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究竟是什么

2021-02-27 18:16翁乾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习力能力

翁乾明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

2015 年11 月,《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来到中国,参加一个国际高峰论坛,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21 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力,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重新设计学习。”[1]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学习力”一词最早由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佛睿斯特于1965 年提出,他在描述未来组织的理想状态时,提到了“学习力”,但并未进行清晰界定。从那以后,人们对“学习力”这个概念众说纷纭,尚未达成充分的共识。其实,“学习力”从广义的角度看,是一种自觉主动的与时俱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人们将因此而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甚至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快速而有效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对于知识及信息的高效提取、整合、转化、运用与再创造的能力。

一、为什么要关注“学习力”

因为,“学习力”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和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必需的,是可伴随终身的根本性素质。杨家福教授曾精辟地指出,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大学四年所学的东西50%就已经过时。在今天,知识创造与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知识总量翻番所需要的时间已从过去的100 年,逐渐缩短为3 年左右!有人估计,再过50 年,现有的知识只占那时知识总量的1%!如果再像过去那样,把学习的精力都投注到对旧知识的积累上,将是愚不可及的。在当今社会,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拥有多强的学习力;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是否拥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找到新感觉、创造新状态的速度与能力。这就是“学习力”,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做多好。学习力在未来将是最活跃、最重要的竞争力。假如,一个人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学到最好的知识,并得到最恰当的运用,那他就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们学校教育的致命伤之一,就是在拼命追求分数成绩,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学习力”的培养。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存在学习力的问题。在我国,“学习力”这个概念被重视,是起源于企业。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习力就变得格外重要。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学习力的竞争!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付出最少的代价,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最好的技术,谁就有希望在竞争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在当今社会,“学习力”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就如同一棵树的树根,至关重要,决定着个人或组织兴衰荣辱甚至生死存亡!学习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就组织而言,如果能从封闭走向开放,组织成员间能通过良性互动,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并以较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或创造力,那么,这个组织就是学习型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个体的学习力在组织成员间会获得同频共振,从而得到极大的加强与放大。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少见智商极高、相当聪明,却不思进取、拒绝改变、因循守旧、敝帚自珍,得过且过,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人,他们是典型的学习能力强而“学习力”极弱的人。他们中许多人在取得较高学历时,就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毕业之后,他就基本上不再“充电”,拼命吃老本,如同干电池一样,一直放电而不充电,直至报废。反之,智商虽不高,但因学习力特别强而获得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有出色的表现。遗憾的是,智商不高而“学习力”还很弱的人还比比皆是!如今,一个很时髦的说法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这里的“努力”就等于“学习力”!不难理解,“学习力”并不只讲究学习能力,还特别强调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与学习结果。必须喜欢学习,必须善于学习,必须活学活用,才称得上学习力强。可见,“学习力”有其特定的内涵。它至少包含着这样的一层意思:学习者通过主动学习,能够不断地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简而言之,“学习力”就是学习主体与时俱进、自我更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也是一个人生命得以持续发展、意义得到不断拓展的一种内在力量。在迅速发展变化的年代,学习力强,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现代社会得以高品质的生存与高质量的发展。

二、为什么说学习力不等于学习能力

因为,尽管学习力离不开学习能力,但“学习力”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包含了学习能力又超越了学习能力。通俗地说,是迅速地把好东西学到手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在别人还不在意时,就敏锐地意识到某些新东西很有价值,并能迅速地把它学到手并为我所用,那他的学习力就强;如果受此先进东西的启发,能够创造出更为先进的东西,说明其学习力更强。“学习能力”则不同,它可分为现实的学习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能力(如:感知力、注意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思维力、操作力等)和特殊的学习能力(如:音乐、体育、美术、艺术或电脑等方面的特殊才能)等。一个人学习能力强,意味着他有可能独立完成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但是,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一个人智商再高,学习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学习意识、学习韧劲,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愿意作自我更新,照样缺乏学习力。例如,一个人的天赋决定了他可以轻松地学会开车,但他拒绝学开车,于是他就永远不会开车。那么,他在开车这件事上就缺乏学习力。

