤皮肤,也能爬得更快些。”乐乐拉着笔者的衣服说:“老师,蜗牛现在一定很饿了,我们给它喂点吃的吧。”笔者询问幼儿:“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知道!”笔者话音刚落,小美直奔班级种植区,不一会儿,她手里抓着一个青菜叶子过来了。小美告诉大家:“蜗牛喜欢吃青菜,我在阅读区看书时看到的。”不知不觉离园时间到了,幼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蜗牛。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大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与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将幼儿带到自然的学习环境中,鼓励幼儿现场实践、直接体验,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引导幼儿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加深幼儿对自然知识的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在一次自由活动中,笔者发现几名幼儿站在幼儿园花园的一棵树旁边,他们指着树上的叶子,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于是,笔者走过去问道:“这棵树上长满了叶子,是吗?”乐乐说:“树上的叶子就是树的头发。”木子说:“风一吹,树叶就响。”美美说:“为什么春天树会长叶子,秋天叶子却都掉了呢?”针对幼儿的兴趣点,笔者鼓励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绘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树叶的知识。
在散步时,笔者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提醒幼儿仔细观察树的外形特征、树叶的多少、树的高矮特点等,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加深幼儿对树的了解和认知。围绕主题“说说我认识的树”,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发现的关于树的秘密。幼儿知道了树叶在秋天会变黄、枯萎,会从树上飘落下来,春天再发芽,知道了常青树一年四季树叶都是绿色的。
于是,笔者给幼儿准备了一张统计表,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的树木数量进行统计,鼓励幼儿对树进行简单的分类。同时,笔者倡导家长和幼儿一起翻阅关于树的图书、画报,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增进幼儿对树的了解,并请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帮助幼儿發现树的名称和多种用途。
在“我给大树来照相”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记号笔、彩纸、毛线等多种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自己对树的喜欢。在建构活动“我来打扮树妈妈”中,笔者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照片,了解树叶的不同形状。有的幼儿说:“树叶像小扇子,夏天可以用来扇凉风。”有的幼儿说:“树叶像手掌,和我的小手一样大。”有的幼儿说:“树叶像水滴,真有趣。”还有的幼儿说:“树叶像孔雀的尾巴,真漂亮。”在建构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自由组合,共同商讨建构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建构。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组织幼儿开展绘画、建构等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实践,充分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有学者曾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也有学者曾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天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为幼儿创设轻松、自在的活动环境。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拓展幼儿的眼界,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增长见识,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发挥自然教育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茗景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