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生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计算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还能使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计算教学的模式,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式优化计算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此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提升计算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情境教学;
引言
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之间相互脱节,教学过于传统和古板,训练的方式比较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过于注重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过于片面。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学得更加容易。所以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之后教师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可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给出问题,然后学生作答。学生在情境里计算,会产生更多求知的欲望,会更加认真地去动脑思考,慢慢的计算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可乐6元1瓶,牛奶8元1瓶,买2瓶可乐和5瓶牛奶,一共需要多少元?这道题要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6?2+8?5=+=+()=答:一共需要元。”学生只需要列出综合算式,并根据已有的计算过程进行填空就好。虽然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了解了没有括号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但他们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算。因此,在指导学生解决这道题目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和两名学生模拟购物:学生A从教师那里购买2瓶可乐,学生B从教师那里购买5瓶牛奶,然后教师让其他学生计算一下A、B两位学生一共需要付给教师多少元。这时候,学生都会很有兴趣参与计算,并且很容易就明白应该先分别将A、B两位学生需要付给教师的钱算出来,然后再将两人要付的钱加起来。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计算6?2+8?5时,算出6?2=12后,为什么不是先加8得20再乘5?”学生在情境的辅助下已经懂得了这道算式的计算步骤,因此很快就回答:“因为6?2=12是购买2瓶可乐的钱,而8表示的是1瓶牛奶的钱不是5瓶牛奶的钱,当然不能先加上8再乘5。”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先算8?5,并且在情境的引导下对“在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法则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对计算的学习也更加感兴趣。教师正是通过创设真实计算情境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掌握算理和算法的多样性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但是算理和算法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老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将原本枯燥难懂的算理算法知识转变为更加趣味生动的表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一般会向学生教授自己所认为的合理算法。当前,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基本学情出发,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计算方式,让学生能走出某一种算法的限制,培养创新意识,突出学习主体地位,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计算过程,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计算思路,在头脑风暴后选择更为合适的算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但是这并不表示算法越多越好,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比较多个算法,优化算法,筛选出高层次的算法。比如“12-9”這道题,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选择算法,学生有可能会使用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和其他的方式。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算法,老师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最合适的一种算法。通过比较发现,想加算减的算法更为方便,在计算中的速度更快,准确率也更高。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提出自己的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搜集错题,巩固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而应用问题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应用题的内涵在于学生理解了应用问题后,用数字对问题进行计算。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能力的作用。由于应用问题的难度较强,因此,学生在完成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错误,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同一类错误触犯多次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作业进行反思,更没有养成搜集错题的习惯,使学生错而不自知,因而无法有针对性地提高计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需要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其计算能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合理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钱雯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39.
[2]白广春.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5):170—171.
[3]孙建.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