“学习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自觉而快捷地把外在资源转化为内在资本的能力。它与年龄只存在弱相关性。有的年轻人,早早地就丧失了学习力;而不少老年人,却照样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例如,晚年的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照样保持了强大的学习力。他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合理的东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刀阔斧地实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还带头退休……体现了极高的人生智慧。一个人的肌体生长到达顶峰之后,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个人的学习力却可以维持终身!不久前读到日本的一位女摄影师名叫笹本恒子,1914 年生,2021 年107 岁,依然活跃在摄影第一线。她有超强的学习力,只要有一点点弄不清楚,就要想方设法把它弄懂。她100 岁时作品还获得大奖,自嘲是“忙到没有时间去死”的人。她成了一期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封面上特地为她写上一行大字:“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因为,她看上去就像个中年女性,人们无法相信这张照片上的人已是百岁老人!可见,一个人只要愿意,无论到什么年纪都可能保持着强大的学习力,因而在思想、精神、心理、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保持着年轻人的状态,享受着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学习力与学习方式密切相关。典型的学习方式有两类,一是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一是主动的、建构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前一方式可能在“应试”方面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非常不利于“学习力”的增强,“高分低能”,多是因为学习力发展滞后所致。后一方式不仅在“应试”“应聘”方面都应付自如,还更有利于“学习力”的提高。学习力还特别注重高阶的认知能力(综合、评价、运用)的培养,而非低阶的认知能力(简单的模仿、理解、记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力强,就意味着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提出新质疑,敢于提出新思想,惯于面对新挑战,善于解决新问题,易于形成新能力,勤于适应新时代,因而很容易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学习力的提升,也有一个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过程。最初,学习力表现在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掌握之上;接着,又表现在思路的打通、问题的解决之上;然后,又表现在能力的增长、思维的优化上;再后,又表现在意义的发现、价值的重估上;再后,又表现在灵感的涌现、智慧的集聚上……如果只是停留在最初的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掌握层次上,“学习力”还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只有思路的打通、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增长、思维的优化、意义的发现、价值的重估、灵感的涌现、智慧的集聚,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学习成果,才能最终体现为“成己”与“成事”的辩证统一。学习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可惜的是,当今我们的中、小、幼,甚至高校教育,都太多地停留在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掌握层次上,忽视了高层次学习力的培育,这势必导致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必然严重妨碍“学习力”的发展。

不过,“学习力”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学习力强未必能保证今天学习力强;今天学习力强,未必能保证将来学习力强。一个人早先学习力很强,是组织呵护的“宝贝”,可能在若干年后,变成了组织沉重的“包袱”。因为,他的学习力迅速地衰退了。因此,要强化“学习力”,就要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即:有意识地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学习力的主要特性有六个方面

1.能动性。学习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遇到问题会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效地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是盲目地、来者不拒地学,而是有目标地、有选择地学,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需要学的对象上来。能动性还表现在创造性上,不是简单模仿记忆,而是能够活学活用,实现知识的合理转换与活化,甚至能在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创造出全新的思想、方法、技术与产品来。

2.借鉴性。学习力特别体现为借鉴。尤其要从经验中获得借鉴。而经验有直接经验(如自己经验)与间接经验(如他人经验)两类。借鉴他人经验需要适当的批判与质疑,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不能照单全收,要在甄别中进行借鉴吸收。借鉴离不开反思,要能从他人和自己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才能获得持续成长。

3.开放性。世界的开放性,也就决定了学习力的开放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者不能自我封闭,要能主动地开放自己的头脑,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包容不同观点。在开放的状态下与外界进行高效的双向互动,实现知识的随时更新与融合。一旦实施自我封闭,就将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再聪明的脑袋,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力便会直线下降。

