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

2021-02-28 21:41蒋苏敏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数学

蒋苏敏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关注学生们是否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与此同时,小学数学当时还应当增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准确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本文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内外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内外;阅读教学

前言:

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进行学科学习时,应当提高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数学学科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专业术语,学生们如果阅读水平低下,就无法利用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应当在课堂内外对学生们进行高效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一、熟悉数学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在数学学科之中,许多知识点都有着专业的数学语言描述,许多习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语言,学生们若不能够对数学语言产生正确的理解,就难以解答数学问题,更难以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就应当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认识时间》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就可以对学生们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数学用语,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授课过程中,为学生们讲解“认识钟表表示的时间”这一个数学知识时,就要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向学生们解释许多数学术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同学们,大家看到我们的钟表,现在表示的时间是什么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们正确解读这句话,让学生们以正确的形式来进行回答。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们作出示范:“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用几时几分来表达时间呢?所以当有题目向你询问时间是多少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进行表达呢?”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们将能够掌握“时间”的数学表达形式,并深度了解关于时间的数学术语,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有进步。学生们在做题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数学术语,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以正确的思路、正确的形式来解答数学问题。

二、重视阅读锻炼,解决数学问题

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设置丰富的阅读锻炼,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们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阅读水平将会得到提升,同时能够更加准确、更加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表内乘法》这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们设置阅读锻炼,让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阅读锻炼任务:“同学们,如果老师想要购买七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价值两元,那么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在以上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将会通过阅读与剖析,深度探究题目之中蕴含的数学内容,并从数学的角度来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老师准备的钱数应当满足什么条件呢?”这时候,学生们将会回答“老师准备的钱要‘够花’,足够买七个笔记本。”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们就能够将教师的语言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紧接着,教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进一步教学:“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大家应当如何理解这个题目呢?”在教师的进一步提问下,学生又能够对“七本价值两元的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经过以上教学,教师就能够带领学生们以阅读训练的形式,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度探讨,了解数学问题的多样化表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三、引导自主学习,实现主动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效果,同时还应当设置恰当的课下教学任务,让学生们通过课外学习来获得提升。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也应当聚焦到课外教学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主动阅读,从而获得全面进步与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置多样化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习题、剖析习题,探究习题之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并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题目:“二年级一班有四十六人,二年级二班有四十四人,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老师要给两个班级的学生准备礼物,一班有三十五人,二班有四十三人,如果老师想要给每个人买一只钢笔,那么老师需要准备多少支钢笔呢?”这两种不同的题目表达形式实际上考察了学生们同一个知识点,即“100以內的加法”这一知识。学生们在自主阅读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辨别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体会到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题目设置形式,也会了解到针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表达,从而实现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并提高了阅读能力。基于此,学生们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将会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探究题目之中蕴含的深度含义,从而实现深度思考、正确解答。

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不能忽略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只有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对数学知识、数学题目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提升实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正确解答数学题目,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引导入手,选择恰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江西教育,2021(27):50.

[2]李燕春.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5):37-38.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数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