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开放教育资源运作模式
——来自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 项目的经验

2021-02-28 05:13李慧迎
关键词:教育资源大学资源

李慧迎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就是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推动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机会、缩小教育鸿沟的重要力量。如今,全球开展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已近20 年,它所倡导的“知识公益,免费共享”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在推进全球开放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开放教育资源的数量也是突飞猛涨,但是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有研究调研了国内外自2002 年以来投入使用的约70 个各级各类OER 网站,截至2016 年底,近45%的网站出现域名无效,访问跳转,停止维护现象。[1]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慈善机构、基金会还是政府都只希望在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起步时进行一次性投资,后续发展就需要OER 提供方探索合适的运作模式。因此,任何OER 项目都需要考虑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性依然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关注的焦点。

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 平台2006 年上线,是一个由休利特基金资助的为期2 年的OER 项目。2008 年与休利特基金的合作结束,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OU)对OpenLearn 进行独立监管已逾十年,目前OpenLearn 已是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媒体部的一项核心业务,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七亿多访客。[2]OpenLearn 平台上的资源也从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样本拓展到视频、音频、教学互动活动和免费课程等多个方面。英国开放大学对OpenLearn 的运作实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开放大学对OpenLearn 项目的运作模式,希望为我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发展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有所不同。Wiley 在给世界经合组织的撰文中将“可持续性”界定为“项目持续运作的能力”,具体到开放教育资源,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必须找到两种独特的可持续性:其一,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维持开放教育资源的生产和分享;其二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最终用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持续使用和重用这些资源。[3]

早在2007 年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被列为OER 四大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4]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个命题本身存在一个悖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倡导的是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当开放、共享,而知识的生产需要成本,需要有成本回收之道。因此,如何获得可靠的资金来源被认为是维持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Stephen Downes 总结了9 种筹资模式;[5]Paul M.Dholakai 以营销理论和产业界的案例为基础,归纳了4 种可能适合于开放教育资源的收益模型;[6]汪琼等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可行的三类投资和盈利模式。[7]

Stacey 则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更宽泛的视野,他指出维持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节约成本和创造收入。开放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收入,但它能间接创收,因为一些东西的开放,它会带来另外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收入机会。[8]比如,利用OER 作为一种推销声誉和机构实力的手段,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付费学习。因此,只要合理处理好开放教育资源的节流与开源问题,OER 也可以在没有额外项目资助的情况下,实现机构范围内的自给自足,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de los Arcos 等人在2013- 2014 年的OER 证据报告(OER Evidence Report 2013-3014)中指出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具备可行性。[9]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对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都是从如何可持续生产OER的角度考虑。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OER 也进入富资源时代,OER 项目所提供的资源是否能持续地被使用也是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毕竟,提供OER 本身不是目的,利用OER 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才是旨归。OER 的生命周期包括OER 的生产、分享和使用,只有系统地处理好这三个环节的可持续运作,才能真正实现OER 的可持续发展。

二、OpenLearn 项目可持续运作的经验

作为一个资助项目,OpenLearn 上线后将英国开放大学近5%的教学课程转换成OER 发布。在2008年拨款结束后,开放大学继续进行这项活动,是实现其“促进整个社区的教育福祉”使命的重要环节。[10]现今,使用OpenLearn 的学习者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在2018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访问该平台的学习者超过900 万。[11]OpenLearn 网站现有近1 000 个免费课程和成千上万的教育互动(简短的在线活动)、文章和视频,这些内容有的来自正式的学习模块,也有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共同开发的一些反映开放大学课程和当前研究成果的材料。

(一)成本转移: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OER 生产的可持续性是指项目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地更新。如果一个网站提供的OER不能持续更新,即使是有少量经费可以维持其资源被继续访问,也不能算是“可持续”的。[7]OER 的生产是OER 整个生命周期里耗资最大的部分,包括资源的制作成本、版权的购买等多个方面。这些OER 生产过程中的刚性成本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实现OER 生产的可持续性,英国开放大学在这个环节的做法是转嫁成本。将OpenLearn 的发展与大学的愿景和社会使命联系起来,让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大学其他的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使其成为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部分,从而促成OER 可持续生产。

将OER 的发展融入学校的使命可以为OER 项目争取来自机构的长效支持。利他主义是开放大学启动OpenLearn 项目的原始动机之一。由OER 所倡导的“开放,共享”与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理念是相通的,在与休利特的合作结束后,OpenLearn 项目很快就融入了开放大学的日常工作。英国开放大学在其《开放教育媒体经营政策》(Open Educational Media Operating Policy)中明确提出开放教育媒体在开放大学总体使命中主要的战略贡献是支持其社会使命,如让公众意识并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包括免费的非正式学习;另外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其商业使命,如增强开放大学的品牌质量、吸引更多学习者注册等。[10]因此,《开放教育媒体经营政策》要求通过OER,访问者可以了解到开放大学是什么以及它能提供什么,并且提出开放教育媒体中应包含可以在正式课程中重复使用的材料,以增强开放大学已注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进一步的正式学习。

