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2-27 07:59许梦怡刘志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率缺血性入院

魏 樱,王 颖,许梦怡,刘志伟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北京 100035)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变以及工作压力增加,导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1]。缺血性脑卒中会破坏机体的功能,一旦发病会给患者本人及家属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相关研究发现,若能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发挥有效的干预,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为患者争取更加宝贵的救治时间,能够提高脑卒中的救治成功率并降低致残与致死率[2-3]。本研究观察了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流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结局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①出现严重头晕、头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且发病时间<24 h;②5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25分[3];③经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脑卒中。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者;②脑卒中再发者;③并发严重急性心肌梗死者;④在实施急救措施前接受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特殊干预措施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140例患者分为优化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6~80(67.1±5.4)岁;病程1~24(5.13±1.19)h。优化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50~81(68.4±6.2)岁;病程1~24(5.40±1.02)h。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急诊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急诊流程包括6个方面:①就诊挂号;②分诊;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并常规测量脉搏、血压、依据症状等评估患者病情,并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及瞳孔改变;④给予患者吸氧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开放气道等;⑤待患者情况趋于稳定后及时护送进行各项检查;⑥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各项入院手续等。在整个急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护,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等,耐心为患者或家属解答相关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护理中主动积极地为患者服务,给予患者及家属理解和关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确保护患之间和谐等。

1.2.2优化组 对患者实施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主要优化流程包括:①急诊护理人员在收到“120”急救中心提供的患者信息后,即刻准备相关急救仪器、相关救治设备以及药物并电话通知各个相关科室的医生。在患者入院前要及时与接诊人员确认是否就位,在到达急诊科后,即刻启动救治绿色通道,例如先行用药后付款、诊断后再挂号以及实施抢救后再签字等。②在患者未至医院前即刻成立急救小组,成员包括辅助护士、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15 min内评估患者病情完毕,由责任护士积极配合急诊医生对患者展开各项抢救措施,由辅助护士完成静脉通路以及血液采集等事项。经急救绿色通道完成各项检查,如心电图、磁共振以及CT等,均需要在30 min内完毕。全程检查均由护士陪同,同时携带相关急救设备,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就地予以抢救干预。③急诊救护中要依据患者检查结果快速确诊并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方案,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家属注意事项,在征求意见后让家属签字。对于具有手术指征患者或者符合溶栓条件者,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例如留置尿管等并且在30 min内快速完成。此外要保持与专科医师联络,对于非手术患者则直接送至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随后辅助家属办理相关住院手续等。④优化护理流程以及溶栓过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会涉及诸多科室,不仅包括急诊科,还涉及影像、检验以及神经外科等。因此要在护理救治中,每一位科室主任也应该积极参与,细化分工,并能够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也要做好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优化,将以往繁杂的手续与步骤简化,实现完美衔接,通过优化处理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快速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精确记录患者的就诊、救治以及结束时间,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⑤优化溶栓治疗过程,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提前将治疗流程准备就绪,患者入院即依流程治疗,并在其相关检查单据上注明“加急”字样,以便能够优先安排,继而减少患者与家属等待时间。同时注意配齐相关药物,以免耽误急救时间。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局指标,包括待手术与第一救治时间、患者48 h的病死率以及再发率、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其中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予以评估,该量表中细化分为8个领域以及11个项目,内容包括语言、抽象思维、计算、记忆、视结构技能、注意、定向力以及集中,MoCA总分为30分,MoCA量表评分>26分表示正常[4]。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则分别采用焦虑与抑郁量表即SAS、SDS评分进行测评,SAS量表分界值为50分[5],SDS量表分界值为53分[6],SAS与SDS评分愈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②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压疮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③观察比较2组12个月内生存率及再入院率。

2 结 果

2.12组患者死亡及再发情况比较 优化组死亡1例(1.4%),对照组死亡9例(12.9%),优化组48 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48 h内再发2例(2.9%),对照组再发13例(18.6%),优化组48 h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患者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比较 优化组患者的待手术时间、第一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比较

2.32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优化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优化组中尿路感染1例,压疮1例,无下肢静脉血栓,便秘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3/70);对照组中压疮3例,尿路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便秘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9/70)。优化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40,P<0.05)。

2.52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及再入院率比较 优化组12个月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 vs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患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后MoCA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个月生存率及再入院率比较 例(%)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上升趋势愈加明显,且趋于年轻化,分析原因可能与现今人们生活规律改变、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7]。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升高,但相应的临床急救措施却不够专业和规范。近年来,随着护理及相关操作技术的提升及发展,同时人们健康医疗意识提高,急诊急救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救治护理。相关报道提示,人们普遍缺乏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对症状的预警以及相关疾病辨别水平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预防脑卒中的能力较差,易忽视脑卒中的警示症状,同时自身的救治意识又相对较差[8-9]。此外老年患者的脑神经元代谢需求与其他组织相比也较高,血液循环差,持续供应能力差,一旦发生缺血脑卒中,能否给予及时救治就显得十分关键。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效率以及短时间内的病情评估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也是重点。此外相应的有效急救流程也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10]。

但目前常规实施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明显缺乏系统、规范以及完整的体系与章程,在具体的护理运作中无法灵活使用,一旦救治不够及时,就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而通过急诊的优化处理,增加了护理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护理更加全面,提高了急诊救治的质量。有关报道中也指出,通过优化处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救治脑卒中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缩短转运时间、救治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11-12]。急诊优化式干预也能够系统实施干预,明显缩短患者的待治疗时间,最大限度完善患者的救治流程,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而改善治疗结局。

本研究结果发现,优化组患者在经急诊的优化式护理干预后,第一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优化组的48 h病死率与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化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与其他研究[13-14]基本相符,进一步提示通过急诊优化式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救治结局。优化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文献[15]报道相符,可见急诊优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显著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临床救治结局的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不断完善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生存率缺血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