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桂萍
课本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课堂相关知识而设置的问题载体.经过教材编撰者的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课本例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和拓展性,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基础保障.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以课本例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只能满足一般层次的学习需求,难以籍此真正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我们知道,深度学习是着眼于达成学习目标,把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与持续性评价相统一的实践性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里,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加强指导、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建构知识结构,实现迁移与应用,是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经常性课题.而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进行拓展应用,则是学习对象深加工的一条重要路径.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在九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围绕从学习内容要素来尝试推动深度学习这一思路,重视课本例习题的通性通法,对一道课本例题进行深加工,在新课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单元复习、阶段测试中多次进行多角度变式、多维度拓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熟用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拓宽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显现了深度学习的魅力.
作为本文的结束,有必要强调指出,借助课本例题的基本图形、条件,通过提出新问题、增设新条件,对问题内涵、外延的深刻挖掘,进行变式拓展,不仅符合中考常通过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这种重视课本的导向,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剖析问题,培养问题解决的品质思维和策略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方法,做到了在深度学习中知来路、明思路、有出路,较好体现把握“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课本例题的拓展应用,实施课本教学的改进,推动课堂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应该是实现有效教學的有益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