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才溪小学,福建龙岩 364208)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等,都离不开美术媒材的使用。然而,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美术资源与设备不符合当前需求,学生也难以准备美术工具,导致美术媒材不足,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陶行知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要深入课堂和社会,寻找问题的来源,探索解决的办法。生活教育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课程论,要把美术媒材的筹措与开发,依照生活教育的八大特性(本土化、人民性、生活化、实践性、创造性、自动性、整体性、接地气)贯彻而行。
所谓美术媒材,是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美术媒材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完美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情境,都离不开欣赏与实践,而欣赏与实践则以美术材料与资源为基础,最终落实到学生的美术创作活动上。那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有多少美术媒材可备使用呢?
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一课时,课前照例检查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发现某农村中心小学三(1)班的四十五名学生中,5 人有中国画颜料,9 人有书画墨汁,7 人有生宣纸,7 人有调色盘,只有5 人备齐全部学习材料,但质量都比较差。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自己无法购买材料(26 人);家长认为上大学不考美术,学美术无用,不支持购买材料(5 人);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材料(3人);忘带或忘买材料(6 人)。教师精心准备了范图和笔墨纸砚,却只能自画自讲,学生的“笔墨游戏”时间被大大缩短了。学生无法按照要求备足学习用具,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根据该农村中心小学的美术教学媒材调查显示,绘画工具(毛笔、彩色画笔、勾线笔等)及泥塑工具各有一套,而纸材(图画纸、宣纸、彩色卡纸和蜡光纸等)、挂图(教材配套)、静物写生工具和材料、制作工具(凿子、锯子、剪刀、双面胶、乳胶等)、美术专用电脑、美术专用软件和书籍等均没有配备。笔者在同行调查了解中得知,其他农村小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美术教学所需的材料十分欠缺,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从生活教育视角上看,农村小学美术媒材的缺乏,是教育和社会生活遇到困难。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社会各界和学校、家庭要通力合作,多方筹措;为师者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生活决定教育基础,教育影响社会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家庭发展的未来希望,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更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坚强后盾。因此,学校和教师应从多渠道、多方面宣传美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对社会与家庭的重要意义。可由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宣传部门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借助网络、报刊、电视、村镇宣传栏等渠道展开工作。教师可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及时发布美术媒材清单,说明其用途,并广泛宣传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改变观念,促使家长了解与重视美育,大力提供物质支持,帮助学生备齐基本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等。
近年来,农村美育从无到有,在一些中心小学和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完小里,已经有专职的美术教师、专用的美术教室,添置了许多美术器材和多媒体电子、网络设备等。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里,仍然没有美术硬件设施,原有的美术材料也不符合教学需要。建议政府对这些学校所缺的美术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一一筹措补足,并且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每所学校按照教材要求备齐材料。对于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如笔、墨、颜料、彩色纸等,也要设法制订科学合理的常态化配给制度,使美术教学真正走向“多元化,多样性”。
人是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体,美术教学也要遵循生活教育的真谛,向社会与自然谋求美术媒材,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农村天宽地阔,山林、草地、河流、田野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把美术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既增长见识,又能解决教学资源和美术媒材的问题。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美丽的叶子》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树林里,让学生观察树枝上的叶子,想一想:叶子有什么作用?(环保知识)比一比:叶子美在哪里?(形状、颜色)做一做:用独特的方法(画、剪、印、摹、拼等)表现叶子的美,学生的观察、创造及审美能力等得到提升。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叶子,成为本节课最适切的美术资源和媒材。山林里还有树皮、树脂、果实、松子球及各种花草等,教师组织学生收集这些材料,开展剪一剪、撕一撕、拼一拼、插一插等操作活动,泥地为纸,树枝为笔,在天地间描绘七彩童年。还可以到小河边,用小彩石作画;到田野里,用秸秆编花篮、扎驴马、做稻草人,或挖一堆黑黝黝的田泥,捏泥人、捏动物;到沙滩上,用沙子堆城堡、挖战壕,设计假山、池塘,或通过粘贴、插接、雕刻等方法,用贝壳做出花鸟虫鱼等造型……大自然处处有美景,遍地是资源。人也本属自然之一灵物,带领学生回归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发展能力。
生活即教育,美术媒材亦可来源于生活。美术创作与生活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美术学科指导意见》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如各种饮料瓶、广告纸、线状物、旧布料、纽扣、珠子、挂历、年画、纸筒、纸板、纸箱、泡沫塑料、一次性餐具等,慧眼识材,变废为宝,使其成为独特的美术媒材。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船儿飘飘》一课时,学生了解各种船的构成特点和用途后,欣赏教师用剩木料和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范作,并述说各自的航行梦想。教师借机引导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做小船?怎样让小船漂浮航行?”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询问长辈、故事启发和查阅资料等,学习制船的相关知识后,利用周末时间搜集材料,有的用泡沫塑料做“军舰”,有的用广告纸折“帆船”,有的用矿泉水瓶子做“气垫船”,还有的用木板做“木船”,用小竹条和小木棍做“竹筏”和“木筏”。这些船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融入儿童独特的想象与创意后,变成一件件充满童真童趣的手工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相应的美术媒材,丰富美术课堂;动手操作,改造废旧物品,自给自足,解决媒材匮乏的难题。
总之,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顺应自然,走进社会与生活,在生活教育视角下,努力开发与筹措美术媒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可用之物,借助自然和生活中丰富的资源,化为美术课堂中多彩的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