将OER 的生产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则可以在多个活动中共享资源,降低OER 的生产成本。因此,早期的OpenLearn 项目提供的OER 是微缩版的开放大学课程,主要通过将开放大学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改编,在保留原始材料的线性特征的基础上,从中选取一些垂直的“切片”或“片段”组合而成。[12]这种方法只对原始内容做了少量的改动,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学习资源的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据报道,当时OpenLearn 项目提供的每个课程成本约5 885 美元,而同期MIT 开放一门课程的成本是10 000(不含视频资料)-30 000(包含视频资料)美元。[13]

从2016 年开始,开放大学要求所有新建课程的课程细则(course specifications)从一开始就设计两种学习输出:一种是针对开放大学已注册学员的课程模块,另一种是通过OpenLearn 提供的开放课程。[14]这就要将用于已注册学生的供给系统与用于公共的开放教育资源的供给系统结合起来,当学校投资和建设在册学生资源时,公共的开放教育资源可以受益,反之亦然。

(二)广开源路:可持续的分享模式

OER 分享的可持续性是指项目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可以持续地被访问,即资源的可发现性。如果一个OER 项目提供了大量资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能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些资源,其资源的现实意义就很难实现,这也不能算是可持续的。资源的可发现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可发现性,二是平台内学习者感兴趣的资源的可发现性。与OER 的生产不同,OER 的分享既需要一定的成本,也能成为盈利的渠道。因此,开放大学采用的方式是广开源路,提高平台和资源的可发现性,助力OER 的可持续分享。

OpenLearn 早期主要通过推荐网站(如BBC)和搜索引擎来获得用户。2013 年开放大学对iTunes U 和OpenLearn 上访问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用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通过OpenLearn 和iTunes u 访问OER 的人在人口统计数据上的很大差异。[15]这意味着不同网站的用户群体存在差异,要想获得更多的使用群体需要有多种资源发布渠道。同时,这份研究也发现,在2012 年8 月至2013 年5 月期间,OpenLearn上有超过10%的用户点击OU 的网页来了解更多关于成为OU 学生的信息,而来自iTunes U 的点击率为1%。[15]可见,OpenLearn 比其他平台更能吸引用户对开放大学的关注。为此,开放大学设计了一个以OpenLearn 为官方平台,包括YouTube、iTunes U、GooglePlay、FutureLearn、Facebook、BBC、Twitter 等为第三方平台的开放教育资源发布体系。

在《开放教育媒体经营政策》中也规定其开放教育资源内容的制作和发布应该有明确的搜索引擎优化考虑,以此来改善其资源的可发现性,以便让更多的学习者可以看到。[10]同时,开放大学还在其学生手册、学生会网站以及很多课程说明里提到OpenLearn 平台,推荐学生使用OpenLearn 平台来辅助学习。

OpenLearn 平台内资源的可发现性也是开放大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2013-2015 连续3 年的平台使用者调查报告中,每次都建议提高OpenLearn 平台内资源的可发现性。[8,16]2017 年开放大学对OpenLearn 平台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目前,OpenLearn 平台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按格式(课程、互动活动、文章、视频、收藏)、主题、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或者热点话题等方式进行筛选,所有课程在选择界面上都有级别(入门、中级和高级)、学习时长、是否免费、是否有数字徽章等信息说明,以方便学习者能准确地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

(三)以用促建:可持续的应用模式

OER 使用的可持续性是指最终用户可以持续的使用或重用这些资源。如果一个项目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但用户访问后发现其资源不能用或不好用,它的访问者会越来越少,这种OER 项目也不是可持续的。在OER 的使用环节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收益,但其带来的间接收益非常可观。为了促进Openlearn 平台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开放大学的经验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持续改进平台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丰富使用者的学习体验,推进OER 的可持续应用。

开放大学认为,获得高质量学习体验最大的障碍是成本,所以开放大学将在任何可能和可行的情况下,以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CC)许可协议发布其内容。在Open Learn 平台上的大部分资源都遵循知识共享协议中的BY-NC-SA 模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开放大学负担不起或无法获得版权许可,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方案,校方依旧会选择免费发布这些材料,但要求遵循更严格的最终用户许可。免费的学习机会为OpenLearn 赢得了更多的访问者。

在平台上线后开展了多次用户调查,用户反馈的许多需求在后继的平台建设中都得到了回应。众所周知,早期的OpenLearn 平台设计了LearningSpace(OER 的发布空间)和LabSpace(OER 的创作空间)两个模块。2009 年的调查显示,OpenLearn 平台主页、LearningSpace 和LabSpace 的访问比例为2:12:1。[17]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用户都只体验了LearningSpace 的内容,而绕过了出现在主页上的详细说明,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到LabSpace 上去看看它的特殊功能。因此,在2012 年开放大学对OpenLearn 平台进行了调整,将LabSpace 模块移出,OpenLearn 成为发布OER 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对认可的需求,OpenLearn 平台设计了课程参与声明(Statement of Participation)和数字徽章(Digital Badge),可以颁发给不同程度的参与者。学校还在2019 年构建了一个公共的区块链平台,为开放大学的学生提供在OpenLearn平台上的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记录和在开放大学正式学习的记录,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学习成就(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以支持他们的就业目标的实现。

