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25例

2021-03-02 03:25:24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液术输卵管炎行气

长兴县妇幼保健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不孕症作为妇科疑难病,困扰着广大有生育需求的妇女,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1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引起该病的诸多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占40%,在该病的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输卵管成形术,但存在着术后易复发等问题。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口服及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25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3.47±4.36岁;平均病程29.87±10.61月;单侧19例,双侧6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4.02±4.51岁;平均病程30.13±11.65月;单侧17例,双侧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输卵管的阻塞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2]中关于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标准:证见患者多年不孕,月经后期,量不规则,色紫黑,有血块,经行不畅,少腹疼痛拒按,经前痛剧,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属气滞血瘀之证;③年龄≥22岁,≤40岁;④配偶生殖功能正常;⑤自愿参加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存在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生殖器畸形者;②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对造影剂过敏者;⑤无法接受针刺治疗者;⑥非输卵管因素造成的不孕者:免疫性不孕,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导致的不孕;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结核、恶性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于月经结束后3~5天行输卵管通液术。操作过程:患者取截石位,消毒外阴后,双合诊检查子宫位置与大小,放置窥阴器,消毒阴道与子宫颈,宫颈钳夹持宫颈,置入三通管,水囊口注入生理盐水以固定,将通水液(庆大霉素16μ,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注射用水20ml,盐酸利多卡因2ml)经注药口推入。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在通液术后第3天开始,选取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双侧)、归来(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双侧)、肝俞(双侧)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施针前嘱患者排尿,取左侧卧位,局部消毒后快速进针,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次输卵管通液术后开始口服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方药组成:赤芍、香附、延胡索各20g,牡丹皮、川芎、枳壳、桃仁、地龙、乌药各15g,鳖甲9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证候为经前腹痛、经色紫黯、月经后期3项,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要证候为舌紫、脉弦涩、行经不规则3项,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②输卵管造影: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程度以输卵管造影进行评价,分为通畅、通而不畅及阻塞3个程度。③随访1年内宫内妊娠率。

3.2 疗效标准:痊愈:输卵管通畅,1年内妊娠,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输卵管通畅,1年内未受孕,症状、体征缓解;无效:输卵管通畅情况无改善,1年内未受孕,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3]。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次要证候7.18±1.05 5.70±0.92*7.33±1.08 3.53±0.51*Δ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主要证候14.21±1.15 10.31±0.82*14.33±1.20 7.34±0.68*Δ总积分20.69±2.37 14.89±2.59*21.05±2.41 9.89±1.66*Δ

3.4 两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程度比较

3.5 两组治疗后1年内宫内妊娠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1年内宫内妊娠率比较

3.6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笔者根据该病临床表现,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女性生活压力增大等特点,总结其病机主要在于“气滞血瘀,阻于胞脉”。由于瘀血内停,冲任受阻,胞脉不通,则致多年不孕;瘀血阻滞,故使经行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及少腹疼痛;血不归经,或致漏下不止。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膈下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经加减化裁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方中川芎味辛性温,活血行气,既下调经水,又能中开郁结,为血中之气药;赤芍味苦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苦降走下,活血通经[4],二者皆入肝经,相互配合增强活血之功;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活血行气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证;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配桃仁破血逐瘀;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气中之血药,枳壳长于行气宽中除胀,乌药行气止痛力强,并能温肾散寒,三者与活血药相配,既有气行则血行之意,又符合血得温则行的特点;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能消癥瘕包块,地龙通络力强,二药一消一通,为疏通输卵管阻塞之要药。

针刺治疗中所选关元、气海、中极、血海同属任脉,与子宫穴、归来均位于下腹部,属近部取穴,直达病所,其中关元又名丹田,为女子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善治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气海为肓之原穴,原气汇聚之处,配合三阴交固本培元,同关元均为强健要穴,中极为任脉与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子宫均为治疗不孕之要穴。归来穴有归去复来之意,能行气调血,善治妇科疾患[5]。远端取穴所选三阴交、血海同属多血少气之足太阴脾经,前者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调补三经气血,后者为精血汇聚之海,疏调气机,活血补血,主治瘀滞型不孕等[6]。足三里属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健脾益气,调理气血,亦为强健要穴。太冲属足厥阴肝经,肝俞为肝之背俞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妇科疾患密切相关,二穴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诸穴配合,内联脏腑,外达病所,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口服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液术输卵管炎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 21:20:44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宫腔镜辅助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金刚藤胶囊与胎盘片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不孕临床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22
中药内外合治输卵管炎性不孕60例的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2015年15期)2015-07-07 12:51:09
浅谈B超监测输卵管通液术与传统通液术的对比与研究
二联疗法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60例临床观察
自拟散瘀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