4.效率性。学习力特别讲求学习效率,但不等于急功近利。如果想学人家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却慢慢吞吞、拖拖拉拉、零敲碎打,用了大量的精力、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勉强学到一点点,那么,什么黄花菜都凉了。等他学到了手,原来“新”的东西早就过时了。因此,“学习力”要求反应敏捷,能快速而有效地把好东西学到手。这又要求讲究策略,要求以最佳的策略进行学习。

5.趣味性。学习力的趣味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求真知如饥似渴,二是得到真知如获至宝,因而总是学得孜孜不倦且津津有味。梁启超便是典范。他宣称自己是彻底的“趣味主义者”“以趣味作为人生根柢”。不仅从成功中品到趣味,更能从失败中感受趣味。正因为如此,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在子女教育方面也非常成功,“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虽从政将近36 年,但著述多达1400多万字,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简直成了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6.智慧性。学习力富含智慧,是人的高阶素质。学习力强的人,能实现知、情、意、信、行多因素的融通,达到“会学”“想学”“恒学”“爱学”“学会”五位一体的和谐统一。孔子有个名言“君子不器”,讲的就是君子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所拥有的知识总量来说,孔子可能连今天的中学生都不如,但从智慧水平来看,今天还少有人超过他的!智慧如同树根之于大树一样,对于人的成长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从构成成分的角度看,学习力可分解为如下要素,缺一不可。

1.内驱力。这是学习力的动力因素。也许是出于事业心,也许是出于好奇心,也许出于进取心,学习者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他们基本上不是冲着外部的奖赏而学习的,而是冲着学习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学习的,是为了体验到了生命本质力量的美妙而学习!因而才能持久地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2.判断力。这是学习力的抉择因素。只有正确的判断,才有恰当的选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信息之丰富与时间精力之有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而要求在取舍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好人才需要有“十”字型的知识结构(横向的广泛性、纵向的深刻性和点上的智慧性),但是如果判断错误,选择不当,必将浪费时间,耗费精力,甚至误入歧途。

3.阅读力。这是学习力的基础因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有字还是无字的信息,都存在着阅读的问题。阅读力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前因后果的能力。它是人的理解力、统摄力、思考力、洞察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分析力、综合力、解释力的基础。阅读力的薄弱,会严重制约学习力的发展。

4.转化力。这是学习力的加工因素。就是化知为识,化识成智,化人为我的能力。人们吃进食物后,先要转化才被吸收。同理,只有对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合理的转化,才会变成精神营养滋养心灵,即使是失败与挫折,都可以转化为宝贵的资源,促进心智的成长。没有高效的转化,就没有优质的生成,就没有新能力、新构思乃至于新的生产力的产生。

5.专注力。这是学习力的集聚因素。在信息超载、干扰纷繁的年代,专注显得更加可贵。要能学得精致到位,就要善于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排除干扰、抵抗诱惑,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学的对象上。例如,同样接受培训,有的教师十分专注,总是收获满满;有的教师心猿意马,只是混个学时,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6.反思力。这是学习力的纠错因素。谁都不可能永远不犯错。重要的是一旦出错,便能及时反思,迅速纠错,从错误中学习成长。故范梅楠说:“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终止。”反思使错误不断得到终止,于是就能阔步行走在成长的路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思还意味着对自己的思维自负保持足够的警觉性,避免自我膨胀或“小人得志”;要对权威的思想观点保持一定的批判性,避免盲目崇拜或照抄照搬。

7.包容力。这是学习力的开放因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见不得人好,容不得人错”,过强的“排他性”,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妄自尊大、鼠目寸光。有了“包容力”,就有了兼收并蓄的雅量,就会增加许多成长的可能性:学知识、学技能、学方法、学策略、学情感、学态度、学审美、学健身、学技术、学管理、学沟通、学交往、学“三观”学到一切值得学的东西!比如,笔者发现:教学上的电脑演示,在许多时候,XMind(思维导图类)要比PPT、Word 更加好用!