开放大学利用这种方式,建立了机构研究和非正式学习供给业务之间的密切联系。2017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OpenLearn 平台上的学习与开放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没有直接联系,可是仍有很大比例的已注册学生在使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而且与没有使用平台资源的学生相比,使用者的学业保持率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11]

三、OpenLearn 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OpenLearn 项目是21 世纪英国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新举措,在逾10 年的自主发展过程中,平台的资源数量、可发现性和使用者人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并将以“英国开放大学的免费学习之家”的身份继续免费向全世界提供OER。虽然英国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专门从事远程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其OER 的运作模式很难被传统高校复制,但传统高校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关注学习体验:促进OER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纵观OpenLearn 项目的运作过程,可以发现该项目在OER 的生产、分享和应用的各个环节都非常关注使用者的学习体验。利用OER 的学习既没有导师的支持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约束,用户的学习体验是影响其是否持续使用资源的关键因素,要想OER 项目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在OER 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不断地关注用户的学习体验。

因此,我国高校在进行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OER 学习环境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对学习内容、媒体形式和交互方式进行优化;在选择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偏好;在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环节更应以用户的体验为依归,对平台和资源进行完善。在近10 年里,OpenLearn 平台经历了多次调整,不管是网站界面还是组成模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任何一次变化都是以用户的学习体验为依据的。

(二)打破学术壁垒:促进OER 可持续发展的秘诀

OER 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次创新。通过OER,人们可以探索当教与学在解除了很多禁锢(如时间、空间、费用和版权等)后可能的改变。作为一个实验场,OER 项目很容易被当作一个脱离“母体”的“独行侠”。我国许多的OER 项目就是以独立的项目(课题)进行的。“独行侠”要想有可持续地输出就必须有可持续的输入,一旦供给侧出现故障,“独行侠”的运行就会陷入危机。如果打破这种学术壁垒,将OER 项目作为组织机构的一部分,把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纳入机构的长远规划,让它从机构日常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同时也为实现机构的共同愿景做出贡献,则可以让OER 项目长久地运行下去。这也是OpenLearn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秘诀。

因此,我国高校在开发OER 项目时,也可以将其与日常的课程建设相结合,既可以有效地降低OER的生产成本,也能利用OER 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考虑OER 项目的发展时也应思考如何将其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只有将OER 项目作为组织机构的一部分,才能在机构层面获得重视,从而获得持续的支持。2009 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开放课件项目(USU OCW)是前车之鉴。USU OCW 项目每年的运作经费是12.7 万,仅占犹他州立大学年度经费的0.05%。[18]犹他州立大学完全能够支付该项目的费用,但由于该项目既没有与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也没有获得学校层面的重视,再加上项目核心人物的跳槽,最终导致项目的关闭。而开放大学将OpenLearn 项目作为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障了OpenLearn 项目的持续发展,也让学校从使用OER 的学习中受益。

(三)持续改进质量:促进OER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开放大学研究出了一套严谨规范的开发流程和评审制度。如今OpenLearn 平台上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开放大学其他课程是同步的,遵循类似的流程,有效地保障了资源的质量。即便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也是经过严格筛选,任何没有获得开放大学授权或背书的资源都不能直接发布在OpenLearn 平台上。而且,OpenLearn 平台上的资源也与开放大学的课程一样,有“数字生命周期”(digital life cycle),免费的课程内容每年审查一次,以便及时地对资源进行更新和淘汰。[10]

鉴于只有高质量的OER 才能吸引学习者,扩大学习群体,故我国高校也应持续地对OER 质量进行改进,才能有效地引导和推动OER 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持续地改进质量,高校在资源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坚守是OER 质量保障的第一关;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周期性质量审核是OER 质量保障的必经之路;在资源应用过程中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评价与反馈是促进OER 质量持续改进的动力。对OER 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是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没有评价就不利于使用者的声音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必要的考虑;如果不反馈,就不能让用户体会到资源提供者为提高资源质量所做的努力,最终导致用户对OER的质量及相关的保障程序失去信心。通过评价和反馈有助于促进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共享的关于OER 质量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形成,从而引导和推动OER 质量的持续改善。

四、结语

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浪潮的引领下,我国高校也成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从2003 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到2018 年“双万计划”,由高校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数量在迅猛增长。如果说早期的精品课程主要关注的是资源的生产和发布,在“双万计划”里就明确提出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要求,“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要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19]本文从开放教育资源的生产、分享和应用三个方面对Openlearn 项目的可持续运作经验和启示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高校的开放教育资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大学资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