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云 施若琳
(平潭岚城新区中心幼儿园,福建 平潭 3504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特别是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态度,会深深影响到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引导幼儿正视并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首先需要教师接纳、认可幼儿各种情绪感受,不论这些感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大部分教师能在生活中捕捉幼儿的情绪,并积极主动地了解处于消极情绪的幼儿情况,不论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是否微不足道。[1]倪慧芳研究指出,幼儿的情绪就像天气,教师就是天气的探测者,有些幼儿情绪是外露的明显的,有些幼儿的情绪是温和的内敛的,所以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善于聆听、注意识别。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说出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的同时,还应给予支持性的回应,接纳、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然而,尚有小部分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不关注、不理睬或采取敷衍的消极回应态度[2],同时,持有制止的语言,比如在幼儿哭泣时说“不要哭了”;在幼儿愤怒时说“不要生气”等。这是教师在排斥和否定幼儿的直接感受。一些教师认为,如果忽视儿童的情绪,这些情绪就会自动消失。事实上,儿童的负面情绪仍然存在。由于教师的忽视,儿童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正确、积极的对待消极情绪的示范,在处理消极情绪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
部分教师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基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忽视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提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决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因情绪能力不足的冲突、争执、焦虑等。然而,以往的处理方法,教师说教成分较多,忽视幼儿实际消极情绪的背后原因,造成幼儿只会嘴上说“我下次再也不会了”“我会改正的”,但没有真正地在体验和理解他人情绪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
幼儿的情绪易激动、易改变,因此,教师很难只用一种策略帮助幼儿摆脱消极情绪。同时,由于精力有限,日常各环节链接的紧密性造成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幼儿的消极情绪实践中,往往只选择一种应对策略,并且缺乏对策略有效性的重视,这也说明教师对于策略缺乏反思与改进意识。[3]
1.幼儿情绪的觉察与悦纳。教师首先要对引起幼儿消极情绪的事件有明确认识,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情绪的具体表现等采取行动。例如,刚入园的幼儿出现哭泣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时教师要敏感地察觉幼儿的悲伤情绪感受,为他们提供安慰和应对、处理消极情绪的策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现在的感受,诸如“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因为你和你的家人分开了”等话语,不仅能帮助幼儿界定情绪,这种认同感还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被倾听和接受的,知道教师在关注、帮助、安慰他。幼儿无论表现何种情绪,均与幼儿的需求满足有关。教师不应试图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而应该了解幼儿情绪背后的需求,认同和悦纳幼儿的情绪。
2.教师自身情绪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处理情绪的方式和水平还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情绪能力:(1)学习识别情绪状态和表达方式。通过正确使用情绪词汇,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并与他人沟通,有利于排解教师的消极情绪。(2)运用情绪聚焦的方式,提高自身情绪觉察能力。通过心情日记、微博等,用写作的方式来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应性分析,对产生消极情绪的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及时转换自己的不适应情绪。[4](3)学习身心调节策略。比如倾诉、情绪转移法、换位思考法等,利用策略隔离消极情绪,增强情绪调节复原能力,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
利用日常游戏、图书等树立象征性榜样。比如在餐后,带领幼儿阅读情绪绘本,与幼儿共同讨论绘本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及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与绘本人物类似的情况时,引导幼儿迁移绘本中情绪调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过渡环节,组织一些小活动,如“猜猜我的表情”“生气了怎么办”“当你……(情绪)时,你会怎么办(情绪体验)”“我是情绪消防员”等。另外,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也能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观察模仿中习得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角色扮演游戏中,在扮演“医生”的角色时,对待“病人”要态度亲切温柔,不能发脾气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教给幼儿有关情绪及其表现的基本知识,接纳各种各样的情绪,建立对情绪的正确态度,肯定其存在与功能,进而提高幼儿自我情绪认知、情绪控制等能力。
1.自我安慰。教会幼儿自我安慰策略,安抚自己的心理,让情绪得以平复或调控。不断引导,认识重建。当幼儿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告知其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时间短或任务难而导致失败生气时,教师可用轻松的态度,告知幼儿失败是正常的。
2.合理的发泄方式。有时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通过自我安慰等积极调解策略去缓解,适当的情绪发泄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情绪调节方式。比如可以转移注意,寻求替代活动。如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中,一名曾躲进私密室的幼儿说:“我很生气,我在房间里面吃了一大把小馒头。”教师问:“你还生气吗?”幼儿回答:“不生气了。”吃东西也能帮助幼儿减轻心理压力。合理的发泄方式是多样的,当幼儿情绪难以平复时,引导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舒缓情绪,如单脚站立、听音乐、深呼吸等。
3.正确的归因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分析、归因消极情绪引起的事件,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调适情绪。如某幼儿因身体原因,一个月没有上幼儿园。回来时,他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同班的其他幼儿,时常闷闷不乐。教师找他谈话时说:“有两辆车一起开,开到一半时,小车拐弯到别处去了,而大车还在向前开,当小车拐回来时,同大车已经有了一段距离。这时,小车再追大车就吃力了。你能说小车马力不足吗?”他摇摇头。教师又说:“你现在的情况就像这辆大车。只要你开足马力,一定会赶上其他人的。”谈话后,这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变得十分积极和自信。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事件做出正确的归因,掌握归因方法,培养积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