8.表达力。这是学习力的外化因素。就是能以合适的方式把学习的成果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常见的现象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似乎悟到了什么,但又无法讲清楚。灵感刚刚闪现,又倏然消失。这多半是学得不深不透,流于一知半解所致。因此,要在表达力上下功夫。表达力强的人,能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以恰当的方式把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特别需要的。

9.更新力。这是学习力的创造因素。学习力强的人,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迁移性和灵活性,可不断地创造出新要素、新结构、新功能,因而能有效地实现自我更新。最初,人们尽量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事物,后来,当已有的内部结构再也无法适应外部变化时,就会采取大动作,重建自己的内部结构。随着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甚至是人格结构的改造更新,主体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10.行动力。这是学习力的实践因素。学习力的重点不在于“坐而论道”,而在于“起而行之”,要特别崇尚行动,要善于重复新的行动最终养成新习惯,以适应新变化。把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建立新观念、引进新模式,变为一种无须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新习惯。显然,学习一旦成为一种习惯,谁也阻挡不了其前进步伐。

四、与“学习力”密切相关的有五个“量”

由此可见,学习力可以认为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其中,学习转化力与创新力是核心。既然学到了东西,就要转化为精神营养,转化为能力素养,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这就叫做学以致用。如果无法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学习力便黯然失色。学习动力是关键。学习力强的人特别好学并以此为乐,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因而易将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学习能力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记忆力、阅读力、思考力、理解力、概括力等),即使学习愿望再强,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习毅力是保障,要想学得到位,就得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想学得精准,就要专心致志,排除各方面的干扰;要想学得深入,就要克服困难,“遇山开山,遇水搭桥”。这一切都需要有“毅力”。学习毅力还关乎学习习惯。只要能坚持不懈,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便会逐渐变成好习惯。习惯是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形成的牢固而自动化了的行为倾向。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无须特别的意志努力,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可见,学习毅力是“学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学习力”密切相关的有五个“量”。一是总量,即知识的总量。它表征着一个人视野的宽度。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二是存量,即基础的能力。如果有较强的观察力、注意力、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概括力表达力等基础能力,就会给“学习力”大大加分。三是质量,即:学习的品质。它表征着学习的深刻性、严谨性、建构性和灵活性。各类知识在他的头脑中,不是杂乱无章、僵固呆滞的,而是合理建构、清晰简约的,可以随时被“工作记忆”所调用,表现出极高的活性。例如,一个数学教师,在学习新的数学原理之后,能用新的数学语言去表达,用新的数学思维去分析,用新的数学眼光去观察,就体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品质。四是流量,即:更新的速度。它表征着一个人学习效率,表现为学习新知方面的流畅性和高效性。学习者乐于接受新事物,见贤思齐,从善如流,迅速地吸纳新知识、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并为我所用,进而改造旧我,创造新我,增强自我的竞争力。五是增量,即:增值的力度。它表征一个人的转化能力与创新功力。即:通过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恰当变通等方式,实现知识向价值的转化而增殖,因而能创造出富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意义、新成果、新能力、新产品。

可以说,同时具备以上五个“量”的人,一定具有超强的“学习力”。

学习力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性、成长活力与生命自觉。超强的学习力可使人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dgar furl 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人一旦丢掉了“学习力”,就如同动物丢失了本能一样可怕!如今有个说法:“学历代表你的过去,能力代表你的现在,学习力代表你的未来。”很好地描述了学习力的重要价值。然而,我们的中小学对“学习力”却关注得太少太少,甚至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学生的学习力。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从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评价手段等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全球视野观察,中国的学生算是最勤奋、最刻苦的了,如果能在学习力上狠下功夫,就将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将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成为引领人类的前进方向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猜你喜欢
学习力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力的论证研究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